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三山座澡堂

2022-07-08 06:35:29 百科资料

1956年1月三山座澡堂申请公私合营,获准后,录属福州零售公司(福州饮食服务公司前身)1966年文革时期,三山座澡堂更名为"新兴澡堂旅社"

  • 中文名称 三山座澡堂
  • 隶属 福州服务公司
  • 创办者 林阴合
  • 创办时间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

简介

  三山座澡堂位于鼓楼区金汤境,创办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主楼一层部份二层木构建筑,坐北朝南。设男座、女座。男座又有普通座和雅座之分,有近200个座位。金汤境为福州城内,澡堂密集之处,全盛时期有大小澡堂30多家。据《福州府志》记载,唐末五代(公元861----925)金汤境就有自涌泉冒出,最早出现有"十槽"和"八角井"等澡堂,到了宋代十槽澡堂被官府改造成"龙德内汤院"成为官员十旬休假沐浴之所。三山座澡堂在金汤境内,属于三流澡堂。取名三山有其含义。三山是福州别称,因城内乌山、于山、屏山鼎峙故名。南宋梁克家撰福州地方志,称《三山志》,"三山"之名始著。店东林阴合把自己开办的澡堂取名为三山座澡堂,寓意很明确,即福州的澡堂,有做大做强之意。另外一种说法,与三山座澡堂毗邻的福华清澡堂,老板寥熙明明白白地告诉周围的澡堂的同行,我的澡堂就是福州的华清池,(华清池在陕西西安,为唐代玄宗皇帝与杨贵姬沐浴之所)口气这么大,既然有福华清,就应该有正宗的福州澡堂,所以林阴合就把自己的澡堂取名为三山座。这里难免有同行三分仇和争强好胜之嫌。

  1956年1月三山座澡堂申请公私合营,获准后,录属福州零售公司(福州饮食服务公司前身)1966年文革时期,三山座澡堂更名为"新兴澡堂旅社"楼下为澡堂,楼上为旅社(大多接待到省立医院求医的外地患者和家属)1979年福州市服务公司,拆除了三山座、八角井两家澡堂,在原址上建三山座澡堂和八角井职工宿舍。1981年年底建成,1982年1月12日正式对外营业,并恢复现名。当时经营格局为:楼下澡堂,二楼以上仍为旅社。后因旅社经营不景气,1983年底终止旅社经营。其编制职工悉数分配到台江旅社。1984年职工校迁入,2003年职工校与高烹校合并后迁出,其场所对外出租。

  现三山座澡堂为半框架建筑建构,一、二楼为澡堂(二楼一半面积为颐丰公司办公场所)商业面积800平米,有固定座位207位。年营业额60万元,年接待浴客24000人次。

  今年台湾东升电视台派员前来祖国,对大陆的陕西西安、广东从化和福建福州三大温泉城市进行采风。5月16日抵达福州,选中三山座澡堂,进行福州沐浴文化电视节目制作。并在台港《中国时报》发表文章,向台湾同胞介绍福州三山座澡堂。

  "在这家偌大的澡堂,洗一次澡收3.5元人民币,不限时间,澡堂分为两区;汤池区与休息区。汤池依温度高低分为三池,福州人喜欢泡"高温汤",许多患有"汤瘾"者只身入汤,"烫"个30秒,出汤时全身红通通地形似"红罗卜",还直呼"爽!"。这家澡堂和休息区现仍维持30年代风格,脚穿木屐,竹制休息躺椅十分符合人体工学,一旁还有挂衣架与置放衣物、香烟、茶水的小桌。现场提供搓背、修指甲等服务外,许多泡完汤的市民围着打扑克、下棋、聊天、饿了还可叫外食,十分惬意。"。

  三山座在创建温泉之都活动中,恢复了"金汤八角井"景观。现设有男大池、男个池、女淋浴、女木桶浴。

发展历史

  三山座澡堂创办者林阴合以福州别称"三山"命名。三山座澡堂初建时为局部二层结构,坐北朝南,外围砖瓦,内为实木。1956年,三山澡堂公私合营后隶属福州服务公司。1980年,福州服务公司拆除了三山座和八角井两家温泉澡堂,在原址上兴建澡堂和职工宿舍,1982年1月正式对外营业,并恢复三山座澡堂老字号。

  2010年10月间,为响应福州市创建"中国温泉之都",三山座澡堂进行门面装潢改造,并恢复了八角井遗址景观。

现状

  三山座澡堂现为上下两层框架建筑架构,营业面积742平方米,服务项目包括:洗浴、搓背、修脚、中医推拿等。男大池有高低温各三口温泉池,固定座位207位,男个人池有6口,20个座位。三山座消费群多为附近的工薪阶层,每年有25万人次来这里泡温泉。

交通指南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温泉路八角井里19号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