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59坦克

2022-06-24 19:46:58 百科资料

59式中型坦克是中国20世纪50年代末,以苏联的T-54A为基础研制生产的中型坦克。首批生产的33辆参加了1959年国庆十周年阅兵。该坦克是地面作战的主要突击武器,主要用于对敌坦克和装甲战斗车辆作战,也可以摧毁敌方的防御工事、技术兵器、歼灭有生力量。

59式坦克是中国批量生产的第一种坦克,该坦克有大量的衍生版本,是中国装甲兵装备数量最多、服役时间最长的坦克。

1956年购买T-54A全套图纸技术资料和坦克生产工厂,58年11月5日617厂第1辆组装车下线。59年提高国产化率。59年底设计定型,63年3月18日生产定型。59式中型坦克累计生产1万余辆。

  • 品牌 59式
  • 生产厂商 617厂
  • 引擎类型 12150L柴油机
  • 最高时速 56
  • 标准座位数 4

历史沿革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生效后,1955年11月,中国曾从苏联获得T-54及其改进型T-54A中型坦克的样车,决定选择T-54A进行仿制。苏联在1956年同意援助中国T-54A坦克的全套图纸和生产工艺,于1956年4月动工建设中国国内第一家坦克制造厂--617厂。1958年底第一辆用苏联提供的配件生产的T-54A坦克下线。至1959年,中国已完全掌握独立生产该型坦克能力。1959年10月1日,首批国产的32辆T-54A参加了建国十周年大阅兵。1959年底,该型坦克被命名为"1959年式中型坦克",简称59式坦克。

59坦克图纸

设计特点

  59式坦克的驾驶舱在车体左前侧,其右车体空间为弹药架及燃料箱。车首装有防浪板,驾驶舱后方的战斗舱位于的坦克中部,安装有炮塔,铸造炮塔外形为半蛋壳形,车长以及其前炮长在炮塔内左侧,装填手在炮塔内右侧,车长拥有安装瞄准镜的回转指挥塔,有向前开启的舱盖,装填手有向后开启的舱盖。车尾动力舱容纳横置发动机和传动装置,与战斗舱用隔板隔开。行动部分采用扭杆式独立悬挂装置,车体每侧有5个双轮缘大直径负重轮、诱导轮在前,主动轮在后。履带为单销式履带。车载电台为A-220型调频电台,20-22.375兆赫最大通信距离16公里。

中国59式改进型

  车体为轧制装甲钢焊接结构。车体前装甲厚约100毫米,车体侧装甲厚80毫米。炮塔为铸造结构,前装甲厚约220毫米,炮塔顶是用2块装甲钢板对焊在一起。

  59式坦克主炮为100毫米线膛坦克炮,身管前端装有抽烟装置。发射穿甲弹的直射距离为1070米,发射破甲弹的直射距离为1000米。火炮装有液压式高低向稳定器。车顶配1挺12.7毫米高平两用机枪,备弹500发。1挺7.62毫米并列机枪。以及1挺7.62毫米航向机枪,备弹3000发。

  59式坦克发动机为12缸V型4冲程水冷直喷式12150L柴油机,额定功率520马力,额定转速2000转/分。由位于山西大同的616厂制造。616厂对外厂名为山西柴油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是"一五"期间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机械直齿轮式传动箱。摩擦式离合器。固定轴式变速箱。变速箱两侧各有一个二级行星式转向机、带式制动器和单对直齿轮式侧减速器。扭杆式独立悬挂装置。

技术参数

59式坦克

  乘 员:4人

  战斗全重:36吨

  车 长:6.04米

  车 宽:3.27米

  车 高:2.59米

  火炮口径:100毫米

  高射机枪:12.7毫米

  弹药基数:炮弹:34发

  7.62毫米弹:3500发

  12.7毫米弹:200发

  发动机型式:柴油机

  发动机功率:520马力

  最大速度:50公里/小时

  最大行程:430公里

  发动机:1台12缸V型水冷柴油机,采用五速机械式变速箱。

  储油箱:960升

  火炮:100毫米线膛炮,有效射程700~1200米

  测距:使用激光测距仪,测距范围300~3000米,精度±10米

59-1式坦克

  1979年,中国坦克研制人员开始进行改进设计,新坦克产品代号为WZ120A。改进方案被批准后,随即投入了试制和改进后的战术技术性能试验。1984年,59式改进型中型坦克通过了定型试验并正式定型,命名为"59-1式中型坦克"。59-1式中型坦克,是我国自行生产59式中型坦克以来,第一次比较集中的改进,标志着我国主战坦克走上了研改结合的道路,因此,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改进后的59-1式中型坦克,火炮首发命中率、防护能力和机动性能比59式坦克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并为老式装甲装备的不断改进积累了经验。从其结构上看,59-1式中型坦克在59式中型坦克基础上进行了19项改进,改进后的59-1式中型坦克的最大特色,是大幅度改善了坦克成员的操作环境和条件,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

59式坦克在

  59-1式坦克及其改进型,以其突出的性价比和适用性,在我军装甲兵部队中继续扮演着战斗角色。在2009年的"跨越-2009"军演中,又一次看到59-1式坦克的身影。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