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朝五门

三朝五门,《周礼》规定,天子五门,诸侯三门,象征着尊崇礼序;天子五门,分别是皋门、库门、雉门、应门、路门。诸侯仅有三门,没有库门和雉门。 天子及诸侯皆有三朝,分别是外朝、治朝、燕朝。
蔡京本无学术,辄曰:"天子五门,今三门,非古也。"天子五门,谓皋、库、雉、应、路,盖以重数,非横列五门。京徐亦知其误,而役已大兴,未知所出。
- 中文名称 三朝五门
- 记载 《周礼》
- 五门 皋门,库门,雉门,应门,路门
- 三朝 外朝,治朝,燕朝
五门
外曰皋门,二曰库门,三曰雉门,四曰应门,五曰路门。

1.皋门:"皋者,远也。皋门是王宫最外一重门;
2.库门:库有"藏于此"之意,故库门内多有库房或厩棚;
3.雉门:门前有双观,魏明帝改称为阊阖门。
4.应门:应者,居此以应治,是治朝之门;
5.路门:路者,大也,路门为燕朝之门,门内即路寝,为天子及妃嫔燕居之所。"
三朝
三朝的称谓随时代而变迁,古称: 外朝,治朝,燕朝;唐称:大朝,常朝,入阖;宋代称:大朝,常参,六参及朔望参(每五日及朔、望一参)。也就是:大规模礼仪性朝会,日常议政朝会,定期朝会三种。
历代三朝五门
实际上,自战国以后,都城宫室制度中,循此制者无几,隋代恢复三朝五门制度,唐长安在隋大兴城的基础上建设,基本布局没有太大的变化。唐长安有五门(承天门、太极门、朱明门、两仪门、甘露门)和三朝(外朝奉天门、中朝太极殿、内朝两仪殿)。元失此制,明南京宫殿则又用此制,其五门为:洪武门、承天门、端门、午门、奉天门,三殿为: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永乐十九年,明成祖迁都北京,南京作为留都,北京的建设基本按照南京的布局。清朝仍然以北京为都城,顺治时,将大明门改为大清门。奉天殿改为太和殿,乾清宫改为处理日常政务之所,其他没有作太大的变动。明代五门为:大清门(大明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而清代来说这个五门的位置就是从天安门开始,然后端门、午门、太和门和乾清门,三殿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三朝五门的具体位置及名称因朝代不同而有所区别。
清朝的三朝五门
三朝,对应三殿:(由外至内)太和殿;颁布重要政令、天子登基、大朝会、皇帝庆寿等。中和殿;大朝前的预备室,供休息之用。保和殿;宴会、殿试进士。
五门:(由外至内)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
紫禁城和三朝五门相对应的是大明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和太和门,这是明代的。到清代时因为使用的不同,明代常朝是在太和门,到清代从康熙开始把常朝挪置乾清门,这样从清代来说这个五门的位置就是从天安门开始,然后端门、午门、太和门和乾清门。通常认为,天安门以外是外朝,午门以内是治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