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菫

一般株高15-20厘米,从根际生出分枝,呈丛生状。基生叶有长柄,叶片近圆心形;茎生叶卵状长圆形或宽披针形,边缘有圆钝锯齿;托叶大,基部羽状深裂。有所谓"英国的花姿,美国的花径,德国的色彩,法国的性状"的说法。三色堇在欧洲特别崇拜,意大利将三色堇作为"思慕"和"想念"之物。尤以少女特别喜爱。花店用"姑娘之花"来招引生意。至今,波兰人民将三色堇评选为国花。
- 中文名称 三色菫
- 拉丁学名 Viola tricolor L.
- 别称 蝴蝶花,鬼脸花
- 界 植物界
- 门 种子植物
形态特征
早春从叶腋间抽生出长花梗,梗上单生一花,大花型花径8-10厘米,小花型花径3-6厘米,花有五瓣,通常每朵花有兰紫、白、黄三色;花瓣近圆形,假面状,覆瓦状排列,距短而钝。花期可从早春到初秋。茎、叶含三色堇黄甙;花含芸香甙、挥发油、皂甙、维生素A.C。三色堇又名蝴蝶花,鬼脸花,为堇菜科堇菜属植物。品种繁多,色彩鲜艳,花期颇长,是著名的早春花卉。在欧美十分流行。除耐寒品种以外,已有杭热、抗病的三色堇。
生长环境
较耐寒,喜凉爽,在昼温15-25℃、夜温3-5℃的条件下发育良好。昼温若连续在30℃以上,则花芽消失,或不形成花瓣。日照长短比光照强度对开花的影响大,日照不良,开花不佳。喜肥沃、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中性壤土或粘壤土。为多年生花卉,常作二年生栽培。
分布范围
原产欧洲,现分布世界各地。
主要价值
三色堇是布置春季花坛的主要花卉之一。因花有三种颜色对称地分布在五个花瓣上,构成的图案,形同猫的两耳、两颊和一张嘴,故又名猫儿脸。又因整个花被风吹动时,如翻飞的蝴蝶,所以又有蝴蝶花的别名。经自然杂交和人工选育,目前三色堇花的色彩、品种比较繁多。除一花三色者外,还有纯白、纯黄、纯紫、紫黑等。另外,还有黄紫、白黑相配及紫、红、蓝、黄、白多彩的混合色等。从花形上看,有大花形、花瓣边缘呈波浪形的及重瓣形的。三色堇是冬、春季节优良的花坛材料,因为适应性强、耐粗放型管理,可以盆栽工人们欣赏。
药用价值
三色堇可杀菌、治疗皮肤上青春痘、粉刺、过敏问题。在中国医药古籍记载的护肤圣品中,三色堇无疑是最炫目的。三国时期的《名医别录》中就已把三色堇列为重要护肤药材,隋炀帝为讨后宫佳丽的欢心,曾组织太医研究三色堇去痘的多种方法,并将其一一写进《隋炀帝后宫诸宫药方》与《香方粉泽》等书之中。中医圣典《本草纲目》更是详细内载三色堇的神奇去痘功效:"三色堇,性表温和,其味芳香,引药上行于面,去疮除疤,疮疡消肿。"三色堇全草,可以用作药物,茎叶含三色堇素,主治咳嗽等疾病。
繁殖培育
繁殖
播种法,华南地区以秋、冬为播种适期,种子发芽适温约15-20C。将种子均匀撒播于细蛇木屑中,保持适润,约经10-15天发芽。若气温太高,不易发芽,可先催芽再播种,用半张卫生纸折叠成方形,装入小型塑胶拉链袋,再滴水少许,使卫生纸充分吸水,然后将种子倒入袋内,再将袋口密封,放置冰箱5-8C环境中,约经6-7天再取出播种。发芽成苗后本叶发至2-3枚时,假植于育苗盆中,追肥1-2次,本叶发至5-7枚再移植栽培。在初夏时行扦插或压条繁殖,扦插3-7月均可进行,以初夏为最好。一般剪取植株中心根茎处萌发的短枝作插穗比较好,开花枝条不能作插穗。扦插后约2-3个星期即可生根,成活率很高。压条繁殖,也很容易成活。
栽培重点
盆栽每17厘米盆植1株,花坛株距15-20厘米。栽培土质以肥沃富含有机质的壤土为佳,或用泥炭土30%、细蛇木屑20%、壤土40%、腐熟堆肥10%混合调制。生育期间每20-30天追肥1次,各种有机肥料或氮、磷、钾均佳。花谢后立即剪除残花,能促使再开花,至春末以后气温较高,开花渐少也渐小。性喜冷凉或温暖,忌高温多湿,生育适温5-23C,若有乍热、高温达28C以上天气,应力求通风良好,使温度降低,以防枯萎死亡。病害可用普克菌、亿力或大生防治,虫害可用速灭松、万灵等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