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下榻

2022-07-11 22:14:07 百科资料

下榻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xià tà,原指客人来家中住宿,敬词;现泛指住宿。出自《后汉书·陈蕃传》及《徐穉传》等。

  • 中文名 下榻
  • 外文名 stay (at a place during a trip)
  • 拼音 xià tà
  • 解释 寄宿
  • 出处 《后汉书·陈蕃传》等

拼音

  xià tà

引证详解

  1. 礼遇宾客①《后汉书·陈蕃传》及《徐穉传》中有:后汉 陈蕃为乐安太守。郡人周璆 ,高洁之士。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 蕃 能致之。特为置一榻,去则悬之。后 蕃 为 豫章 太守,在郡不接宾客,唯 徐穉 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后遂谓礼遇宾客为"下榻"。②南朝 梁 沉约 《和谢宣城》诗:"宾至下尘榻,忧来命绿樽。"③唐 刘长卿 《送贾三北游》诗:"亦知到处逢下榻,莫滞秋风西上期。"④元 王子一 《误入桃源》第一折:"他都是井中蛙妄称尊大,比 周公 不握发,比 陈蕃 不下榻。"
  2. 寄居;住宿。①宋 陆游 《寄张真父舍人》诗:"犹能下榻否,拟卜 瀼西 居。" ②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回《废汉帝陈留践位 谋董贼孟德献刀》:使君宽怀安坐,今晚便可下榻草舍。③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翩翩》:"女曰:我出家人,居有山洞,可以下榻,颇不畏虎狼。"④《桃花扇》:我二人不回寓,就下榻此间了⑤杨朔 《东风第一枝·两洋潮水》:"我们下榻的旅馆又恰恰面临着大洋,日里夜里,耳边上总是响着一片风涛的声音。"

词语典故

  《后汉书·陈藩列传》记载:

  东汉时,南昌有位太守叫陈蕃,他为人正直,对有才能的人非常重视。当时南昌有个人叫徐稚,字孺子,家里虽清贫,但他从不羡慕富贵,由于他品德好,学问深,所以很有名望,地方上也多次向官府举荐他。尽管这样,徐稚仍安于清苦的生活,官府召他任职,他也总是坚辞不就,当地一些人称他为"南州高士"。

  陈蕃听说徐稚的情况后,十分重视,诚恳地请他相见,听取他的意见。徐稚来时,陈蕃热情相待,并在家里专门为徐稚设了一张榻(相当于现在的床)。徐稚一来,他就把榻放下来,让徐稚住宿,以便作长夜之谈;徐稚一走,这张榻就悬挂起来。这样,人们就把陈蕃的这一做法称为"下榻",后人就把留客住宿叫做"下榻"。多用于外交往来,只适用于书面不适用于口语。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