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书赏析> 正文

倚天屠龙记(全四册)(纯文字新修版)读书赏析(3)篇

2019-05-29 18:00:05 读书赏析
倚天屠龙记(全四册)(纯文字新修版)
作者:金庸
《倚天屠龙记》以元朝末年为历史背景,叙述了明教教主、武当弟子张无忌率领明教教众和江湖豪杰反抗元朝暴政的故事。不祥的屠龙刀使主人公少年张无忌幼失怙恃,身中玄冥毒掌,历尽江湖险恶、种种磨难,最终却造就他一身的绝世武功和慈悲心怀。他是统驭万千教众和武林豪杰的盟主,为救世人于水火可以慷慨赴死;他是优柔寡断的多情少年,面对深爱他的赵敏、周芷若和蛛儿,始终无法做出感情抉择。
倚天屠龙记(全四册)(纯文字新修版)读书赏析 第(1)篇

  •  张无忌的性格忠厚老实,大仁大义,要带着明教驱除鞑虏的,是有抗元事业在身的,可是他口口声声说自己抗元完成之后就退位,绝不当皇帝,明教教主也不想当,一方面他确实认为自己没主意,当不了这个大任,另一方面他性格就是忠厚老实的,当教主也是赶鸭子上架,更不用说当皇帝了,他一直也是犹犹豫豫,怯怯懦懦的,其实说实话他这个教主很不错,明教的手下,江湖人士都向着他,有那么多人帮他,他把明教带领得也走上正途,他就是个好招牌,有他在就是人心所向,再想找这么个人就很难,他可能也料想到他走了以后众多人为了争皇位打得头破血流,可他偏偏就想着过平凡生活,逍遥自在,可以说他是个不想承担责任的人。   
  • 张无忌其实很难很矛盾,他也很痛苦,我觉得周芷若和赵敏就是他人性的两面,周芷若是那个正直善良柔弱却性子极强勇于担责任的那个他,赵敏是那个想退缩的他,随意自在想干嘛就干嘛,跟自己心上人走也是说走就走,连自己的父亲都可以不要,周赵二人不光是情感选择也代表了他人生道路的选择。     
  • 从剧情一开始他的一路基本上都可以说是赶鸭子上架,当教主是,和芷若定亲,逃婚,都是别人的外力作用下,不是他自己主动而为(和芷若定亲也是在外力作用下,要是他身边那三个女子还在,他绝不会这样做的,正好身边另外三个女子不在,所以给了他机会,他本来也喜欢周,正好顺水推舟),张无忌会在不同的环境下会说出截然不同的话,更加说明他真得很矛盾很迷茫,这个单纯仁善的少年无法下定决心做出选择,看到小昭伏在他怀里哭了,他会说:此时此刻只念着义父和小昭,再也不理旁人了,赵敏问他周和她谁美,他说自然是你美,等到谢逊问他难道周姑娘不美吗,他连忙又说:倘若周姑娘不美,这世上哪还有美人(从书中看对芷若的外貌描写:见她的男子无一不心神荡漾,还有其他细节表明芷若比赵敏好看几个档次,张教主简直是个矛盾混合体,在灵蛇岛上,不可否认他是真得爱芷若,和他的义父一唱一和和芷若定亲,隔着一层衣服疗伤却整出了一副你不嫁我我就不能给你疗伤的架势,也说明他真得怕亵渎了芷若妹妹,周在他心里确实是仙女般的存在),等到张教主给周疗伤的时候他确想着赵敏是他心中所爱,逃婚之后他是很愧疚的,结果在和赵骑马赶路的时候,心里想着是如果要不是为了救义父能和赵一直这样慢悠悠得骑马也是一件大辛事,张直至大结局都是矛盾的痛苦的犹豫不决的。  
  • 前面我说周赵二人同时也代表了他的人生道路的选择,我猜测金庸借此说明张教主的挣扎和痛苦,就像我们每个普通人一样,既要承担责任又想退缩的矛盾心理,不得不提一句题外话,此刻的赵敏已经为他付出了一切,拋家弃国,张依然犹豫不决,赵敏命挺苦的,或许以后她就会发现在张的人生道路上她只是来给张上了很重要的一课,帮助他成长,张最后的选择不会是她。    
  • 后来张无忌逃婚之后心里想着竟然有舒畅之感,这时候是他心的反方暂时胜了正方,自己可以暂且不用想抗元事业,可以舒一口气了,因为在大家眼中峨眉掌门和明教教主结果这是天作之合,对抗元大业帮助很大,他结婚之后肯定要面对这些,而赵敏就是那个想逃避的自己,所以他跟赵敏在一起的时候说笑的时候偏多,和赵敏在一起他是真得轻松,就像我们回到家之后不用上班不用工作躺尸快乐的自己,可是这样的张无忌是有点悲伤的吧,他可是张无忌,他的人物设定可是统领英雄豪杰的明教教主,他想着退隐江湖,可是现实情况不允许,他有担子要承担,对赵敏的又爱又恨,也就是对自己的退缩又感到舒畅快乐又觉得受到良心谴责,金庸就是看不上这样的自己,所以在书里他很不尊重赵敏,打耳光掐脖子把她当人肉靶子说她心肠歹毒这是常有的,打从心里张无忌是看不上这样的人。   
  • 而周芷若却是坚韧勇敢正直承受重担的存在,就是那个正方的张无忌,芷若面对赵敏,金花婆婆,还有丁敏君的欺负胁迫的时候,不卑不亢,就是自己的生命收到威胁的时候,还是不让别人堕了峨眉派和师傅的威名,就算死就算被毁容也不投降朝廷,这些张无忌都看在眼里,从万安寺那里他就对这个柔弱女子心生敬佩了,再加上两个人小时候的喂饭之恩,芷若给了他活下去的希望,所以芷若在张无忌心里就是正直坚韧善良柔弱忠厚老实的女神般的存在,不会有一点污点,所就算知道芷若杀了蛛儿还是百般为她开脱,想和她再续前缘,我觉得这时候的张无忌反而会更爱周芷若,一方面他认识到了周芷若的狠,竟然嫁给了宋青书来气他,这般狠劲他自己从来都没料想到,还以为哄哄芷若就可以求得原谅,所以才觉得五雷混顶,走不动道,周这个狠劲他是没有的,依照张无忌的性格和对周的宠溺这时候他只会对芷若更加欣赏,再加上芷若杀了蛛儿向他道歉请罪,他心里突然明白芷若原来这么爱他,可以为爱嫉妒杀情敌,我觉得这时候的他对芷若的爱是又深了一步,因为自己的女神也有使计谋的一面,这时候的周芷若在他心里更像一个活生生的人。蛛儿的复活基本上抹去了她这个污点,张看到蛛儿复活的瞬间就想着芷若了,蛛儿事件反而让张更加欣赏爱惜周芷若,她杀了蛛儿的良心不安和背叛师傅受到的谴责张无忌都明白,在张心里她是善良的是正直的,她和无忌是一路人,张尊敬欣赏爱慕她,所以处处为她开脱。      
  • 而赵敏呢,诡计多端,人品堪忧,可以说是和正直善良挨不上边的,我前面说过张无忌打心底里其实看不上她的,她唯一的可取之处就是对张无忌非常好,张所以对她又爱又恨,在我看来他两根本不是一路人,张无忌是个优柔寡断被迫成长的人,我觉得他还是个不成熟的人,芷若和赵敏分别代表了他的两面,等到过了几年之后,他自然会有答案,赵敏或许只适合谈恋爱,退隐江湖更是不现实,有人在的地方就是江湖,你们要去火星生活吗????且生活在世上总要承担一些责任,不管是你想要的还是不想要的,那个时候他就发现赵敏不适合他了,活在世上和人打交道不能总靠下流的阴谋诡计取胜,总还是要靠 仁 心,很显然赵敏不是这样的人,张无忌回去找周的时候就是他选择入世的时候,这也是我们该选的路。

倚天屠龙记(全四册)(纯文字新修版)读书赏析 第(2)篇

花开花落,花落花开。少年子弟江湖老,红颜少女的鬓边终于也见到了白发。

《倚天》的开篇这样写道,红颜少女是郭襄,少年弟子便是张三丰。

其实在原著里面,金庸先生写张三丰和郭襄的笔墨相当少。许多地方更是没有明说,后来那些翻拍的电视剧,为了使内容紧凑,情节流畅,直接就把这段世纪之恋给删除掉了。

原著里头写的最明白的那一处是这么一段话:

这事张翠山早听师父说过,殷素素却是第一次听到,极感兴趣,说道:“原来峨嵋派上代与武当派还有这样的渊源。这一位郭襄郭女侠,怎地又不嫁给张真人?”张翠山微笑斥道:“你又来胡说八道了。”俞莲舟道:“恩师与郭女侠在少室山下分手之后,此后没再见过面。恩师说,郭女侠心中念念不忘于一个人,那便是在襄阳城外飞石击死蒙古大汗的神雕大侠杨过。郭女侠走遍天下,找不到杨大侠,在四十岁那年忽然大彻大悟,便出家为尼,后来开创了峨嵋一派。”

武当在十堰丹江口,峨眉在四川乐山,两地相隔千里。这儿群山阻绝音书断,两人自从少室山下分别后,就再也没有相见过。

郭襄用了二十四年去找杨过,寻寻觅觅,到头是两不相见,青丝熬成白发。张三丰则是用了一辈子去等一个人,百年双鬓已成霜,相见不如怀念。风陵渡口初相遇,一见杨过误终身。这写的是郭襄,可这“误”的岂止是郭襄一个人呢。

金庸先生对张三丰的评价是,中国武学史上不世出的奇才,书中原话是:

和他交过手的,都已经死绝了。

一是说张三丰武功已臻化入境,二是说他的地位之高威望之盛,有道是,仆人眼里无将军。

张三丰再厉害,他也始终是个平面化的供我们膜拜的画像而已。与此同时,他也始终是立体化的有感情的张君宝。

武侠的故事里,门派的开山祖师都是有故事的人。一如林朝音与王重阳。

张三丰与郭襄的故事要从神雕的第四十回说起。少年张君宝随觉远大师追查盗经人尹克西与潇湘子。适时天下太平,新五绝在华山之巅缅怀旧人,听到岗上一声内力充沛的呼喊,便都凑过来一看究竟。

张君宝内力虽强,但却在临敌对敌拆解招数方面一窍不通,如何能是老滑头尹克西之敌?尹克西几下子就把张君宝甩出去好远,额头一下子就撞在岩石之上,登时鲜血长流。

郭襄见张君宝头上伤口汨汨流着血,于是从怀中取出手帕,替他包扎。张君宝好生感激,欲出言道谢,却见郭襄眼中泪光莹莹,心下大是奇怪,不知道她为什么伤心,道谢的言辞就哽在喉咙没有说出口。此时郭襄十六岁,张君宝是十三岁。

郭襄脖子上挂着一串明珠,身着淡绿衣衫,清艳不可方物。

张君宝是少林俗家弟子,和一群光头生活在一起十几年,看到这等年纪与自己相仿的美女,如何能不动心呢。也就是这一眼,耗尽了张君宝此生的桃花运。

两人的第二次见面是华山之巅分别后的第三年。人生的一大乐事就是在最好的年华相遇,而后又当在最好的年纪彼此重逢。这个时候郭襄十九岁,张君宝十六岁。

倚天里写,郭襄仗剑闯天涯,不知不觉来到河南的少室山下。此处金庸先生罕见地用了一大段文字,写了此处少室山的景色。而那武当七侠的名字:远桥、莲舟、俞岱、松溪、翠山、梨亭、声谷这些寓景于名中的名字便也巧的很,正是少室山下的景致。

如果说郭襄的弟子风陵师太名中的“风陵”源自初识杨过的风陵渡口的话,那么张三丰徒弟们的名字寓意在明显不过了。

一切景语皆情语,两人竟是如此的相似。

两人的第三次见面是,郭襄和昆仑三圣何足道来访少林。

分别之时,张君宝终于开口表达了爱慕,他说:“郭姑娘,你到哪里去?我又到哪里去?”这潜台词不就是:我想我这辈子就跟定你了。

但是心有所属的郭襄只从腕上褪下一只金丝镯儿,递了给他,说:“你拿这镯儿到襄阳去见爹爹妈妈,他们必能善待于你。”委婉的告诉张三丰:你去找我爸妈吧,代我向他们问好,我就不再回去了。

看书读至此,我想,张君宝心里也是苦苦一笑吧。若没有你,襄阳再好,又有什么意义。

两人或许心知肚明,这一别,可能真的就是阴阳相隔。所以,果真如此。

这么多年,张君宝是如何饱经相思之苦,是不是寻过郭襄的足迹?金庸先生没写,我们不得而知。倚天的书里,有这么寥寥几句:

某一日在山间闲游,仰望浮云,俯视流水,张君宝若有所悟,在洞中苦思七日七夜,猛地里豁然贯通,领会了武功中以柔克刚的至理,忍不住仰天长笑。这一番大笑,竟笑出了一位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大宗师。他以自悟的拳理、道家冲虚圆通之道和九阳真经中所载的内功相发明,创出了辉映后世、照耀千古的武当一派武功。

郭襄放不下神雕大侠,张君宝也始终在等着她。

突然想起一句妙语:我现在只做两件事,一件是变得更优秀,另一件是等你。这句话无意间写尽了张三丰前半生。任他武功再高,也挡不过金庸笔下的宿命安排啊。

四十岁那年,郭襄大彻大悟,在峨嵋山上出家,开创峨眉一派。张君宝随后在武当出家,也开宗立派。

有意思的是,张三丰立下两条小规矩,一是对峨眉派的弟子一定要恭恭敬敬,不可怠慢;二是武当弟子可以婚嫁。

我想这第二条或许就是为他自己留下一条退路吧,他始终相信或许还能等到她呢。情深若此,倒也豁达。

在旧版倚天里,有一处很令人动容,其中写道:

张三丰瞧着郭襄的遗书,眼前似乎又看到了那个明慧潇洒的少女,可是,那是一百年前的事了。

彼时,世间早已沧海桑田物是人非,可是百岁的张三丰仍然惦记。

郭襄大彻大悟,仍然无法忘记杨过。而张三丰年纪过百,早就不置于俗物,却还是挂念那么一个人。

无论如何,谢谢生命曾经有你的出现,那么也请笑纳我的深情一片。

倚天屠龙记(全四册)(纯文字新修版)读书赏析 第(3)篇

张无忌歉然道:“芷若,我对你一向敬重爱慕、心存感激,对殷家表妹是可怜她的遭遇、同情她的痴情,对小昭是意存怜惜、情不自禁的爱护,但对赵姑娘却是……却是铭心刻骨的相爱。”n我自己心中独爱周芷若,落落大方,温柔贤淑,聪明伶俐,凛然大义,与张无忌一样同是汉人,也算是青梅竹马。家中父母也没有先天优势,都是早早撒手人寰,且和张无忌非亲非故,家庭状态也和张无忌大同小异,如果平平淡淡相爱、男耕女织岂不为一对神仙眷侣。赵敏家庭条件优越,泼辣狠毒,聪明绝顶,不乏在这一场恋爱中她是最自私的人,她确实是在勇于追求自己的爱情,是很多女性的典范。从故事的角度来看,她与张无忌他妈妈的性格略微相似。小昭贴心温柔,遇事想得开,或许她适合任何一种男子,她本身没有杀伤力,聪明可爱。无奈多年隐忍,在她心里并未得到过很多爱,一直都是付出。是妈妈的旗子,也是妈妈的保护对象。阿离我觉得她很执着,却是最不擅于攻心的人,对张无忌情有独钟,但她和张无忌毕竟沾亲,倘若不是在最穷困潦倒的时候遇见殷家表妹救他,倘若不是她的善良、真实打动他,身世着实可怜,练毒功不惜毁脸。他又怎会许她为妻。我喜欢芷若,因为我的性格与她最相似,不要坏我大义,我会倚天屠龙!n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