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书赏析> 正文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赏析(3)篇

2019-06-06 09:18:39 读书赏析
红字
作者:纳撒尼尔·霍桑
《红字》珍藏版。大师名著,影响了菲茨杰拉德、海明威、福克纳等人。青春美貌的赫斯特并不爱她的丈夫。在移居北美殖民地的途中,她的丈夫被俘失踪了,她只得孤身流落。后来,她与一年轻牧师互生爱慕之情,并怀孕生下了女儿。这件事触怒了清教徒社会,她被当局抓住,胸前被戴上了象征耻辱的红A字,怀抱婴孩站在刑台上示众,并接受审问。而审问她的人,竟是那个年轻牧师……台下,一个相貌奇特的神秘人目睹了这一切。年轻牧师突然得病,神秘人自称医术不凡,并很快成为了他的医师和密友,隐秘的真相逐渐浮现……赫斯特是一个相信自己有爱的权利与力量的女性形象,她隐忍着、坚强着。作者的写作手法另辟蹊径,文字纷繁隐秘,女巫出没的森林、血红的A字、精灵跳脱的婴孩,使全书笼罩在奇异诡谲的气息之中。这部小说于1926年起被多次搬上银幕,享誉恒久。
红字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1)篇

小时候看过一本双语的,青少年版。里面讲了故事的梗概。这么多年过去了我重新看一遍这本书,发现里面有很多我以为我懂了和依然不明白的地方。

海斯特·白兰是个可怜又可敬的女子。她和牧师的爱情在我眼里没有任何过错。她不爱她的结婚对象奇林沃斯,也许也短暂的爱过又失去了激情,总之,在丈夫失踪“去世”之后她爱上了她的牧师并犯下了一生最后悔也最值得纪念的“错误”。我和作者不处于一个时代,也不能理解丈夫死了之后为什么不能和别人在一起。我觉得没错。

奇林沃斯是个可怜人。可能是造化弄人,九死一生归来发现他的妻子成为了“通奸犯”还被示众。这让我不禁想起《天下无双之吉祥如意》,吉祥一样九死一生回家发现大家都认为她死了,未婚夫和别人订婚了……造化弄人啊……但是吉祥如意是两个好女孩,她们选择公平竞争,而且在相处之中学会互相欣赏共同进步……当然这又是另一个故事了。奇林沃斯总是觉得自己变成魔鬼是因为海斯特和牧师犯下了罪孽,可是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成为圣人还是成为魔鬼都是你自己的选择,不能将过错全推到别人身上。当然,如果他和牧师相处的过程中能逐渐发现牧师身上的优点的话……那就是神作了,这个脑洞可以写出好几篇耽美文[捂脸]

牧师是我小时候看完一直迷惑的存在。小时候的问题在于,他到底胸口有没有红A烙印呢?他到底有没有被揭穿身份呢?重读才明白,不管身体上有没有烙印,红A永远印刻在他的灵魂上,如烈火炙烤,永远不得安宁。我想说牧师是一个怯懦、自私、没担当……我想用很多贬义词来形容他,因为他没能负起应负的责任。不说他在海斯特最需要他的时候不在身边支持她,单是从女儿珍珠这里他就有许多亏欠。这个男人虚弱,虚伪,虚荣,他有一个不堪一击的灵魂。我觉得他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总希望自己能扮演圣徒,却不明白这世界上没有人能不犯错。犯了错不承认,还能开心地生活,这不是牧师的性格,这是无赖,是暴徒。他胆小不敢承认,虚荣地带着面具欺骗别人,但他有一个“纯白无暇”的灵魂。这块画布上曾经一无所有,突然犯了错误他也不能接受,自己这么完美的人怎么能犯错误呢?换句话说,如果我不完美怎么达成我的理想进入天国呢?只有承认了自己的不完美,牧师的问题才有解决的可能。用弗洛伊德的说法,牧师的超我过于强大,本我一直受到压抑……我真心疼这个牧师。可以规定神职人员不结婚,但谁规定神职人员不可以犯错误呢?知错而改多好啊……关于牧师的结局,幸亏他死了,不然他一辈子都背负着愧疚和秘密,一直得不到宣泄,迟早得疯。也许他已经距离精神分裂不远了……

不得不说奇林沃斯真是个奇人,居然想到这种方法来折磨这两个人。也得亏这两个人都是爱自我反省的性子,换了别人[奸笑]

珍珠……没啥好说的,这孩子其实哪有什么特别,只不过是海斯特内心的投射。再小的孩子也是敏感的,也总能抓住问题的关键。用现在的眼光来看,这是个单亲家庭的女孩,由于童年期周围人的疏离而过早的学会如何保护自己……

当然这本书有好多让人觉得闪光的观点和言论,这是我从前不曾读到的。对男女平等,对爱与恨都有很多思考和启发。

红字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2)篇

有一种爱刻骨铭心,
有一种情感天动地!

《红字》是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心理分析小说的开拓者。

本书读起来的确比较吃力,因为牵扯到好多西方宗教知识,语句比较晦涩含蓄,还有大量人物心理描写穿插其中,增加了阅读的难度。

海斯特白兰胸前的红字A本是罪恶的象征(毕竟adultery是一种不耻的行为),在当时宗教法令苛刻的时代,这种行为为法律和道德所不容。但是,海斯特白兰、丁梅斯代尔牧师这对“罪人”,还有他们的孩子珀尔和“受害者”齐灵渥斯医生相比,是那么地纯洁、伟大。

他们的爱情在那个年代无法被世俗和宗教所允许,海斯特为了爱人和孩子,忍气吞声,在嘲讽与责难中踽踽独行。位高权重的牧师无法坦诚过错,让海斯特一人独自承受,后来他在内疚自责中日渐憔悴。阴险毒辣的齐灵渥斯被仇恨所包围,开始部署他的恶毒计划。不过,最终可怜又可敬的牧师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坦诚忏悔,令每一个目睹的人内心都大为触动,牧师的临终遗言和忏悔在新英格兰闭塞传统的大地上掀起波澜,他们的事迹在多年后被人广为传颂!

书中结尾的一段话令人深思:

“爱与恨在本质上是否是同样的东西,这是一个值得观察和探究的奇怪问题。这两种情感发展到极端时,各自都包含着高度的亲密和心灵的沟通;各自都可以使一个人向另一个人寻求感情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食粮;各自因其目标的撤销而使热恋的情人或具有同样热烈情感的仇人处于孤独和凄凉的状态。因此,从哲学的角度考虑,爱和恨这两种情感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只是一个碰巧出现在天国的光辉里,而另一个则出现在凄惨的红光中。

爱也好,恨也罢,凄风苦雨后黎明的曙光总会照亮大地,温暖人间!

红字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3)篇

决定重新学一遍英美文学,这本书和苔丝是最想再细看一次的,关于女性的伟大史诗般的作品。

文章好多次看到想哭,难受到不能坚持看完,一开篇就被海斯特的性格吸引:在清教思想统治的最压抑的新英格兰,她依然有敢爱的野性和激情;罪行被揭发,站在行刑台上接受所有居民的谴责和侮辱时,她内心坚忍而笃定,且依然燃烧着热情;当知道齐林沃斯恶毒的报复行为已经折磨的牧师形销骨立,生气全无时,她能有正确的是非观,愿意承担任何代价将牧师从这个阴影中解救出来;最后,她拟定出一个计划,要和自己一直深爱的人远走高飞,逃离这个一直用语言,行为将她隔绝开来的世界,逃离出闪耀的红字时时刻刻划下的怪圈里,逃离他们要用一种面孔示人,再用另一种面孔面对其他人的生活模式。。。

故事最后,牧师没有选择逃走,而是在神的指引下揭露出长久以来一直折磨他,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