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f4u战斗机

2022-07-09 00:30:25 百科资料

F4U"海盗"(F4U Corsair)战斗机是美国沃特公司为美国海军所研发的一种舰载战斗机。F4U战斗机加速性能好,火力强大,爬升快,坚固耐用,是美国第一种速度超过640千米/时的战斗机,也是速度最快的活塞式战斗机之一。其机翼独具一格的设计使得其与其他同类飞机相比显得很另类。"海盗"除空战外,亦担当战术轰炸机的角色。

  • 中文名 f4u战斗机
  • 空重 4,175.3kg
  • 总重 5,633.6kg
  • 最大起飞重量 6,654.2kg
  • 飞行性能(最大速度) 717.75km/h

机体设计

  F4U在数方面都与当时的飞机有很大差别。首先,飞机的机翼采用了倒海鸥翼的布局。第二,F4U采用了当时出力最大的活塞发动机--普惠公司R-2800,马力达到2000,而同时期的军机多数的引擎马力只有1000。而这些特征也成为了F4U当时其一大瞩目焦点。1940年10月1日,原型机XF4U-1在一次测试飞行中就创下了当时一项飞行速度纪录,达到405里/小时,成为第一款超越400里/小时的美国战斗机(实际上测试中的XP-38在稍早前已经打破这项纪录,不过XF4U-1随即刷新该纪录)。但机鼻过长却使驾驶员的前向视野不佳,以后屡次的改动几乎都尝试改善此一问题。同时由于机翼的曲位过低,限制了飞行员的判断,使飞行员在降落时若操作不当(例如打开战机降落架之时间有误),很容易发生意外。

二战服役

美国海军

  1942年,F4U开始正式进入美国海军服役。领先使用F4U的飞行中队VF-17原本计划先在航空母舰碉堡山号装备F4U,可是中途却因为维护零件不足,以及它在空母起降时出现若干技术问题而被迫放弃,改为配置在所罗门群岛战区。此后,F4U便陆续转战南太平洋、菲律宾、冲绳岛等地。

朝鲜战争

  F4U在韩战期间的主要任务是对地攻击,并因为受到地面炮火的攻击而有许多损伤,但整体而言表现依然十分出众,活跃于交战前线的近接支援。该机曾多次在朝鲜上空与志愿军空军、朝鲜空军交战,并常采取“拉弗伯雷圆圈阵”(又称大圆圈编队,一种在美国西部拓荒时期印地安人采用的防御用圆阵,另一说为一战时期法国空军军官拉弗伯雷所创,但因速度差距以及任务特性的限制,整体来说并无法有效对抗喷射机。不过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一名飞行员Jesse G. Folmar曾经在1952年9月10日意外遭遇并击落一架MiG-15战斗机,但它随后马上被该架米格机的僚机击落,飞行员则成功跳伞逃生。[1]因该机常在战争时期用于近距低空俯冲对地攻击我志愿军防御阵地、前线关键枢纽和浅纵深的后勤单位,故该机也成为志愿军地面高炮群、游动防空武器纵队和志愿军空军重点打击目标,我军在空战中共击落18架F-4U,甚至于普通的志愿军步兵也有机会用轻武器击落它,志愿军第四十二军第一二五师第三七五团第一连副班长,机枪手关崇贵于在第四次战役龙头里阻击战中,他带领两名战士坚守连的前沿阵地,先后击退敌500余人的3次冲击,毙伤敌人50余人,并用英制“布伦”MK1型轻机枪击落美军F4U战斗机1架,美军飞行员因跳伞高度过低,降落伞未能及时展开而被地面植被刺死。

战机简介

  F4U海盗式战斗机是美国研发的一种舰载机,服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至韩战期间(1942-1952),韩战后F4U在部分国家仍服役至1960年代。太平洋战争上,F4U与F6F并为美军主力,成为日本战斗机的强劲对手。大战结束后,据美国海军统计,F4U的击落比率为11:1,即每击落11架敌机才有1架被击落,拥有着骄人战绩。1951年2月14日,1架美海军F4U型战斗机入侵中国领空,被空军第14歼击航空兵师42团飞行员何亚雄驾驶米格15击落,美军飞行员被击毙。

基本参数

  翼展:12.5m

  长度:10.3m

  高度:4.90m

  翼面积:29.17m

  重量(空重):4,175.3kg

  总重:5,633.6kg

  最大起飞重量:6,654.2kg

  飞行性能(最大速度):717.75km/h

  最大飞行高度:12,649.2m

  最大飞行距离:2,510.5km

  发动机:帕拉特-惠特尼双黄蜂发动机18缸星型发动机,起飞2,100hp(1,567kW),23,300(7,101.8m)英尺1,950hp(1,455kW),紧急动力2,450hp(1,828.4kW)

  武器:6门.50cal(12.7mm)Colt-BrowningM2机枪(一些型号4门20mm机炮)和2枚1,000lb(453.6kg)炸弹or8颗5英寸(127mm)火箭弹

战机背景

  1938年2月,美国海军航空局公开招标要求一款取代F2A水牛式的新型舰载机,新飞机有分单引擎与双引擎两种,单引擎型须为一种可以具备高速、同时降落时速不得超过113千米/小时,续航距离1610千米的舰载机。除了一般的规格要求以外,新飞机还必须可在机翼上挂载小型反飞机炸弹-这种武装是1930年代初期出现的概念,让战斗机挂载小型炸弹并飞在敌机编队上方并借此攻击轰炸机编队。钱斯沃特在同年4月以两款构型投标,分别是使用1200匹马力等级引擎的V-166A与2000匹马力等级的V-166B。

  经过竞标以后,美国海军在1938年6月11日选择了由钱斯沃特公司的雷克斯·贝塞尔与伊高·塞考斯基为首的设计团队提出的V-166B案。原型机编号为XF4U-1,于1939年2月安装同时在测试中的XR-2800-4引擎(功率1805匹马力),原型机于1939年5月29日首次试飞。到1942年9月,F4U-1终于开始为美军正式服役。

设计特点

  F4U在数方面都与当时的飞机有很大差别。首先,飞机的机翼采用了倒海鸥翼的布局。第二,F4U采用了当时出力最大的活塞发动机--普惠公司 R-2800,马力达到2000,而同时期的军机多数的引擎马力只有1000。而这些特征也成为了F4U当时其一瞩目焦点。1940年10月1日,原型机XF4U-1在一次测试飞行中就创下了当时一项飞行速度纪录,达到405里/小时,成为第一款超越400里/小时的美国战斗机。但机头过长却使机员的前部视野不佳,以后屡次的改进几乎都有针对此问题。同时由于机翼的位置太低,飞行员在降落时处理不当时(例如打开降落架时间有误),很容易发生意外。

参战简历

  1942年,F4U开始正式为美军服役。率先使用F4U的飞行中队VF-17原本计划先在“邦克山”航空母舰装备F4U,可是中途却因为维护零件不足而被逼放弃,改为配置在所罗门群岛战区。此后,F4U便陆续转战南太平洋、菲律宾、冲绳岛等地。

  该机曾多次在朝鲜上空与志愿军空军、朝鲜空军交战,并为此摆出“拉弗波雷圆圈阵”(又称大圆圈编队),但仍被击败——志愿军空军共击落18架F4U,击伤2架;志愿军高射炮兵对其亦有斩获。F4U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的主要任务是对地攻击,因为受到地面炮火的攻击而有许多损伤。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一名飞行员Jesse G. Folmar曾经在1952年9月10日意外击落一架米格-15战斗机,不过马上被该机的僚机击落,飞行员成功跳伞逃生。

  1953年3月6日,青岛雷达站发现1架F4U侵入中国崂山以东20千米处。12时25分,空军14师42团2架米格-15升空拦截,美军F4U型战斗机在青岛外海被42团飞行员何亚雄驾驶的米格-15战斗机击落,美军飞行员被击毙。

  1969年7月17日,在厄瓜多尔和洪都拉斯的“足球战争”的第四天,洪都拉斯空军费尔南多·索托上尉击落了3架厄瓜多尔空军战斗机,其中包括1架P-51D“野马”战斗机,这是P-51D在空战中最后的战损纪录。

改进型号

  F4U-1

  F4U-1是以原型机XF4U-1作为蓝本,并作了部分改动。不列颠空战是F4U武装改动的诱因:原本装备在英军喷火战斗机的.30机枪,对德军具硬壳或装甲结构的战斗机,破坏力极为有限(讽刺的是,F4U本身也是采取硬壳结构),而这种机枪正是F4U的标准装备。结果制造商作了临时改动,换上共6挺勃朗宁M2 .50重机枪,挂在左右两翼。除了加强了火力,还有改置油箱:由六个小油箱改为两个主油箱,但这使到机舱不得不再度后置以换取空间,意味着前部视野进一步恶化。这个问题要到F4U-1A将座舱提高才得到初步解决。F4U-1总共衍生了数个版本,由F4U-1A到F4U-1D,及F4U-1P,为照相用途。

  F4U-1B

  与1A只有极少分别:将部分翼尖削短,以配合英国航母的升降台与及机库环境。

  F4U-1C

  在1943年开始生产,但要到1945年才开始在战场出现,比较适合对地攻击而非空战。这是因为1C的武装为4挺20mm机枪,火力不及原本的.50机枪,新装的重量更对加速造成阻碍。总生产量只有200架。

  F4U-1D

  与1C同时生产,但在1944年就开始进入战场。与1A的主要分别是,1D加装了-8W型注水引擎,可以提供额外250的紧急马力,以及增加火箭及外置油箱的挂载量。

  F4U-2

  与F4U-1基本相同,唯一不同的是机翼加装了手动雷达装置,使之成为1型的夜间战斗版。

  XF4U-3

  3型从未有登上战场。原本的设计理念是希望使F4U可在40,000英尺高空作战,可是效果并不理想。而随着F4U-4的研发完成,以及战场的高空作战的需求不大,使3型从头到尾只作测试用途。

  F4U-4

  是F4U系列中,于二战中最后一次大型改良。引擎的动力有了明显加强,可以产生2100马力,加上紧急动力,飞机可以在5分钟内达到2,450马力,极速可达到448里每小时。爬升率亦有明显改善,由1型的3,180英尺/分钟到3,870英尺每分钟。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