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β2微球蛋白

2022-06-29 17:27:45 百科资料

β2-微球蛋白是由淋巴细胞、血小板、多形核白细胞产生的一种小分子球蛋白,分子质量为11800,由99个氨基酸组成的单链多肽。它是细胞表面人白细胞抗原(HLA)的β链(轻链)部分,分子内含一对二硫键,不含糖;与免疫球蛋白稳定区的结构相似。广泛存在于血浆、尿液、脑脊液、唾液以及初乳中。 正常人β2-微球蛋白的合成率及从细胞膜上的释放量相当恒定,β2-微球蛋白可以从肾小球自由滤过,99.9%在近端肾小管吸收,并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分解破坏;故而正常情况下β2-微球蛋白的排出是很微量的;

  • 中文名 β2微球蛋白
  • 外文名 β2-MG
  • 产生 淋巴细胞、血小板、多形核白细胞
  • 分子质量 11.8kD
  • 临床意义 主要用于监测近端肾小管的功能

临床意义

  血清β2-微球蛋白的升高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或滤过负荷是否增加的情况;

  而尿液中排出β2-微球蛋白增高,则提示肾小管损害或滤过负荷增加;

  在急慢性肾盂肾炎时,因肾脏受损,故尿β2-微球蛋白升高,

  而膀胱炎患者则β2-微球蛋白正常;

  肾移植患者血、尿β2-微球蛋白明显增高,提示机体发生排斥反应,因β2-微球蛋白合成加速,虽肾清除增多,而血β2-微球蛋白仍增高。一般在移植后2~3天血β2-微球蛋白上升至高峰,随后逐渐下降。肾移植后连续测定血、尿β2-微球蛋白可作为肾小球和肾小管病变的敏感指标。如肾移植虽有少尿,但血β2-微球蛋白下降者提示预后良好。排异时血β2-微球蛋白增高先于Cr,测定β2-微球蛋白,有助于诊断尚处于亚临床期肾发生的排斥反应。

  尿β2微球蛋白测定也有助于鉴别上、下尿路感染,上尿路感染易影响肾小管对分子蛋白质的再吸收,尿β2微球蛋白升高,而下尿路感染尿β2微球蛋白不会升高。

  β2-微球蛋白,英文缩写为β2-MG,检测被认为是衡量糖尿病患者轻度肾功能减退和疗效观察的一项简便、精确而又敏感的方法。故而β2-微球蛋白的测定在临床上是有多种价值的。

  1.测定主要用于监测近端肾小管的功能。在急性肾小管损伤或坏死、慢性间质性肾炎、慢性肾衰等情况下,均可使得尿β2-MG显著升高。肾移植患者血、尿β2-MG明显增高,提示机体发生排异反应;肾移植后连续测定β2-MG可作为评价肾小球和肾小管功能的敏感指标。糖尿病肾病早期有肾小管功能改变,尿β2-G也会升高。

  2.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如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时,尿液β2-MG也有升高。可以和血液β2-微球蛋白共同测定,共同用于上述疾病的诊断。参考值为0~0.2mg/L。

  血尿 常见疾病

  ↑ = 主要由于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常见于急、慢性肾炎,肾功能衰竭等

  = ↑ 主要由于肾小管重吸收功能明显受损,见于先天性近曲小管功能缺陷,范科尼综合征,慢性镉中毒,Wilson病,肾移植排斥反应等

  ↑ ↑ 主要由于体内某些部位产生过多或肾小球和肾小管都受到损伤,常见于慢性肝炎,糖尿病等。老年人也可见血、尿β2微球蛋白升高。

组成结构

  β2-微球蛋白是由淋巴细胞、血小板、多形核白细胞产生的一种小分子球蛋白,分子质量为11.8kD,由99个氨基酸组成的单链多肽。它是细胞表面人类淋巴细胞抗原(HLA)的β链(轻链)部分(为一条单链多肽),分子内含一对二硫键,不含糖;与免疫球蛋白稳定区的结构相似。

  广泛存在于血浆、尿液、脑脊液、唾液以及初乳中。 正常人β2-微球蛋白的合成率及从细胞膜上的释放量相当恒定,β2-微球蛋白可以从肾小球自由滤过,99.9%在近端肾小管吸收,并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分解破坏;故而正常情况下β2-微球蛋白的排出是很微量的。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