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书赏析> 正文

所以,一切都是童年的错吗?读书赏析 读后感(3)篇

2019-07-08 04:48:41 读书赏析
所以,一切都是童年的错吗?
作者:KnowYourself 主创们
“新媒体排行榜”心理健康类第一公号KnowYourself首度结集,专业、犀利、直戳人心。原生家庭是如何影响我们的?个性背后是怎样的心理成因?恋爱关系中有怎样的心理机制?那些你在困惑时向自己提出的疑问,都可能在这本心理学科普书中,找到答案。直面真实,永远是改变的第一步。
所以,一切都是童年的错吗?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1)篇

「少年不怕 让我们危险但真实地活着」

不完全干货总结如下:

机能不全的家庭经常出现以下5种特质:a.家庭成员情绪不稳定 b.家庭中父母角色的缺失 c.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利用 d.家庭成员之间没有良好的边界 e.存在严重的冲突、虐待、暴力

大体上说,在机能不全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会形成4种基本角色:好孩子 失落的孩子 问题孩子 吉祥物 幕后操纵者 ※ 对于以上4种不健康的家庭角色来说,孩子有可能集中在某一种角色上,也有可能是几种角色的混合,或者由一种角色转换为另一种角色主导。

获得自主需完成3个方面的变化:

1.完成分离

在未独立以前,不论在法律上,还是生活中,我们的行为都是由父母来负责的,而独立的过程中,我们将逐步成为自己的行为及其后果的责任人。

另外,在独立的过程中,我们会逐渐与父母发展出除了“亲子”关系之外的,新的属于成年人之间的关系,对他们投入新的情感。

2.掌握自主的能力

A. 自立水平:包括是否拥有很强的自信,以及在没有他人帮助的情况下能否处理挑战和困难。

B. 决策水平,即在面对重大选择和人生走向时,在多大程度上能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喜好,独立地做出决定

3.掌控自己的情绪

A. 自我控制水平,即能自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而不是受他人(特别是父母)的影响和控制。

B. 自我坚定水平,即能否自己建立起自我价值的评估标准,并且勇于冒着遭到反对的危险,表达那些和他人(特别是父母)不一样的、冲突的需求和价值观。

如何主动、有意地提升人格?

1.改变思维模式 停止标签化 固化自己 2.设置具体的目标 3.设置具体的计划 4.如果你觉得自己没有办法做到 可以先假装自己可以做到 5.留给自己特定的“崩溃”的时间 6.写日记 7.把自己扔到新的环境

一个好的目标应该具备如下5条标准,被称为“SMART”:·具体的(Specific):目标要清楚、明白、不含糊;·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有关于任务是否完成、完成程度的考量标准;·行动导向的(Action-oriented):把最大的目标细化到可以如何去执行它;·现实的(Realistic):在考虑到困难程度后,它仍然是可以实现的;·有时间限制的(Time-bound):有规定时间节点。

关系的实质是由边界决定的

所以,一切都是童年的错吗?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2)篇

功课 :自信 & 在亲密关系里学会肯定对方的爱

  • 突然想通了舅舅当年的很多做法,果然人情练达 ;
  • 自爱、自重、外貌自信心不高、善良,诚心实意,技巧性的人情世故,我知道爸爸是如何爱妈妈的,同时对妈妈如何爱爸爸是模糊的,她做的自己;
  • 叛逆多年,结果梳理下来我几乎就是奔着父母的翻版去走的,优点明显,缺点也明显,够折腾的吖,按他俩的模版目测今后会更欢实~~

其实我家超幸福美满的呀!

所以,一切都是童年的错吗?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3)篇

书名和内容并无严格对应,内容还是比较吸引人的,涉及实际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没法事无巨细地讲述,相对地,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通俗易懂。

童年确实能对人产生根深蒂固的影响,但若你能在某个契机下将自己的思想独立开来,活着走过那段满是阴影的时期,what doesnt kill you makes you stronger.你将建立起自愈和自我保护机制,从过往吸取教训,将生活引向积极,你的人格也会逐渐转变,最终一点点稀松平常的幸运也足以让你开心得像个孩子,珍惜而感恩

有人说,成长就是一个“可能性不断坍缩的过程”。每一个现在的我们背后,都有无数个失去的可能自我,因此成长的过程,不仅仅是获得的过程,也是需要处理很多丧失和哀恸的过程——和过去的梦告别,和不再有机会尝试的可能性告别。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