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薇安读书赏析(3)篇

期望遇见,忘记结局,记得过去,挥手现在。
一个雨夜,看着远处迷离的路灯,一个人的影子徘徊。
失恋者对着雨独语,把所有的心事诉诸。雨把嘶喊淹没,她看见他在远处撑伞而来,以为可以原谅一切。
但在雨遮掩语的那瞬间她明白有些事回不去就是回不去,有些人得不到最好遇不到。
她把伤口用一个又一个人来填满,五彩缤纷,像是彩虹,却没能雨过天晴。
谁把流浪谱成一首曲,把远方汇成诗意。拥有过去的人早已忘记过去,没有过去的人正经历过去,过不去的都沉浸过去。
她把自己活成自己,可所有人都说她成了别人。
她在每个山顶张开双臂,等风灌满心。一路走一路忘,忘不了就告诉风。
她说她要告别,却始终一再的遇见。
告别薇安读书赏析 第(2)篇
不是很愉快的阅读体验,断断续续地撑到看完。跳楼、割腕、谋杀、出轨、绝望、腐败、颓靡、孤独,这些词充斥着整本书。
《七月与安生》可能是里面最不那么绝望黑暗的故事了,其他的故事大多“神经质”的很。
想起初中一同学看完《悲伤逆流成河》在操场里掉眼泪,和我说:“女主跳楼了”。那时候的我们真是敏感的要命。跳楼、离别、孤独,我们喜欢这些不平淡的词语。有点“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意味。
上了大学后和她聚会,聊到这段,我笑她。她羞红脸说:“那时候真傻”。我们终于和平淡的生活握手言和。
看评论很多都说小说过分颓靡,生活应该积极昂扬。我一开始也是这么想的。这本书或许更适合青涩的年华,仍有力气折腾与感受那份“神经质”的年纪。但是直到读到最后一篇,我不由得觉得虽然越轨情节距离大多数平凡人都很远,但是,很多感受是相似的。
譬如,离开家的感觉,譬如,一个人走夜路的感觉,譬如,聚会要结束时的感觉……
现实并非纸上之物,它就在我们身边,每天左右无数生死, 同时也滋养着永不枯竭、充满了美好与不幸的创作源泉。现实是如此匪夷所思,生活在其中的我们,无论诗人或乞丐,战士或歹徒,都无需太多想象力,最大的挑战是无法用常规之法使别人相信我们真实的生活。朋友们,这就是我们孤独的症结所在。(加西亚 马尔克斯)
“无法使别人相信我们真实的生活, 是我们孤独的症结所在。”
告别薇安读书赏析 第(3)篇棉布衬衫、旧牛仔裤、蓝色的蝴蝶文身、喧嚣阴暗放纵的酒吧、阴郁颓废绝望的女子、冷漠自私无责任感的男人、支离破碎的家庭背景、跳楼自杀的故事情节、人物的名字都是林、安、罗之类。几篇阅读下来,都有着这些相似的细节和符号,我不知道这些特有的符号代表着什么意思,或者说于她有着什么样的特殊意义,就凭个人感觉来说,安妮宝贝的文字阴郁、敏感、不安,弥漫迷茫青春的残酷和小资的浪漫情调。这些文字是关于青春的痛苦、放纵、爱欲、不羁、盲目、叛逆的思考和表达,或许会引起感情敏感细腻,思想迷惘不安的年轻人的共鸣。
这好像是安妮宝贝初期的短篇小说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