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饮茶读书赏析(3)篇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在生命的舞台剧中,我们各自演绎着故事的本真,或以深邃的方式呈现生命的进取,或以慵懒的姿态迎接隐晦的到来,或以诙谐的风格展现天真的流露,你番唱罢我登场,好不快活。岁月就如无情的双眸,阅尽人间,看那倾轧排挤的世态炎凉,观那保其天真的青衿之志,览那栩栩如生的真情流露,戏里戏外片刻之间,好个日月如梭。
忆往昔,追故人,与先生的笔墨中体验其父母亲的爱情讴歌,感受人生的潮起潮落,追溯宏大叙事中的风风雨雨,在冷眼旁观下体会那惊心动魄,好追念先人的脚踪,在自己的世界里筑垒情感家园。
杨绛女士与钱锺书先生伉俪情深,他们的相伴意长总为后人所称到,但是其父杨荫杭与其母唐须荌的爱情也让我们钦羡。这对红尘鸳鸯,他们的南来北去,携手扶将给我们多少启迪。文中说“我父母好像老朋友,我们子女从小到大,没听到他们吵过一次架。旧式夫妇不吵架的也常有,不过女方会有委屈闷在心里,夫妇间的共同语言也不多。我父母却无话不谈。”“他们谈的话真多:过去的,当前的,有关自己的,有关亲戚朋友的,可笑的,可恨的,可气的……他们有时嘲笑,有时感慨,有时自我检讨,有时总结经验。”旧式婚姻,多的是大男子主义,多的是沉默寡言,而从他们的和谐共处中,我们是否看到爱情婚姻的本质呢?
我只听见母亲说:“我死在你头里。”父亲说:“我死在你头里。”我母亲后来想了一想,当仁不让说:“还是让你死在我头里吧,我先死了,你怎么办呢。”
生命的冗长乏味在温馨爱情中那么短暂有趣,“我死在你头里”,这般朴素的情话在经历岁月风雨的洗礼后,多么真,多么贵。他们之间那四十载的婚姻,在美满中就如人间佳话般动人心弦,可是战乱呀,疾病呀,它带走的何止是人那苟安的躯体?还有一世的牵挂,半生的情缘!“我父亲在荒野里失声恸哭,又在棺木上、瓦上、砖上、周围的树木上、地下的砖头石块上——凡是可以写字的地方写满自己的名字。这就算连天兵火中留下的一线联系,免得抛下了母亲找不回来。然后,他不得不舍下四十年患难与共的老伴儿,带了两个女儿到别处逃生。”我泣不成声,最终唐须荌女士死在杨荫杭先生的头里,在先生的恸哭中讴歌爱情。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在半生戎马中,爱情的芬芳对于生命的点缀让我们喜出望外,只是生命的战场又何止爱情?带着期望和年华我们遇见不同的自我,年少的意气风发,中年的负重前行,暮年的荣辱不惊,在书香气息的浓厚中,我们愈加深刻,愈加沉稳,而杨荫杭先生就如星空中的启明星般指引着我们思考生命的意义。他的“我的子女没有遗产,我只教育他们能够自立。”“父亲要孩子干活儿,悬下赏格,鼻涕虫一个铜板一个,小蜘蛛一个铜板三个,大蜘蛛三个铜板一个。”他的“望之俨然,接之也温”。让我们深深体会到做合格父亲的伟大和重要性。他的言传身教也体现在自己的品行上,青年时的刚正不阿与积极进取,在许多学生摄于外人淫威,噤若寒蝉时,他愤而挺身,虽被北洋大学开除,又积极考入南洋公学,因成绩斐然而获得留学日本的资格,学成归国,于革命的潮涌中报效家国。然前路并不顺遂,他的“名与器不可以假人”让我们知道他的“不识时务”,他对于汉奸的“目中无人”让我们明白他会被一些人憎恨,所以他被罢黜。
杨荫杭先生的风雨历程,就如天空的云卷云舒使我们明白胜不骄 败不馁,也造就杨绛女士的“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的淡雅性情。关于身份文中提及“我现在回想,盛衰的交替,也就是那么一刹那间,我算是亲眼看见了。”关于金钱文中说“日寇和家贼劫余的古磁、古钱和善本书籍,经过红卫兵的“抄”,一概散失,不留痕迹。财物的聚散,我也亲眼见到了。”我也亲眼见到了,了了几子带着多少不为人知的心酸,带着多少难以言喻的艰辛,使先生在《风狂雨骤》的岁月中坚强,在《披着狼皮的羊》的误解中依然蕴含着光和热。
书中有更多让我们思考的内容,不管是三姑母的是非功过,还是她的坎坷别扭的一辈子;不管是钱锺书先生写《围城》的锱铢积累,还有他那““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的可爱理论;亦或者《隐身衣》中“那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倾轧排挤,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的智慧,都让我们获益匪浅。
这些是多么可爱的人,这些是多么沉重的事。古今中外多少人,古今中外多少事,让我们站在历史长河的一角,借着那深邃目光,洞悉百年前的纷扰,塑造今朝的兴替得失。
将饮茶读书赏析 第(2)篇花了两天时间,细细看完了杨绛先生的《将饮茶》,刚好是18年的最后一天和19年的第一天,这书也是我第一次读的先生的作品。
全书看完,我最喜欢孟婆茶和隐身衣。我觉得这两篇的文字应该是真正属于先生自己和先生最常用的写作手法。活泼调皮里带着戏虐,装糊涂中暗显睿智,让你看了想笑,但却没法大笑,甚至浅笑而止。
孟大姐茶楼的孟婆汤,变成了各色的茶品,独独清茶最不受钟爱,因为能喝清茶过关的必须是没有任何私货的;孟婆汤只管忘,而不管化。所谓私货,应该就是人世间的七情六欲吧,可没有化解的私货,带入来生后死灰复燃的几率会很大吧。
关于隐身衣真是巧了!以前看神奇四侠时,就跟李老板说,如果我有特异功能,我希望我能隐身。他不懂,用他的认知问我,七个葫芦娃都有特异功能,我想当哪个?我完全忘了各个葫芦娃的本领,随便说了第六个吧,居然还是隐身术。我一直觉得,隐身的最大好处是“不被发现”,那么就可以“不加参与”不喜欢的人和事,当然我也可能玩点无伤大雅的小淘气。看先生的这一章,自觉又对隐身有了更多的思考。
在14年的刚恢复阅读的时候,我就看了《围城》和《边城》。而至今,我都喜欢《边城》而把《围城》忘得差不多了。那时,可能是当成著名小说来看,没觉得有多精彩,反而觉得都是些人情世故,家长里短的事。既没有惊心动魄或波澜壮阔,也没有触动心灵或顿悟人生的感觉。经看先生这书,讲述前钱钟书创作该书的各种人物背景,我想,或者有空的时候可以重读《围城》,看看是否有另一番感受。
先生这书里,写父亲和写钱钟书的几章,感觉刻意隐藏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所以文笔看起来没有太多的儿女情长,愤世嫉俗。我想,在先生经历了那些特殊年代的种种事件后,还能以这样客观的态度和文字来讲述她人生中对她最大影响的两个男人,这实在是件很不容易做得的事情。
后面考虑再读一本先生自己的作品,看看还会有什么别的收获。
将饮茶读书赏析 第(3)篇总觉得女先生是个很奇怪的词,但先生这个词用作资中筠,章诒和,杨绛等女性的尊称又特别合适,大概是先生这个词所传递的沉稳气质与她们的文字很匹配,在先生前加上女字,又传递了一种温柔的气质,杨绛先生的才情与气韵温和的体现在了这本传记式的散文中。如果说《我们三》是在悲凉的基调中透出温情,那这部《将饮茶》则是在温情中轻描淡写了那些岁月中的跌断起伏,且饮一杯清茶,一杯苦茶,慢慢看,目光所及皆是时光流转,钦佩杨绛先生父亲低调的刚正不阿,钦佩杨绛先生写她姑妈时的直白不隐晦,钦佩杨绛先生在苦难时光里的能屈能伸,坦荡平和,也羡慕她和钱钟书势均力敌的爱情,确实无愧最贤的妻,最才的女,n想起在微博上看到的话,“女孩子自身价值在于你的幽默感,聪颖,可靠,责任,坚毅,值得依赖,而不是你的体重和外表。”,私以为杨绛先生就是一个这样体现了这些价值的人,又结合常在朋友圈看到的话,用两个田园女权大势下常见的词来说,杨绛先生可以是个博学的大女人,也可以是个甘为灶下婢的小女人,希望我们的时代可以进步,让这样的女性越来越多,而不是故人笑比庭中树,一日秋风一日疏,anyway,如果我以后有个小sweet heart 就给她看这本书啦,希望她温柔且有力量~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