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氯化铬

三氯化铬,中文别名:无水三氯化铬(III),CAS号:10025-73-7,分子式 :CrCl3 分子量:158.35。主要用作媒染剂及催化剂。
- 中文名 三氯化铬
- 中文别名 无水三氯化铬(III)
- 外文名 Chromium trichloride
- 密 度 2.757
分子结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三氯化铬
英文名称:Chromium(III) chloride
中文别名:无水三氯化铬(III)
英文别名:C.I. 77295; Chromic chloride anhydrous; Chromium(III) chloride anhydrous; chromium trichloride; Chromium(IIII)chloride anhydrous; Chromiumchlorideanhydrouspurpleflakes; chromium(3+) trichloride; trichlorochromium hexahydrate; chromous trichloride; dichloro-dioxo-chromium
CAS号:10025-73-7
分子式:CrCl3
分子量:158.35
三氯化铬很稳定,不易水解 三氯化铬是合成其它铬盐的重要原料,在无机合成和有机合成中有重要的作用,是合成饲料添加剂的主要成份,工业上主要用作媒染剂及催化剂。
物性数据
性状 紫色单斜晶体。
熔点 83℃
相对密度 1.76
溶解性 溶于水、乙醇,微溶于丙酮,不溶于乙醚。
主要用途
主要用作媒染剂及催化剂
方法合成
制备方法:将三氧化二铬溶解在浓盐酸中,结晶可制得六水合氯化铬。
1、反应中使用的氯气应经浓硫酸脱水,氮气则经联苯三酚的碱溶液脱氧,然后用浓硫酸和五氧化二磷脱水。两种气体可以混合使用或交替使用。上述气体由旋塞切换,鼓入盛有150~200mL四氯化碳的烧瓶中,再流进反应管。反应管为内径25mm、长1m的石英管,将其插入相连的A、B两电炉中;插入位置在距气体入口数厘米处。电炉外部的反应管,应能用煤气灯进行强热,从气体入口至电炉之间的一段反应管中,装入石英纤维或硼硅酸玻璃纤维。在靠近气体入口处的电炉A中,其正中附近的反应管里,放入盛有4.5~6g氢氧化铬(Ⅲ)的两个瓷舟。由于从出口处放出剧毒的碳酰氯(光气)气体,故应特别注意,实验必须在通风柜中进行。操作开始时,往装置内缓缓通入氯气30min,随后切换成氮气,并通入1h,将管内空气完全逐出。接着,两个电炉通电,此时通入的氮气是已鼓进四氯化碳的气体(每分钟约鼓出200~250个气泡)。最后将A加热至700℃,B加热至475~500℃。在电炉B中逐出挥发性的副产物和杂质,而只留下目的产物。4h后打开电炉观察,如瓷舟中的原料已耗尽,则切断电炉的电源。此时,氯气经四氯化碳(每分钟60~80个气泡)后通入反应管内,同时放置冷却。待冷却至300~350℃后,单独通入氮气以代替氯气,直至冷到常温为止。若将原料以氢氧化铬计算,则收率为65%~75%。
2、将500mL带支管的烧瓶放入覆套式电阻加热器中,并把气体导入管插至烧瓶的底部,使加热至100℃的四氯化碳蒸气可以充入烧瓶内,支管连接冷却器和接受器。反应中由于产生剧毒的碳酰氯(光气),因此,实验必须在通风柜中小心地进行。往烧瓶中加入37g市售的六水合三氯化铬,用覆套式电阻加热器加热。以每秒2滴四氯化碳的气化速度将该蒸气充入烧瓶内。烧瓶温度达到150℃时,氯化铬即溶解并起泡,膨胀而成海绵状,若再加热至300℃,则水分和过剩的四氯化碳将被蒸馏并汇集在接受器中。随着温度的上升,发生反应并产生碳酰氯,加热至650℃并结束反应,则烧瓶内充满光彩夺目的紫色结晶,产率20g(91%)。
贮存方法
常温密闭避光,通风干燥处。
安全信息
风险术语
R22:Harmful if swallowed.;
R36/37/38:Irritating to eyes, respiratory system and skin. 刺激眼睛、呼吸系统和皮肤。Irritating to eyes, respiratory system and skin.;
安全术语
S24/25:Avoid contact with skin and eyes.;
系统编号
CAS号:10025-73-7
EINECS号:233-0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