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叶橡胶树

三叶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别名巴西橡胶树,世界上普遍栽培的为巴西橡胶树,属大戟科(Euphobiaceae)。为常绿乔木,有乳状汁液。直根系,三出复叶,革质全缘。花单性,雌雄同株,圆锥花序。果实为蒴果,种子椭圆形。 橡胶树原产于巴西亚马逊河流域马拉岳西部地区,现已布及亚洲、非洲、大洋洲、拉丁美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种植橡胶的省主要是云南、广东、广西、海南省,尤其是海南省种植最多。
- 中文名称 三叶橡胶树
- 别称 巴西橡胶树
- 界 植物界
- 科 大戟科
- 分布区域 非洲、大洋洲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有乳状汁液。直根系,三出复叶,革质全缘。花单性,雌雄同株,圆锥花序。果实为蒴果,种子椭圆形。巴西橡胶树有较大的变异性和适应性。常绿乔木,茎皮部富含胶乳。三出复叶,互生,叶柄长,顶端通常具3腺体,小叶椭圆形至倒卵形,革质,无毛,侧脉和网脉明显,春季开绿色小花,单性,雌雄同株。由多个聚伞花序组成腋生的圆锥花序,每聚伞花序的中央花为雌花,其余为雄花。蒴果大,球形,成熟时分裂成3果瓣;种子大。
生长环境
三叶橡胶树适于年平均温度26~27℃,而且没有15℃以下绝对最低温度;年降雨量2500mm以上,分布均匀;年平均相对湿度80%以上;土层深1m以上,表层20~橡胶树30cm含有机质3%以上,土壤pH5~6,土壤质地以壤质土最好,地下水位1.5~2m以上;海拔高度一般300m以下,无大风的地区种植。
分布范围
橡胶树原产于巴西亚马逊河流域马拉岳西部地区,主产巴西,其次是秘鲁、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圭亚那、委内瑞拉和玻利维亚。现已布及亚洲、非洲、大洋洲、拉丁美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种植面积较大的国家有: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中国、印度、越南、尼日利亚、巴西、斯里兰卡、利比里亚等。我国植胶区主要分布于海南、广东、广西、福建、云南,此外台湾也可种植,其中海南为主要植胶区。30多个国家的热带地区引种栽培,而以东南亚各国栽培最广,产胶最多。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斯里兰卡和印度等5国的植胶面积和产胶量占世界的90%。主要分布于南北纬10°内,分布北界为中国云南盈江县,达到24°24′-25°20′。中国早自1904年以来,分别引进到云南、广西、广东、福建和台湾等地海拔在500米以下的平地、台地或山丘栽培,但在某些高原地区,橡胶树种植在海拔700~1000米高处,如能加强管理,也能生长良好,正常产胶。

主要价值
天然橡胶因其具有很强的弹性,良好的绝缘性,可塑性,隔水、隔气性,抗拉性能和耐磨等特点,广泛地运用于工业、国防、交通、医药卫生领域和日常生活等方面,用途极广。种子榨油为制造油漆和肥皂的原料。橡胶果壳可制优质纤维,活性炭,糠醛等。木材质轻、花纹美观,加工性能好,经化学处理后可制作高级家具、纤维板、胶合板、纸浆等。用途非常广泛,用于汽车、飞机、船舰、电缆、传送带、薄膜制品等多种工农业机具配件,生活用品产品多达5万种以上。种子含油量为22~25%,为半干性油,是油漆和肥皂的原料。果实的木质果壳坚硬,可作为制优质活性炭及醋酸等的化工原料。木材可制树脂粘合板。
栽培技术
橡胶树喜高温、高湿、静风和肥沃土壤,要求年平均温度26~27℃,在20~30℃范围内都能正常生长和产胶,不耐寒,在温度5℃以下即受冻害。要求年平均降水量1150~2500毫米,但不宜在低湿的地方栽植。适于土层深厚、肥沃而湿润、排水良好的酸性砂壤土生长。浅根性,枝条较脆弱,对风的适应能力较差,易受风寒并降低产胶量。一般每年开花两次,3~4月为主花期,称春花,开花最多,5~7月第二次开花,称夏花。也有在8~9月第三次开花的。分别结成秋果和冬果。花粉粒长球形或扁球形,具3沟,沟长而阔,具沟盖;外壁两层,外层较厚,表面具细致的网状雕纹,网眼圆,大小较一致,轮廓线不平。染色体基数x=9。种子易丧失发芽力,宜随采随播。种子繁殖或芽接繁殖。栽植6~8年即可割取胶液,实生树的经济寿命为35~40年,芽接树为15~20年,生长寿命60年。
毒性
该物种被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为有毒植物,其种子和树叶有毒,小孩误食2-6粒种子即可引起中毒,症状为恶心、呕吐、腹捕、头晕、四肢无力,严重时出现抽搐、昏迷和休克。生食后也能引起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