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疗法

三联就是三种方法结合起来的综合性治疗,首先是中药治疗,其次是情趣治疗,最后是心理治疗!
- 中文名 三联疗法
- 作用 杀灭幽门螺旋杆菌
- 进行三联疗法时注意 带有抗HP药物
- 弊端 副作用大
简介

三联疗法是国内最先进的治疗胃肠病的方法,胃肠疾病多数是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所引发的病症;幽门螺旋杆菌是生活在胃最表面的黏液层与其下面的黏膜细胞层之间的一种细菌,它能产生毒素以及一些生物因子,引起黏膜炎症。三联疗法是杀灭幽门螺旋杆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处方

胶体铋剂(如胶体果胶铋)或者质子泵抑制剂(如雷贝拉唑)十克拉霉素十阿莫西林或甲硝唑(呋喃唑酮) 一般来说三联用药时间是一至二周。此外,还可根据病情适当使用胃黏膜保护剂,促进胃排空药物、抗胆碱类药物等。
抑制胃酸药物有:有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啦唑、奥美啦唑和兰索啦唑等。组胺H2受体拮抗剂,如西米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这类药物主要可抑制胃酸分泌,促进溃疡病愈合。因此,服药期间宜在饭前半小时。组胺H2受体拮抗剂睡前服药可抑制夜间胃酸分泌高峰。这种抑制胃酸的药物一般维持用药三个月左右。
抗菌药物有:有克拉毒素、阿莫西林、甲硝唑。此类药物具有抗幽门螺杆菌作用。因空腹服用可以引起胃部不适,宜于饭后半小时服用,用药时间是一至二周。
抗酸类药物有:有单方和复方的,如胃舒平、氢氧化铝、乐得胃等,这类药物主要作用是中和胃酸度,因此宜在饭前半小时或饭后1--2小时服用。这类药物一般按需要服用。
胃黏膜保护剂有:如胶体铋剂(枸橼酸铋)、硫糖铝、生胃酮等。这类药物主要是保护胃黏膜,使其免受胃酸剂胃蛋白酶的剌激,从而促进溃疡的愈合,故在饭前半小时和睡前半小时服用最佳。也可按需要服用,但因含金属成分而不能连续服用两个月以上。
优点

三联疗法对胃炎患儿更有益
在成人由幽门螺杆菌 (Hp)引起的消化道疾病中,大量临床试验证实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组成的三联疗法 (OAC)可有效根除Hp,完全消除临床症状。然而,在儿科文献中缺乏有关三联疗法的对照性临床试验。
法国研究人员近期在JPediatr(2001, 139∶664)上发表一项随机、双盲的临床试验结果。该研究发现,用三联疗法治疗 1周,可以使四分之三胃炎患儿的Hp得以根除。
该研究纳入 73例平均年龄10.8岁 (3.3~15.4岁)、有消化不良症状的儿童。这些儿童没有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症状,但有胃炎的组织学证据,尿素呼吸试验阳性或有血清学、组织学Hp感染的证据,或Hp培养阳性。
研究组使用三联疗法,对照组使用没有奥美拉唑的二联疗法,奥美拉唑的剂量为每天10~20mg,疗程 7天。研究者在患儿完成治疗后4周重复 (13)C标记的尿素呼吸试验。他们发现,接受三联疗法患儿的Hp根除率为74.2%,而单用两种抗生素组的根除率为9.4%。少数患儿的Hp对克拉霉素耐药,但并未增加治疗失败的危险。
然而,耐人寻味的是,用药前和用药后两组患儿之间用视觉模拟量表测定的消化不良症状和疼痛并无差异。研究者认为,对于评价儿童胃炎的消化不良症状而言,他们的随访时间过短(4~6周),因为在成人至少需要随访12个月。
但也有人认为,在儿童中进行尿素呼吸试验不可靠,尤其是2岁以下的儿童,有可能因为口腔中存在的产尿素酶微生物,导致假阳性结果。
我们应该如何评价这项研究的结果呢?目前国内是否也在使用三联疗法治疗儿童胃炎呢?
相关专家认为,多数患儿经抗Hp治疗后,临床症状很快随Hp根除而消失或好转,说明Hp活动性感染是部分儿童腹痛的原因,但也有些患儿在Hp根除后症状并不缓解,这可能因为小儿胃炎是一个慢性炎症过程,而且小儿腹痛的原因比较复杂,除Hp感染外 ,还受精神和饮食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在某些病例中,根除Hp不一定能完全达到临床症状消失。
现在用于治疗儿童Hp感染的最佳方案是短疗程、低剂量,达到较高的根除率。目前认为,单一用药根除Hp的疗效差,为提高治愈率多采取联合用药方法,而且三联疗法的效果优于二联疗法。奥美拉唑可抑制胃黏膜壁细胞H+-K+-ATP酶的活性,降低抗生素降解,抑制Hp的生长,与抗生素联用时可增强抗生素的疗效。法国研究者应用的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儿童胃炎,国内已经有人做了大量研究,并应用于临床 ,证明该疗法清除Hp有效,副作用少,根除率可达85%~95%。
定位通泄更精准,科学组合更有效:
定位通泄疗法是将祖国强大的中医精华与现代高端诊疗检测设备完美结合,通过影像学、人体构造学、器官循环学、数码科技、汉方精萃、高端仪器等,对发病诱因明确定位,创造性的研发出全新治疗方法,在快速杀灭病菌的同时,促使硬结的粪便稀释,并刺激直肠壁内反射,促进肠胃蠕动,使直肠和远端结肠反射性收缩加快,达到排泄通畅。独有的汉方药物能够有效平衡机体功能,调整人体肠道内所寄居的菌落比例,保持肠道内的健康环境,达到彻底治疗、不易复发的理想效果。
定位通泄疗法优势:
1.应用影像学原理,对结肠粘膜的吸收功能和结肠容积的大小进行精确分析定位,打破了传统疗法单一排毒,久治不愈、反复发作的缺陷。
2.打破了传统疗法中盲目杀菌,益、害菌不分的局面,从而使体内菌群平衡,更彻底、不易复发。
3.应用祖国传统的“辩证施治、因人施治“的理论,针对不同人群的发病诱因运用不同的方法组合治疗,打破了传统的疗法单一、千人一方的治疗模式,使治疗便秘更彻底、更快捷、更省钱。
三联疗法轻松除去“HP”
近半个世纪以来,溃疡病病因的研究均着重于胃液对粘膜的消化与损伤。自80年代开始,又发现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和定植不但是慢性胃炎的病因,也是溃疡病,特别是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因素。这是溃疡病病因研究的新概念。胃内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人和没有感染的人相比较,发生十二指肠溃疡的机率是20∶1,长期的随访观察表明,抗菌治疗可以改善溃疡病的自然病程,促进溃疡的愈合和避免溃疡的复发。
为什么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会引起溃疡病呢?
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和定植可刺激胃酸分泌。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十二指肠溃疡病人,胃酸的分泌一般都增高,感染控制后,幽门螺旋杆菌消失,胃酸也下降。胃酸增高会损伤胃粘膜屏障,影响粘液细胞的分泌功能,使粘液减少,粘膜层变薄或消失,防御功能受损。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以促使十二指肠上皮化生,出现胃上皮细胞的形态特征,这在80%-90%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中都能见到。因为幽门螺旋杆菌只能感染胃上皮细胞,因此,这种生化现象使幽门螺旋杆菌有机会入侵十二指肠并削弱粘膜抵抗力,加上胃液的腐蚀,导致粘膜糜烂、发炎,以致溃疡形成。
怎样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呢?
单一药物治疗。常用呋喃唑酮(痢特灵)、羟氨苄青霉素、甲硝唑、四环素、铋剂(胶态次枸橼酸铋、次水杨酸铋)。据报道,以呋喃唑酮悬液疗效最好。
二联疗法。采用铋剂与一种抗菌素联用或羟氨节青霉素与另一种抗菌素联用。
三联疗法。第九届世界胃肠病大会推荐了一个二周治疗方案:胶态次枸橼酸铋120毫克,每天4次;甲硝唑400毫克,每天4次。国内初步应用证明疗效较好,可使幽门螺旋杆菌根治率达82.3%,但副作用大。
应指出的是,虽然幽门螺旋杆菌的发现,为溃疡病的病因与治疗开拓了新思路,但对此菌的致病作用仍有争议。因为无论在人体或动物试验中,口服幽门螺旋杆菌并没有引起溃疡。在美国的一些地区,黑人中的幽门螺旋杆菌检出率高于白人,但十二指肠溃疡的患病率却低于白人。抗菌素的滥用易于产生耐药菌株,目前又没有一个公认的有效根治方案,三联疗法的副作用较大。故目前并不主张广乏采用抗幽门螺旋杆菌疗法,只主张用于有活动性胃炎或难治性溃疡,经H2受体阻滞剂长期治疗无效且反复发作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目前用的较多的三联组合药方
1、枸橼酸铋钾110mg,每天4次,餐前30分钟与睡前口服;阿莫西林500mg,甲硝唑0.2克,每日三次.奥美拉唑10mg,每天一次,四周为一疗程.
2、枸橼酸铋钾110mg,每天4次,餐前30分钟与睡前口服;庆大霉素8万单位,每天2次,早,晚餐前30分钟服用.
上述两组药物你可任选一种,在治疗期间,不用其它药物,忌食刺激性食物。
如果有消化性溃疡病的话,其三联疗法为:药物组合、剂量和用法:第一,奥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750mg+甲硝唑400mg;第二,奥美拉唑20mg+红霉素500mg+甲硝唑400mg;第三,奥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750mg+红霉素500mg.任选一种药物服用,每日二次,7--14天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结束后,继续单独服用奥美拉唑两周,剂量和服法同上.
治疗
消化性溃疡的病因过去一直被认为是胃酸分泌过多,所以有“无酸无溃疡”的说法。但令人不解的是,本病经制酸剂或抑酸剂的治疗虽可使溃疡愈合,但复发率极高(一年内达70%—100%),很难彻底治愈。近10多年来,经国内外专家们潜心研究,发现在胃和十二指肠内存在有一种叫做“幽门螺杆菌”(简称HP)的细菌,证实此菌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病关系极为密切。因此,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既应重视抗酸,也应重视抗菌,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最佳疗效。目前,学者们推崇三联疗法,即三种抗酸、抗HP药物相互搭配同时服用。最常用的三联疗法如下:
药物组合:
(1)洛赛克20毫克(1粒)+阿莫西林750毫克(3粒,每粒含250毫克)+甲硝唑400毫克(2片,每片含200毫克)。
(2)洛赛克20毫克+红霉素500毫克(4片,每片含125毫克)+甲硝唑400毫克。
(3)洛赛克20毫克+阿莫西林750毫克+红霉素500毫克。
用法:
任选上述一组药物服用,每种药物按以上剂量一日服2次(上下午各1次),7—14日为一疗程。一疗程结束后,要再继续单独服用洛赛克2周,剂量和服法同前。
进行三联疗法时,应注意药物(特别是抗HP药物)的毒副反应,如甲硝唑可发生恶心和毛刺舌;阿莫西林、红霉素可出现腹泻、恶心、舌炎、过敏性荨麻疹、皮疹和药物热等,故应在医生指导和监视下用药。
三联治本疗法
2008年6月24日,中华肝病防治协会发布了“治疗乙肝,只需三步(即三联治本疗法)”临床监测报告,确认该疗法是目前最安全、有效的病毒性肝炎全新治疗方法。该疗法采用了抗病毒+经络免疫调节+穴位发泡,三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共同作用人体,保障肝脏抗纤维化,多兵种围剿,使CCCDNA得以清除,受损肝细胞得以修复,短期内到达临床治愈的目的,显示了中西医结合攻克病毒性肝炎的强大威力。肝病治疗最新方法——三联治本疗法的问世为广大肝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第一步:抗病毒联合用药治疗:
三联治本疗法首先采用强效、快速、有早期病毒应答的病毒抑制剂,作用于人体,使抗HBV病毒产生免疫应答,出现抗体。可有效地抑制HBV携带者的病毒复制,降低并清除病毒抗原,促进HBeAg/HBeAb的血清学转换,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疾病进展,有效减少和降低耐药发生导致的肝功能恶化和失代偿。
第二步:经络免疫调节:
三联治本疗法根据人体的穴位,注入免疫制剂,调节人体T淋巴细胞的生长与分化,激活产生淋巴因子的多种细胞因子,诱导出高水平的乙肝抗体,达到清除病毒的目的。同时,又运用冲击疗法将抗病毒、免疫调节药物有机结合,联合冲击机体免疫细胞,进一步激活免疫T淋巴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等并对病毒产生被动免疫反应。激发体内正常抗HBV免疫是去除HBV的关键。
第三步:穴位发泡排除病毒:
三联治本疗法目的在于注入患者穴位的药剂在一定的时间内产生药效,使乙肝病人体内的细胞活性传达的信息,产生细胞活性“免疫应答”。引起皮肤出现发泡(即HBV病毒排除)。并阻断肝脏纤维化,在短期内清除血液中的肝炎病毒,促进抗体形成,整合在肝细胞内的CCCDNA。恢复受损害的肝细胞功能,使患者获得临床治愈。
标本兼治,肠道一路“畅”通到底
运用中西医结合的三联疗法,通过结肠透析,在肠腔内建立有效的治疗场,利用结肠自身的吸收和排泄功能,清除肠腔内和肠粘膜上的有害代谢物质和霉菌,利用针对性较强的中药方剂,结合现代雾化技术,完全自然疗法,有效预防消化道疾病;具有排毒、改善便秘、预防肠癌,从而轻松预防各种便秘难题。
中西医结合三大技术优势:
通过传统中医穴位按摩技术,使括约肌收缩推动肛门附近的结肠肌肉,进一步刺激结肠肌肉自动收缩反应。运用中医辨证方治,将特制的中药方剂注入肠道,有效抑制人体肠道内的寄生细菌,保持肠道健康清洁。通过全自动熏洗雾化治疗仪促使自身的肠蠕动收缩,迅速排解体内废物,实现肛门的正常血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