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丈人承蜩

2022-06-27 01:41:44 百科资料

出自《庄子》,旨在"用志不分,乃凝于神"。作品名称:丈人承蜩作品别名:老汉粘蝉、佝偻者承蜩等创作年代:战国作品出处:先秦·庄周《庄子·达生》文学体裁:文言文作者:庄子

  • 作品名称 丈人承蜩
  • 作品别名 老汉粘蝉、佝偻者承蜩等
  • 创作年代 战国
  • 作品出处 先秦·庄周《庄子·达生》
  • 文学体裁 文言文

原文

  仲尼①适②楚,出于林中③,见佝偻④者承蜩⑤,犹掇⑥之也。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 曰:"我有道也。五六月⑦,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⑧;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⑨也,若橛⑩株拘⑪;吾执臂⑫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⑬。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

注释

  ①仲尼:孔子。

  ②适:往,到。

  ③出于林中:从林中经过。

  ④佝偻:驼背。

  ⑤承蜩(tiáo):用竿粘知了。

  ⑥掇:拾取。

  ⑦五六月:指夏天。

  ⑧锱铢:古代重量单位。一锱为四分之一两,一铢为二十四分之一两。借此指次数极少。

  ⑨处身:立身。

  ⑩橛(jué):原指木桩,这里名词作动词,意思是像木桩那样竖立着。

  ⑪株拘:带枯枝的树墩。

  ⑫执臂:执竿的手臂。

  ⑬唯蜩翼之知:即"唯知蜩翼"。用"唯„„之(为)„„"的格式作前置的标志,把宾语"蜩翼"置于动词谓语"知"之前。

  14顾:回头看

译文

  孔子到楚国去,走在一座树林中,看见一个驼背人在粘知了,就像用手捡东西一样。

  孔子(上前)问道:"您真厉害啊!请问有什么诀窍吗?"

  (驼背人)答道:"(如果能在竿头)摞上两枚圆丸而不掉下来,那么知了很少能跑掉;如果摞上三枚圆丸而不掉下来,那么十只也不过跑掉一只;能摞上五枚圆丸而不掉下来,那粘知了就像伸手拾东西一样了。我站立在那里,身体就像一个树桩子;我执竿的手臂,就像一节枯树的干枝。虽然天地这么大,万物这么多,但(我心目中)只注意在知了翅膀上。我内心宁静,心无二念,不因万物干扰而转移我对知了翅膀的注意力,这怎能粘不到知了呢?"

  孔子回头看着他的弟子们,说:"用心专一,就是聚精会神于一处,不就是说的这位驼背老人吗?"

本文主旨句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意思是:用心集中,不分散注意力。

启示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专心致志,精神集中。只有做到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详见相关题目中的题4)

相关题目

  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3处)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

  2、指出下列句中"于"的意义和用法。

  ①出林中:介词,从。

  ②乃凝神:介词,在。

  ③万事莫贵义:介词,比。

  3、翻译句子。

  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

  答:虽然天地这么大,万物这么多,但(我心目中)只注意在知了翅膀上。

  4、联系实际,简要阐述从粘知了的"诀窍"中获得的启示。

  答:

  示例一:凡事只要专心致志,排除外界的一切干扰,艰苦努力,集中精力,勤学苦练,并持之以恒,就一定能有所成就,即使先天条件不足也不例外。

  示例二:任何真实本领都是靠勤学苦练得来的。要经过不断的勤学苦练,功夫才能得心应手,达到鬼使神差的境地。一个驼背老人,捕起蝉来竟是那样灵巧,这除了苦练是任何别的方法都不能达到的。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