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冬说庄子:人间世读书赏析 读后感(3)篇

梁冬说庄子:人间世
◆ 世界因你而变
>> 最大的快乐莫过于旁边的人让你舒服,最大的痛苦也莫过于旁边的人让你痛苦。
◆ “没看到人间险恶的一面”“看到人间险恶的一面”“根本不知道人间有没有险恶”
>> 活在人世间,我们不需要那么壮烈,尽自己所能不要给别人留下作恶的机会即可。
>> 成熟懂事的大人都知道蹲下来和孩子聊天。孩子在用各种方法骗你的时候,你还配合他让他来骗你,这就是慈悲,这就是智慧。所以,慈悲跟智慧永远都是并行的,真正的慈悲一定是有智慧的。真正的智慧也一定自然长着慈悲的心,这就是“智悲双蕴”。
◆ “我是为你好”,实际上是一种“我执”
>> 一个人内在的骄傲和执着,是掩盖不了的。它就像一种“力”,而“力”必定也会存在一种“反作用力”。
◆ 人性本“恶”,不认同你是常态
>> 我们可以善巧方便地去解决问题,对于别人的诋毁,要保持不愤恨,这起码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
◆ 进入任何一个新环境,一定要心存敬畏
>> 进入一个新环境,要心存敬畏,要“虚而待物,唯道集虚”。
◆ 对于不能控制的事情,千万别做
>> 对于不能控制的事情,你就不要考虑,纯粹是耗费脑细胞,做“无为之功”。我们要做的事情是在明白这些情况的前提下,去做自己能做的事。
◆ 一个有价值的人,可能仅仅是因为他没有习惯性对抗的心智模式
>> 一个有价值的人,可能仅仅是因为他是一个没有习惯性对抗的心智模式的人而已。这种人,想要不成功,都难。
◆ 拥有那些大家都希望拥有的东西,将来会成为一个很大的负担
>> 对于拥有的一切,我们应该保持敬畏;对于梦寐以求还没有获得的一切,我们应该保持淡定。
◆ 真正的好事儿哪里是努力来的
>> 自在、喜舍、轻松、快乐、以“无用”为用等,都是让自己成为一个只有那种状态的人而已。
◆ 什么是“自在”让自己舒服,也让别人舒服
>> 到达不在乎对和错的地方,不需要将坏事变为好事,或在好事里面看到危险,不趋利、不避害、不攀缘。
◆ 第十章 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会留下来
>> 每个人,最终都是自己和自己睡觉,自己和自己吃饭,这就是我们的未来。
>> 我们在学习《人间世》的时候,一定要明白,变化的是环境与技术,不变的是人性。
◆ 现在,到底什么是我们共同相信的东西——价值观
梁冬说庄子:人间世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2)篇有太多想法是不对的
书读的不多
想的倒挺多
大抵说的
不是我这种人
那说的恐怕是
心有猛虎跃跃欲试的人
野心 多义词
站在花萼上你看到荆棘遍布
站在叶子上你看到倒刺横生
站在根茎上你却觉得阴森可怖
满目的阴凉
满目的怆怏
我想这时候 太多想法 是不对的 不好的
可不是什么都可以
回流
因此
所谓的如初
不过是掩人耳目的咒语
我想 这样想 也是不对的
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并不伟大
知道自己接下来该干什么才显成熟
成熟
又不是真正的成熟
想的还挺多的
伤脑子
梁冬说庄子:人间世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3)篇《梁冬说庄子•人间世》梁冬
此书值得二刷。我们经常活得很纠结,很有功利性和目的性,而我们往往陷进去还不自知。
此书中的一些道理,我们大多都做不到、做不好。可是那又有什么关系呢?不是人人都必须考一百分的。
就像酸碱平衡一样,酸多了,加点碱性的中和一下。
一个书友问我为什么看的书那么丰富,我说你是想问为什么我看的种类这么杂吧。因为我害怕太单一会陷入一种偏执啊。
看闲书和专业书不一样。在这个分工如此细化的当下,每个人都需要一项很强的专业技能以安身立命解决温饱,需要往高精尖钻研。专业书需要专业而且有深度。而闲书就是广度。
深度和广度的中和。
我看不懂庄子原文,那我就来看看解读版的。虽然经过加工,或有或无的和自己读原文有些偏差,可是有什么关系呢?
英文原著我也看不懂,也不影响我看中文翻译版的啊。
没有想到的是我写了近90条笔记,对这一条这么有印象: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说“佛陀在正悟的时候,是无语的,说不出来的,因为一说就必然会落入到某一方面去,就偏狭了。而将其涌在喉咙的那种状态是中立的,是知道无所谓不存在的。”
大多数时候我选择沉默,因为越来越意识到,不会说话,就不要说话。沉默是金,以前只是一个名言警句而已,被用在小学作文、初中作文上,都用烂了。直到长大以后,我才越来越体会到这句话。古人诚不欺我。
不要去刷存在感。存在感没有那么重要。自己没有那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