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丁醚

2022-06-25 04:45:58 百科资料

丁醚的分子式是(C4H9)2O,分子量130.23,无色液体,微有乙醚气味。可用作溶剂、电子级清洗剂及用于有机合成。有机合成中用作溶剂,也用作有机酸、蜡、树脂等的萃取剂和精制剂。

  • 中文名 丁醚
  • 英文名 dibutyl ether
  • 别称 丁二醚,正丁醚
  • 化学式 (C4H9)2O
  • 分子量 130.23

分子结构

分子结构图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丁醚

  英文名称:Butyl ether

  中文别名:二丁醚;正丁醚

  英文别名:1,1'-Oxybis[butane]; 1-Butoxybutane; dibutyl ether; Dibutyl Oxide; Di-n-Butyl Ether; butyl ether, all isomers; Butyl Oxide; n-dibutyl ether; n-Butyl Ether

  CAS号:142-96-1

  分子式:C8H18O

  分子量:130.2279

  SMILES:CCCCOCCCC

物性数据

  1.性状:无色液体,微有乙醚气味。[1]

  2.熔点(℃):-95.4[2]

  3.沸点(℃):142[3]

  4.相对密度(水=1):0.77[4]

  5.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4.48[5]

  6.饱和蒸气压(kPa):0.64(20℃)[6]

  7.燃烧热(kJ/mol):-5353.7[7]

  8.临界压力(MPa):2.46[8]

  9.辛醇/水分配系数:3.08~3.21[9]

  10.闪点(℃):25[10]

  11.引燃温度(℃):194.4[11]

  12.爆炸上限(%):7.6[12]

  13.爆炸下限(%):1.5[13]

  14.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丙酮、二氯丙烷、汽油,可混溶于乙醇、乙醚。[14]

  15.折射率(n20ºC):1.3992

  16.折射率(n25ºC):1.3968

  17.黏度(mPa·s,15ºC):0.741

  18.黏度(mPa·s,30ºC):0.602

  19.闪点(ºC,开口):37.8

  20.闪点(ºC,闭口):25

  21.燃点(ºC):194.4

  22.蒸发热(KJ/kg):375.1

  23.蒸发热(KJ/mol):34.45

  24.蒸气压(kPa,127.7ºC):76.06

  25.蒸气压(kPa,29.7ºC):1.93

  26.蒸气压(kPa,11.3ºC):1.00

  27.体膨胀系数(K-1):0.00087

  28.相对密度(25℃,4℃):0.7641

  29.偏心因子:0.467

  30.溶度参数(J·cm-3)0.5:15.969

  31.van der Waals面积(cm2·mol-1):1.288×1010

  32.van der Waals体积(cm3·mol-1):91.920

  33.气相标准燃烧热(焓)(kJ·mol-1):-5387.1

  34.气相标准声称热(焓)( kJ·mol-1) :-333.4

  35.液相标准燃烧热(焓)(kJ·mol-1):-534263

  36.液相标准声称热(焓)( kJ·mol-1):-377.90

  37.液相标准热熔(J·mol-1·K-1):278.2

存储方法

  储存注意事项[24]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7℃。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卤素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避免光照和接触空气。不宜大量储存或久存。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合成方法

  1.由正丁醇用硫酸脱水而得将丁醇、硫酸加入反应锅,加热搅拌,温度上升至110℃左右开始回流,并分出水分。随着反应的进行,不断分出水分,温度也逐渐升高,到达135℃时反应基本完成。用水洗涤、硫酸洗涤,再用水洗涤,无水氯化钙干燥,蒸馏,收集139-142℃馏分,得丁醚。

  2.正丁醇在三氯化铁、硫酸铜或氧化铝上进行催化脱水制取。

  3.微波常压法合成正丁醚 在100mL圆底烧瓶中依次加入31mL正丁醇、4.5mL浓H2SO4和两小粒沸石,摇匀。将圆底烧瓶置于微波炉内的玻璃平台上,用空气冷凝管穿过微波炉顶的小孔与其相连。空气冷凝管的上口接分水器,再接水冷凝管。使用400w微波辐射20min。待反应物冷至室温,先用15mL饱和食盐洗一次,再分别用15mL饱和CaCl2洗两次,用无水CaCl2干燥过夜后,减压(水泵)蒸馏收集107~110℃的馏分即为无色透明液体正丁醚。

  4.制法:

  于装有温度计(温度计的末端浸入液面以下,剧烈瓶底0.5~1cm)、分水器(分水器上安装一只回来冷凝器)的反应瓶中,加入正丁醇(2)50g(62mL,0.64mol),浓硫酸9mL,几粒沸石。用电热套加热至回流,此时反应液温度在110℃左右①,生成的水收集于分水气中。继续加热回流,直至无水蒸出。将反应瓶冷却,加入70mL水,用分液漏斗分出有机层用50%的硫酸洗涤两次以除去未反应的丁醇。再水洗两次,无水氯化钙干燥。蒸馏,收集140~144℃的馏分,得正丁醚15g,收率32%。注:①适宜的反应温度应在130~140℃,但由于共沸物的生成,开始时温度往往达不到,当接近反应结束时,可升温到135℃。正丁醇(bp117.5℃)和正丁醚(bp141℃)及水可形成三元共沸物和二元共沸物。实验时可在分水器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其有关数据如下(表I-6-1)。[26]

  5.制法:

  于10L三口反应瓶中加入正丁醇(2)4.45kg(60mol),慢慢加入浓硫酸0.8kg,加入沸石,装上分馏装置。慢慢加热至沸,控制分馏柱顶部温度不高于95℃,馏出速度2~3滴/秒进行分馏脱水,直至脱水完全,约需20h。共蒸出约600~660mL。反应液由开始的110℃逐渐升至145℃,颜色也随之变暗。冷后加入1L水,充分摇动后,静置分层有机层,用50%的硫酸洗涤三次,5%的硫酸亚铁洗涤2次(除去过氧化物),再水洗,无水碳酸钠干燥,减压分馏,再常压分馏,收集140~142.5℃的馏分,得产品(1)2.0kg,率50%。[27]

主要用途

  1.用作电子级清洗剂,也用作有机酸、蜡、树脂等的萃取剂和精制剂。2.在醚类中,正丁醚的溶解力强,对许多天然及合成油脂、树脂、橡胶、有机酸酯、生物碱等都有很强的溶解力。丁醚对水的溶解度(20℃)为0.03%(重量),水对丁醚的溶解度(20℃)为0.19%(重量),同水的分离性好。在贮存时生成过氧化物少,毒性和危险性小,是安全性很高的溶剂。用作树脂、油脂、有机酸、酯、蜡、生物碱、激素等的萃取和精制溶剂;和磷酸丁酯的混合溶液可用作分离稀土元素的溶剂。由于丁醚是惰性溶剂,还可用作格氏试剂、橡胶、农药等的有机合成反应溶剂。3.由于丁醚是惰性溶剂,还可用作格氏试剂、橡胶、农药等的有机合成反应溶剂及胶黏剂的稀释剂。同水的分离性好,在贮存时生成过氧化物少,毒性和危险性小,是安全性很高的溶剂。用作树脂、油脂、有机酸、酯、蜡、生物碱、激素等的萃取剂和精制溶剂。与磷酸丁酯的混合溶液可用作分离稀土元素的溶剂。4.用作溶剂,用于有机合成。[25]

安全信息

风险术语

  R10:Flammable. 易燃。

  R36/37/38:Irritating to eyes, respiratory system and skin. 刺激眼睛、呼吸系统和皮肤。;

  R52/53:Harmful to aquatic organisms, may cause long-term adverse effects in the aquatic environment.对水生生物有害,可能对水体环境产生长期不良影响。

安全术语

  S61:Avoid release to the environment. Refer to special instructions / safety data sheets.  避免释放至环境中。参考特别说明/安全数据说明书。

系统编号

  CAS号:142-96-1

  MDL号:MFCD00009461

  EINECS号:205-575-3

  RTECS号:EK5425000

  BRN号:1732752

  PubChem号:24856439

毒理学数据

  1、急性毒性:

  大鼠经口LD50:7400 mg/kg;小鼠静脉LC50:258 mg/kg;兔子经皮LD50:10.1 mL/kg。

  2、吸入毒性:大鼠LD50:4000 ppm/4H;小鼠LC50:169 mg/m3/15M。

  3.急性毒性[15]LD50:11000mg/kg(大鼠经口);10000mg/kg(兔经皮)

  4.刺激性[16] 家兔经皮:380mg,轻度刺激(开放性刺激试验)

分子结构数据

  1、摩尔折射率:40.85

  2、摩尔体积(m3/mol):166.9

  3、等张比容(90.2K):370.0

  4、表面张力(dyne/cm):24.1

  5、介电常数(25ºC):3.06

  6、偶极距(10-30C·m):4.07

  7、极化率(10-24cm3):16.19

计算化学数据

  1、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3.2

  2、氢键供体数量:0

  3、氢键受体数量:1

  4、可旋转化学键数量:6

  5、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TPSA):9.2

  6、重原子数量:9

  7、表面电荷:0

  8、复杂度:37.8

  9、同位素原子数量:0

  10、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1、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3、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4、共价键单元数量:1

生态学数据

  1.生态毒性[17] LC50:32.5mg/L(96h)(黑头呆鱼)

  2.生物降解性 暂无资料

  3.非生物降解性[18] 空气中,当羟基自由基浓度为5.00×105个/cm3时,降解半衰期为13h(理论)。

  4.生物富集性[19] BCF:47~83(鲤鱼,接触浓度0.2mg/L);20~114(鲤鱼,接触浓度0.02mg/L)

性质与稳定性

  1.化学性质:具有醚的一般化学性质。氧化和硝化时醚键发生断裂。将丁醚与磷酸、五氧化二磷和碘化钾的混合物加热时,生成碘代丁烷。与四氯化钛一起加热生成氯化物。氯化时生成二氯代丁醚。丁醚也能形成过氧化物。

  2.能与醇、醚等多种有机溶剂混溶。易溶于丙酮。不溶于水。性质较稳定。对金属无腐蚀性,贮存中容易产生具有爆炸性的过氧化物,因此要除去过氧化物后才能进行蒸馏。光照能促进过氧化物的生成。

  3.稳定性[20] 稳定

  4.禁配物[21] 强氧化剂、强酸、卤素、硫、硫化物

  5.避免接触的空气[22] 光照、空气

  6.聚合危害[23] 不聚合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