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丁公凿井

2022-07-05 05:37:03 百科资料

丁公凿井,汉语成语,拼音为 dīng gōng záo jǐng,春秋时宋国丁某在自家凿一井,可以节省一个人力,说"吾穿井得一人",别人以为他从井中挖得一人,比喻语言之辗转传误,出处汉·王充《论衡·书虚》。

  • 中文名称 丁公凿井
  • 拼音 dīng gōng záo jǐng
  • 出处 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传》
  • 近义词 穿井得人
  • 注音 ㄉㄧㄥ ㄍㄨㄙ ㄗㄠˊ ㄐㄧㄥˇ

出 处

  《吕氏春秋·察传》:"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用 法

  主谓式;作谓语;比喻语言传来传去而失真

典故

  春秋时,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因为他年龄大,人们都称他为丁公。

  丁公是个农夫,家中以耕地为生。当地没有河流,浇地都用井水,但丁公家中没有井,到庄稼需要灌溉浇水的时候,必须到其他人家的井中汲水,然后一担一担地挑到自己的地中灌浇。

  为了能及时地汲水浇地,丁家家中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专门负责汲水浇地之事。

  这样过了好几年,丁公觉得自己家中没有井十分不便。在别人家井中汲水浇地,往往要比别人家晚几天,因此收成也没人家好。而且得有一个人专司浇地之职,家中其他农活有时也来不及做。

  于是,丁公下了决心,在自己家中的田头凿了一口井。看着井水从沟渠流向自己耕种的地中,丁公全家都高兴得笑了。

  从这以后,丁公家中用不着再派一个人在外面专门负责汲水浇地了。丁公便告诉人家说:"我家凿了一口井,等于挖到了一个人。"

  其中有的人没听清楚,把丁公的话传成:"丁公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传遍了整个宋国。有人还把这件事向宋国国君作了禀报。

  宋国国君听说丁公竟从井中挖出-个人来,十分惊奇,便派官员去向丁公询问这件事。丁公回答说:"我说的是我家凿了一口井,等于家中多了一个能劳动的人,而不是在井中挖到一个人。"

  那官员回去向宋国国君如实作了禀报。宋国国君笑着说:"我想,井中怎么可能挖出人来呢?原来是这么回事。"

  后来,"丁公凿井"这一典故,用来比喻语言辗转相传而与事实相去甚远。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