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一钱丢前程

2022-07-03 05:36:53 百科资料

出处

清中叶志怪小说集,沈起凤撰。《谐铎》成书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12卷,共122篇。书名《谐铎》,意思就是寓劝戒于嬉笑言谈之中。作者痛感社会的黑暗,人世的险恶,在《谐铎》中锋芒毕露的是强烈的现实批判性、警策性,如《棺中鬼手》篇,对贪官污吏进行了嘲讽;每篇故事,非神即鬼,非精即怪,作者借题发挥,对于社会病态的解剖,人情世态的揭露,寓庄于谐,言简意深,颇具功力。

  • 书名 一钱丢前程
  • 又名 谐铎
  • 作者 清中叶
  • 出版时间 乾隆五十六年(1791)
  • 出处 志怪小说集

原文

  南昌某,父为国子助教,随任在京。偶过延寿寺街,见书肆中一少年数钱买《吕氏春秋》,适堕一钱于地。某暗以足践之,俟其去而俯拾焉。旁坐一翁,凝视良久,忽起叩某姓氏,冷笑而去。

  后某以上舍生入誊录馆,谒选,得江苏常熟县尉。束装赴任,投刺谒上台。时潜庵汤公巡抚江苏,十谒不得一见。巡捕传汤公命:"令某不必赴任,名已挂弹章矣"。问所劾何事?曰:"贪。"某自念:"尚未履任,何得有赃款?必有舛错。"急欲面陈。巡捕入禀,复传汤公命曰:"汝不记昔年书肆中事耶?为秀才时,尚且一钱如命;今侥幸作地方官,能不为纱帽下之劫贼乎?请即解组去。"

  其始悟日前叩姓氏者,即潜庵汤公,遂惭愧罢官而去。

  (选自沈起凤《谐铎》)

译文

  南昌有位书生,他父亲在国子监里当助教,他也随父亲住在京城。有一天,他偶然路过寿寺大街,见有一间书肆,便走了进去。书肆里有一个少年书生,挑中了一部《吕氏春秋》,点数铜钱交钱时,不小心,一个铜钱掉在地上,轱辘到一边去了,少年并没有发觉。江南书生看见了,暗中把钱踩在脚下,没有作声。等买书少年走后,他俯下身子把铜钱拾了起来,装入自己衣袋中。旁边坐着的一位老者,凝视了很久,老者忽地起来,问他姓名。听罢,冷笑一声走了。

  后来这个书生读书倒也刻苦,进了誊录馆,接着拜求选举,被授予江苏常熟县县尉职务。他春风得意,整理行装赴任途中,投递名片去拜见上司,这时候,汤公任江苏巡抚,一见递上来的名片,就传话说不见。书生多次求见,一次也见不到汤公的面儿。巡捕传达汤公的话说:"你不用去赴任了,你的名字已经被写到弹劾书上了!"书生一听愣了,便问:"下官因何事被弹劾?"巡捕传说:"贪。"书生考虑,一定是弄错了,于是急切要求面见巡抚大人陈述理由。

  巡捕进去禀报后,汤公还是不见,仍让巡捕出来传话说:"你不记得当年书肆中发生的事了吧。当秀才时,就把一个小钱儿看得像命一样,如今侥幸当了地方官,能不贪财,作头戴乌纱的窃贼吗?你赶紧解职回去吧。"

  那个书生才明白,当年问自己姓名的人就是潜庵汤公,于是十分羞愧的辞官离开了。

主题

  贪,是人生中的一大忌。文中的南昌某为一钱之利而丢掉了前程,实在可悲。这个故事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人,切莫贪,贪必自戕。

注释

  1.一钱丢前程:为了钱财而断送了前途。

  2.国子:国子监,古代最高教育行政机构兼最高学府。

  3.上舍生:太学生的一种、可通过公试授官。

  4.誉录馆:古代考试机构。

  5.谒选:在吏部等候选派。

  6.刺:名片。

  7.上台:上司。

  8.潜庵汤公:汤斌,字孔伯。清代著名清官。

  9.弹章:弹劾的奏章。

  10.舛:音chuǎn,差错。

  11.解组:解下印绶、指辞官。

  12.俟:等。

  13.陈:陈述(理由)。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