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3-戊酮

2022-06-25 13:28:25 百科资料

3-戊酮,无色液体,有丙酮气味。吸入中等浓度引起头晕、恶心、倦睡;吸入高浓度蒸气引起昏迷,甚至死亡。对眼及皮肤有强烈刺激性。口服引起恶心、呕吐、腹泻及昏睡。

  • 中文名 3-戊酮
  • 外文名 3-pentanone
  • CAS No 96-22-0
  • 分子式 C5H10O
  • 分子量 86.13

分子结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3-戊酮

  英文名称:3-Pentanone

  中文别名:1,3-二甲基丙酮;二乙(基)酮;二乙酮;二乙基甲酮;3-戊酮,99%;3-戊酮,98%

  英文别名:Diethyl ketone; (C2H5)2CO; 1,3-Dimethylacetone; 3-Oxopentane; 3-Pentanon; DEK; Diathylketon; Diethylcetone; diethylcetone(french)

  CAS号:96-22-0

  分子式:C5H10O

  分子量:86.13

物性数据

  1.性状:无色液体,有丙酮气味。[1]

  2.熔点(℃):-42~-39[2]

  3.沸点(℃):102[3]

  4.相对密度(水=1):0.81[4]

  5.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3.0[5]

  6.饱和蒸气压(kPa):3.49(20℃)[6]

  7.燃烧热(kJ/mol):-3100.2[7]

  8.临界温度(℃):288.3[8]

  9.临界压力(MPa):3.729[9]

  10.辛醇/水分配系数:0.99[10]

  11.闪点(℃):13(OC)[11]

  12.引燃温度(℃):452[12]

  13.爆炸上限(%):3[13]

  14.爆炸下限(%):1.6[14]

  15.溶解性:微溶于水,混溶于乙醇、乙醚,溶于丙酮。[15]

  16.蒸发热(KJ/mol):33.75

  17.熔化热(KJ/mol):11.60

  18.生成热(KJ/mol):258.8

  19.比热容(KJ/(kg·K),25ºC,定压):2.22

  20.热导率(W/(m·K),20ºC):0.14235

  21.体膨胀系数(K-1):0.00113

  22.临界密度(g·cm-3):0.26

  23.临界体积(cm3·mol-1):331

  24.临界压缩因子:0.264

  25.偏心因子:0.350

  26.溶度参数(J·cm-3)0.5:18.260

  27.van der Waals面积(cm2·mol-1):8.540×109

  28.van der Waals体积(cm3·mol-1):59.500

  29.气相标准燃烧热(焓)(kJ·mol-1):-3138.75

  30.气相标准声称热(焓)( kJ·mol-1) :-257.95

  31.气相标准熵(J·mol-1·K-1) :370.10

  32.气相标准生成自由能( kJ·mol-1):-134.3

  33.气相标准热熔(J·mol-1·K-1):129.87

  34.液相标准燃烧热(焓)(kJ·mol-1):-3100.19

  35.液相标准声称热(焓)( kJ·mol-1):-296.51

  36.液相标准熵(J·mol-1·K-1) :266.01

  37.液相标准生成自由能( kJ·mol-1):-142.09

  38.液相标准热熔(J·mol-1·K-1):190.9

存储方法

  储存注意事项[23]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7℃。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还原剂、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合成方法

  1.由3-戊醇氧化而得。氧化反应在90℃进行,反应后进行过滤,然后分馏收集101-104℃馏分,即为成品。

  2.其制备方法是由3-戊醇氧化而得,常用重铬酸钠在硫酸存在下氧化,氧化温度90℃,反应完成后,经蒸馏而得成品。

  精制方法:用氧化钡或硫酸钙干燥后蒸馏。也可以用氯化钙回流2小时后,加入新鲜氯化钙放置过夜,过滤后蒸馏。高纯度3-戊酮可用理论塔板数为100的蒸馏塔,在93.33KPa、回流比100:1的情况下精馏,馏出物分步结晶,再加氢氧化钙进行再蒸馏,纯度可达99.95%±0.01%。

  3.制法:

  碳酸锰-浮石催化剂的制备:将四水合氯化锰70g(0.35mol)溶于100mL水中,搅拌下慢慢加入由无水碳酸钠38g(0.35mol)溶于120mL水配成的溶液。过滤生成的碳酸锰沉淀,充分水洗。将固体物转移至大的蒸发皿中,加入适量的水调至黏稠状。加入适量浮石(4~8目),搅拌下使大部分的黏稠物附着于浮石上。2-戊酮(1):将上述催化剂氮气保护下于加热管中360~400℃加热8h,使碳酸锰转化为氧化锰。于350~400℃将重新蒸馏过的丙酸(2)740g(10mL)由滴液漏斗滴加至催化剂上,滴加速度约30滴/min。约48~72h加完。镏出液分出两层。分出有机层,水层用固体碳酸钾饱和,分出有机层。合并有机层,用固体碳酸钾处理以除去可能存在的酸和水。过滤,分馏,收集101~103℃的馏分,得3-戊酮(1)250g。收率29%。[25]

主要用途

  用作溶剂,也是药物合成的中间体

安全信息

风险术语

  R11:Highly flammable. 高度易燃。

  R37:Irritating to respiratory system. 刺激呼吸系统。

  R66:Repeated exposure may cause skin dryness or cracking. 长期接触可能引起皮肤干裂。

  R67:Vapours may cause drowsiness and dizziness. 蒸汽可能引起困倦和眩晕。

安全术语

  S16:Keep away from sources of ignition. 远离火源。

  S25:Avoid contact with eyes. 避免眼睛接触。

  S33:Take precautionary measures against static discharges. 采取措施,预防静电发生。

  S9:Keep container in a well-ventilated place. 保持容器置于良好通风处。

系统编号

  CAS号:96-22-0

  MDL号:MFCD00009320

  EINECS号:202-490-3

  RTECS号:SA8050000

  BRN号:635749

  PubChem号:24856370

毒理学数据

  1、皮肤/眼睛刺激性

  开放的刺激试验:兔子,皮肤接触:410mg,反应的严重程度:轻度。

  标准的Draize试验:兔子,皮肤接触:500mg/24H,反应的严重程度:轻度。

  标准的Draize试验:兔子,眼睛接触:50mg,反应的严重程度:中度。

  标准的Draize试验:兔子,眼睛接触:100mg/24H,反应的严重程度:中度。

  2、急性毒性:大鼠经口LD50:2140mg/kg;大鼠经吸入LCLo:8000ppm/4H;大鼠经腹腔LDLo:1250mg/kg;小鼠经口LD50:3100mg/kg;小鼠经静脉LD50:513mg/kg;兔子经皮肤接触LD50:20mL/kg;

  3、致突变性

  酵母基因转换和有丝分裂重组实验:14800ppm;

  酵母的性染色体的损失和不分离实验:14800ppm;

  4、嗅觉阈浓度33mg/m3。工作场所最高容许浓度705mg/m3(美国)。

  5.急性毒性[16] LD50:2140mg/kg(大鼠经口);20000mg/kg(兔经皮)

  6.刺激性[17]

  家兔经皮:500mg(24h),轻度刺激。

  家兔经眼:50mg,中度刺激。

  7.亚急性与慢性毒性[18] 大鼠经饮水摄入250mg或454mg/(kg·d),共13个月,除体重轻度降低外,未见其他异常反应。

分子结构数据

  1、摩尔折射率:25.24

  2、摩尔体积(m3/mol):108.1

  3、等张比容(90.2K):236.1

  4、表面张力(dyne/cm):22.6

  5、介电常数:

  6、偶极距(10-24cm3):

  7、极化率:10.00

计算化学数据

  1、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0.9

  2、氢键供体数量:0

  3、氢键受体数量:1

  4、可旋转化学键数量:2

  5、互变异构体数量:2

  6、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TPSA):17.1

  7、重原子数量:6

  8、表面电荷:0

  9、复杂度:41.9

  10、同位素原子数量:0

  11、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3、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4、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5、共价键单元数量:1

生态学数据

  1.生态毒性 暂无资料

  2.生物降解性 暂无资料

  3.非生物降解性[19] 空气中,当羟基自由基浓度为5.00×105个/cm3时,降解半衰期为8d(理论)。

性质与稳定性

  1.稳定性[20] 稳定

  2.禁配物[21] 强氧化剂、强还原剂、强碱

  3.聚合危害[22] 不聚合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