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LGA775

2022-07-15 12:43:09 百科资料

Land Grid Array 775简称LGA775,又称为Socket T

取代了上代处理器Socket 478,它最大最直观的变化就是处理器不再有针脚,而是改为触点式,而针脚是在主板上,这样的话,减少了CPU拔插时针脚易损坏的问题

就在2004年春节前后,Intel就推出了一个代号为Prescott的新内核,这是业界首次使用90nm的制造工艺,也许是当时的Northwood架构也优秀,Prescott太稚嫩,英特尔官方给出的数据也是Northwood性能同频下稍高于Prescott,但Prescott的二级缓存终有用武之地的,在类似多媒体应用中,大缓存优势便体现了出来,并且Prescott核心有利于更高主频的设计,因此Prescott的推广试产标志着Intel进入了LGA775时代。

  • 中文名称 775针处理器
  • 外文名称 LGA775
    Socket T
  • 上市时间 约 2004年8月9日
  • 所属品牌 Intel
  • 产品类型 CPU中央处理器

概述

  LGA(LAND GRID ARRAY)是INTEL64位平台的封装方式,触点阵列封装,用来取代老的Socket 478接口,也叫SocketT,通常叫LGA,也有人习惯了叫socket,是不对的。LGA775意思是采用775触点的CPU,Socket775是主板上采用775针的接口。理解起来是一个意思。其封装方式特征是没有了以往的针脚,其只有一个个整齐排列的金属触点,故此 CPU 并不能利用针脚固定接触,而是需要一个安装扣架固定,令 CPU 可以正确压在 Socket 露出来的具弹性的触须上,其原理就像 BGA 一样,只不过 BGA 是用锡焊死,而 LGA 则是可以随时解开扣架而更换芯片。

  当然,LGA封装方式肯定不是Intel的专利,它的全称是Land Grid Array,译为平面网格阵列封装。除了Intel之外,AMD的处理器同样有采用LGA封装方式的,只不过不是人们熟悉的台式机产品上。由于AMD当时使用的940针脚基本上已经达到了PGA(Pin Grid Array,针脚栅格阵列)的极限,而AMD的Opteron处理器为了实现更多的功能,亦转产至LGA封装,其插座被称为Socket F,有着1207个针脚,因此也被叫做Socket 1207。

  LGA775散热器的孔距为:对角线102mm,相邻两孔距72mm。

CPU

  LGA775 CPU 是没有针脚的,只有一些金属点,一共 775个. LGA775架构处理器的针脚,其实是做在了主板上,主板上有 775 个具有一定弹性的针脚,顶住那些金属点,达到CPU工作的目的。

  一般来说比如 462 架构的处理器就是 462 根针. 478 就是 478针. 370 就是 370根针... 这方面,Intel 和AMD 公司都是一样的...

  Socket 775又称为Socket T,是应用于Intel LGA775封装的CPU所对应的处理器插槽,能支持LGA775封装的Pentium 4、Pentium 4 EE、Celeron D等CPU。Socket 775插槽与广泛采用的Socket 478插槽明显不同,非常复杂,没有Socket 478插槽那样的CPU针脚插孔,取而代之的是775根有弹性的触须状针脚(其实是非常纤细的弯曲的弹性金属丝),通过与CPU底部对应的触点相接触而获得信号。因为触点有775个,比以前的Socket 478的478pin增加不少,封装的尺寸也有所增大,为37.5mm×37.5mm。另外,与以前的Socket 478/423/370等插槽采用工程塑料制造不同,Socket 775插槽为全金属制造,原因在于这种新的CPU的固定方式对插槽的强度有较高的要求,并且新的prescott核心的CPU的功率增加很多,CPU的表面温度也提高不少,金属材质的插槽比较耐得住高温。在插槽的盖子上还卡着一块保护盖。

  Socket 775插槽由于其内部的触针非常柔软和纤薄,如果在安装的时候用力不当就非常容易造成触针的损坏;其针脚实在是太容易变形了,相邻的针脚很容易搭在一起,而短路有时候会引起烧毁设备的可怕后果;此外,过多地拆卸CPU也会导致触针失去弹性进而造成硬件方面的彻底损坏,这是其最大缺点。

  采用Socket 775插槽的主板数量并不太多,主要是Intel 915/925系列芯片组主板,也有采用比较成熟的老芯片组例如Intel 865/875/848系列以及VIA PT800/PT880等芯片组的主板。不过随着Intel加大LGA775平台的推广力度,Socket 775插槽最终会取代Socket 478插槽,成为Intel平台的主流CPU插槽。

核心代号

  总共9种核心代号,N款衍生型号。

核心代号所对标的衍生型号

  Prescott Pentium 4 505J, 506, 520-570, 520J-570J, 521-571

  Prescott 2M Pentium 4 630-670, 662-672

  Prescott 256K Celeron D 325J-345J, 326-351

  Prescott Pentium 4 Extreme Edition 3724MHz

  Cedar Mill Pentium 4 631-661

  Gallatin Pentium 4 Extreme Edition 3400/3466MHz

  Smithfield Pentium D 805, 820-840

  Smithfield Pentium Extreme Edition 840

  Presler Pentium D 915, 925, 920-960

  Presler Pentium Extreme Edition 950/960

  Conroe Core 2 Duo E4300-4400, E63X0-68X0, Pentium Dual-Core E21X0-E2200

  Conroe Core 2 Extreme, X6800

  Conore Celeron Dual Core E1X00

  Kentsfield Core 2 Quad, Q6600, Q6700

  Kentsfield Core 2 Extreme, QX6700, QX6850, QX6800

  Wolfdale Core 2 Duo E8X00 45nm

  Wolfdale Core 2 Duo E7X00 45nm

  Wolfdale Pentium Dual Core E5X00 45nm

  Wolfdale Pentium Dual Core E6X00 45nm

  Yorkfield Core 2 Quad, Q8X00, Q9X00 , Q9X50

  Yorkfield Core 2 Extreme, QX9650, QX9770

衍生型号的简单说明介绍

  Prescott的二级缓存从Celeron 256K一直到P4 EE的2M,主频从2.66Ghz一直到3.8Ghz 。

  Cedar Mill是Prescott的65nm版。

  Gallatin本是志强的一个核心,而在台式机也有基于它的两款型号,均是至尊版规格,512K二级缓存,2M三级缓存。

  SmithfieldPDXXX,它是将两块Prescott封装在一起,效能较之前的超线程技术有大幅提高,但是两颗核心之间还是不能直接访问,需要通过北桥才能相互通信,这也是早期Intel多核的通病,并且双芯的功耗是巨大的。

  Presler其实是Cedar Mill的双芯版,业界称这种方式为"松散型耦合方案",这样的好处是不用再行设计,通过核心的堆积,实现高性能,若是删减,实现性能的削弱,从此分出档次,但这种缺点是,性能的提高是不成正比的,并且换来的是高功耗。

  Conroe俗称的"扣肉",并且Intel从此统一了架构称呼,统称为酷睿架构。摒弃以往的高主频设计,跨入效率时代,用Intel的说法是,性能=频率*每个时钟周期的指令数,也就是说酷睿当时的起跳主频很低,但是每个周期可以完成很多,并具备有128位SIMD执行能力,这也使K8打压PD的局面得到扭转,从此以后AMD是游戏专用U的观念彻底颠覆,效率更高的酷睿架构才是真正的游戏王。

  Kentsfield同样是利用前者思路,用的是两颗Conroe双核,封装在一起,形成的四核处理器,但此时借助酷睿架构的高效率,使得这次"堆料"比Presler成功的多。

  Wolfdale俗称狼溪,它本是一个地名,也是45nm Penryn架构的核心代号,是65nm的升级版--加入了SSE4指令集,并且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45nm制程,双核的高端型号就是使用的Wolfdale,代表性型号有E6850,6750,E6550,E7XXX和E8XXX。

  Yorkfield就是LGA775的终结篇了,最高型号是QX9770了,此时规格已经达到了主频3.2Ghz,12M二级缓存,MMX, SSE, SSE2, SSE3, SSSE3, SSE4.1, EM64T ,FSB达到了1600Mhz,因为也是两个Wolfdale双核封装起来的,所以功耗仍然是65W*2的层次。

经典产品

Prescott:P4 506

  在04年AMD的K7在大谈PR值的时候,Northwood的脸上确实没什么光,毕竟效能确实不太好,超长流水管线虽然可以提高主频,但是如果出现计算错误必须付出清空整个流水管线的代价。而Intel大胆的发展Prescoott架构,果然是立竿见影--P4 506就是很经典的一款。

  处理器正面|处理器背面|原包搭配的散热器

  其实,Pentium 4 506就是Pentium 4 505的EM64T版本,不过大家可能对Pentium 4 505处理器比较陌生,因为它是主攻OEM市场的版本。Pentium 4 506采用的是Prescott核心,90纳米制程,LGA 775接口,电压采用multiple VID,介于1.25V-1.4V之间,主频2.66GHz/倍频20,核心为E0 Stepping,支持SSE3指令集及EM64T技术,同时支持Intel Disable Bit防病毒功能,但不支持Hyper-Threading技术。

  处理器的外包装|清晰的处理器编号

  最为奇迹的是,在2005年07月06日CNET中国.ZOL发布的文章《赶超4000+!实测P4 506风冷上4GHz》来看,P4 506风冷上4GHz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在这次评测中,使用了2颗标称性能与IntelP4 506处理器相近的CPU进行对比,另外也加入了对P4 506处理器的超频测试,为了保持测试平台的数据的真实有效,在测试中使用的平台全部是DDR平台,内存使用的也都是同样的内存,包括SPD参数,硬盘的系统及测试软件也都是经过全新的安装。对于测试的主板来说当时915PL是Intel的一个低端平台,而nVIDIA nForce4 SLI是AMD平台中的高端。

《赶超4000+!实测P4 506风冷上4GHz》

  测试平台配置介绍

  处理器

  CPU

  AMD Athlon 64 FX53+ (相当于4000+)2.4 GHz, 1 MB L2 Cache

  Intel Pentium 4 Processor 506 FSB533 1MBL2

  Intel Pentium 4 Processor 530 FSB800 1MBL2

  内存

  Memory

  金士顿DDR400 2x 512 MB BT-D43 (BySPD)

  主板

  AMD 平台

  Abit Fatal1ty AN8 Sli (nVIDIA nForce4 SLI Chipset)

  Intel 平台

  Asus P5GPL (915PL+ICH6)

  显卡

  ASUS Geforce 6800 GPU: NV45 (350 MHz)

  Memory: 256 MB GDDR-SDRAM (600 MHz)

  硬盘

  希捷酷鱼7 80GB, 8MB , 7200 rpm SATA

  光驱

  DVD-ROM

  Benq (16x)DVD RW

  电源

  Thermaltake

  W0049 ATX 12V 2.0, 680 W

  软件

  芯片组驱动

  NVIDIA Forceware 6.53

  Intel inf 7.0.0.1019

  显卡驱动

  NVIDIA Forceware 71.84

  DirectX

  版本: 9.0c

  操作系统

  英文Windows XP Professional2600+Service Pack1

  图1 CPU-Z 2.66GHz|CPU-Z 4GHz

  图1是CPU-Z在默认频率及超频后的截图

  测试

  首轮测试中使用了3Dmark03、05这两个软件。(3Dmark是显卡测试类必备的测试软件,3DMark03是于2002年底发布的,作为一款显卡测试软件,3DMark03提供了四项Game的测试。第一项测试为Wings of Fury这是一个基于DirectX7的游戏测试,使用了vertex shaders 1.1。第二和第三项测试分别为Battle of Proxycon和Trolls Lair这两项测试是基于DirectX8的测试,使用了pixel shaders 1.4和vertex shaders 1.1。第四项测试为Mother Nature,这个场景基于PixelShaders2.0和Vertex Shader2.0引擎,真实的模拟出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在3DMark05中加入了对微软DirectX 9.0C的支持,所以完全支持Shader Model 2a、2b、3.同时加入的更加详细显示控制面板,可以使用户对测试进行更为详细的画面控制。3DMark05还使用了全新的更为类似游戏的3D引擎,使测试更接近于正常的游戏运行。它包含了三个全新的测试场景,分别为:Return to Proxycon、Firefly Forest、Canyon Flight,通过这三个场景的测试便可以得出分数。)

  3Dmark03|3Dmark05

  在3Dmark03及05可以看出在首轮测试中,超频之后的P4 506处理器为显卡的性能提升了不少,在3Dmark03中P4 506处理器超频后为显卡带来了6%的性能提升,在3Dmark05中P4 506处理器为显卡带来了3%的提升,超频后的P4 506处理器在3Dmark测试中的得分要优于FX-53处理器搭配nForce4平台。第一轮超频4GHz的506获胜

  第二轮测试使用的测试软件是PCmark02,PCmark02是Futuremark推出了一款比较早的综合性能测试软件,包括对CPU、内存、硬盘的检测。

  CPU TEST|Memory TEST|HDD TSET

  在PCmark02的测试中,无论是CPU、Memory还是HDD,超频后的P4 506处理器都以不可压倒的气势超过了本次参测的所有处理器,在CPU测试中超频后的506与超频前的506性能提高了33%,内存成绩提高了25%,但硬盘性能的提升并不明显也仅只有1%。经过超频后的P4 506处理器,首先在前段总线上得到了升级,由533MHz提升到了800MHz,虽然不支持HT技术,但是没有看到减少HT技术后所带来的缺陷。经过第二回合的较量超频后的P4 506获胜

  第三轮测试,PCmark04。Pcmark04作为Pcmark02的升级,增加了对显卡的测试功能,更新了数据库信息,测试也更为严格。

  CPU|Memory|Graphics|HDD TEST

  可以看到在PCmark04的测试成绩中,FX-53处理器的性能被完全发挥出来,从CPU测试成绩来看超频后的P4 506处理器性能飚向FX-53处理器,两者之间的分数咬得很紧,经过超频后的P4 506比未超频的506处理器性能要提高48%,逼近50%的性能提升,这个幅度非常的惊人。内存的测试成绩同样在预料之中,随着频率及前端总线的提高,超频后的506处理器与超频前的506相比性能提升了35%。在这里AMD FX-53处理器内部集成的内存控制器发挥的性能也是不言而喻的。显卡的测试成绩几款处理器的性能差距并不是很大,FX-53依然处理领先地位。从硬盘的测试成绩看来还是将主要功劳归功于芯片组,Intel芯片组的磁盘性能不用我们去怀疑,相反在这方面nVIDIA还要多下些功夫。在第三轮的较量中获胜者是:AMD-FX53。

  第四轮测试,Sisoft Sandra2005,是一直在沿用的测试工具之一,它功能强大,不但可以检测设备的相关信息,还可以对设备进行测试,拥有超过30种以上的分析及测试模组数据。

  ALU|FPU/iSSE2|Memory|Media

  在Sisoft Sandra的CPU浮点及多媒体运算测试中AMD的FX-53发挥了应有的性能,虽然经过超频后的P4 506处理器在成绩上不及FX-53,但与自身相比所有成绩平均有40%左右的性能提升,在内存测试方面FX-53内部集成的内存控制器让,这对DDR 400内存发挥了出色的性能,依然性能出众。第四轮获胜者:AMD-FX53。

  第五轮测试,分别对这几款CPU的游戏性能做了一个简单的测试,测试的游戏项目是DOOM3和Aquamark3

  图2 Doom3|Aquamark3 GPU GFX ALL

  在此次测试中FX-53表现出了其游戏王者的地位,在DOOM3中P4 506处理器在超频后的性能提升了45%,在Aquamark3中超频后的GPU性能提高了35%,GFX提高了9%,总体成绩提高的非常明显有近170%左右的提升,图2中也可以看出超频后的P4 506处理器的明显性能优势。在这一轮比赛中获胜者仍然是:AMD FX-53。

  最后一轮测试,对处理器的多媒体音频及视频方面进行了测试,这里请注意柱状图的单位是:秒。时间越少的越好。视频文件为199MB的VOB格式,音频文件为426MB的WAV文件。

  Razorlame|SUPPER PI 1M 4M|Auto

  P4 506处理器经过一番洗礼之后,其超频后的优势仍然不减,在每项测试中都排在首位,胜利者当然就是OC至4GHz的P4 506。

  总结

  经过测试,P4 506处理器的优异超频性,即仅在风冷的条件下就可以达到4GHz。P4 506不仅超频方面有优势,而且在当时售价较低,搭配一款915PL芯片组的主板完全可以把这颗CPU的性能发挥得淋漓尽致,是一款非常具有性价比的产品。这颗处理器的温度问题,在这里也针对处理器在超频后的温度进行了简单的测试,测试软件是HotCPU。测试结果是在不超频2.66GHz频率下CPU满载的温度是49摄氏度,超频后4GHzCPU满载的情况下是59摄氏度,室温恒定在26摄氏度左右,从发热量来说并不是很高。Intel P4 506处理器在随主频上升的情况下,其性能也飙升数倍,而且在长时间的工作状态下运行的非常稳定,几乎很难想象这是一颗已经被超到4GHz的CPU,新一代超频王也就这样诞生了。

Cedar Mill:P4 631

  前面已经了解到Cedar Mill其实就是Proscott的65nm版,代表产品是P4 6XX和C 3XX,在其他方面变化不大,并且二级缓存较P4 5XX和C 3X1提高了一倍,即对应的是1M升级为2M,256K升级为512K,Cedar Mill是跨时代的一代,因为它既是奔腾4的核心,又使用了Conroe一直使用的制程,可以看做是P4和Core的过渡型产品。

  P4 631默认主频就到了3.0Ghz,二级缓存也是P4 6系统一的2M,FSB保持800Mhz

  世界上保持着这么一个超频记录,不是新制程所创造的,而是65nm的P4 631创造的,日本的一个超频牛人把P4 631超上了8.1Ghz,如果用"秒"形容的话,它秒掉Q6600并非难事,NetBurst告诉了我们它强大的主频优势。

  P4 631与630/530规格对比

处理器芯片组

Intel

  i848P系列

  i865/875系列

  i865G/GV/P/PE, i875P

  i91X/925 Express系列

  i910GL, i915G/GL/GV/P/PL, i925X/XE

  i945/955 Express系列

  i945G/P, i955X

  i946 Express系列

  946GZ/PL

  965/i975 Express系列

  Q965/P965/G965/Q963/i975X

  3X系列

  P35/G35/P33/G33/Q33/P31/G31/X38

  4X系列

  X48/P45/P43/P41/G45/G43/G41

  服务器用芯片组

  E7221/E7230

Nvidia

  nForce 4

  nForce 4 Ultra/SLi/SLi XE/SLi X16 (Intel Edition)

  nForce 500 Intel Edition

  nForce 590 SLi/570 SLi

  nForce 600i

  nForce 680i

  nForce 650i SLi

  nForce 700i

  nForce 750i SLi

  nForce 780i SLi

  nForce 790i SLi

ATI

  Radeon Xpress 200 IE

  RD600

SiS

  SiS 649/656/656FX/662/670/671FX

VIA

  VIA PT800Pro/PT894/PT894 Pro

安装

  LGA775接口处理器安装需格外小心,一不留神就可能导致主板Socket T插槽损坏报废。Computex和CeBIT上演 示的主板损坏无数已经是血的教训,下面,结合图片来手把手演示LGA775处理器的安装方法。

  全新的主板,Socket T上覆盖有塑料保护盖新的插槽完全金属材料,感觉挺结实。

  插槽完全展现出来,注意手千万不要碰到里面的"触须",拿出处理器。

  注意手不要碰到低部的圆触点。

  将处理器上的凹槽和插槽对准,方向就不会搞错。把插槽的金属框扣下。金属杆扣下,大功告成。

  其实只要多加小心,一般是不会损坏主板或处理器的。关键是不要用手去接触插槽里的一排排金属"触须"以及处理器上的圆形触点就可以了。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