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书赏析> 正文

论中国读书赏析(3)篇

2019-07-08 14:56:55 读书赏析
论中国
作者:亨利·基辛格
《论中国》是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唯一一部中国问题专著。他以一位资深外交家和思想家的独特视角,分析和梳理了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外交传统,从围棋文化与孙子兵法中探寻中国人的战略思维模式,特别是试图揭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战略的制定和决策机制,以及对“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抗美援朝、中美建交、三次台海危机等等重大外交事件来龙去脉的深度解读。作为历史的亲历者,基辛格博士还在书中记录了自己与毛泽东、邓小平等几代中国领导人的交往。本书用世界视角国际眼光,重新解读中国的过去和未来,凝结了基辛格博士的战略理论以及对中国问题数十年的研究成果,注定将成为让世界认识中国、让中国重新认识自己的一部重量级作品!
论中国读书赏析 第(1)篇

基辛格博士作为一个西方学者,有过从政经验的学者代表,在中美关系的发展历程上有种里程碑的作用,尤其是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中更是起到了推动者和助力者的重要作用。对于一个一个西方视角下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及历史的剖析解读,截止当前,没有人会比基辛格博士做的更好更客观更全面。书中信息量很大,有些是我们在国内看不到的一线一手档案信息,有些是我们无从考证的高层会谈信息,有些可能是我们未曾关注过的跨学科跨领域知识。书中对中美关系做出了总结性的定位、评价及期待:1、中美关系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不能只用过去、当下的某一种事实现象或理论观点来分析,应当放到历史长河中发展性的考证2、中美关系既不会太好也不会太坏,双方都有其基于各自历史和植于各自内在的普世价值观,双方的关系只能在带有对抗可能的合作中螺旋式发展3、世界的和平的是有可能的,但却是难以实现的。因为中美在世界范围内的猜忌永远存在,美国总是担心中国崛起会将势力其赶出亚太,而中国则总是担心美国在利用霸主地位对中国实行各种霸王手段。双方之间的猜忌只要不消除,真正的和平就将一直在冲突对抗的阴云下曲折蹒跚n最后,引用康德的《论永久和平》,永久和平的出现只能是在两种情况下会出现:1、人类的洞察力2、在重大的对抗冲突和灾难面前,人类除了和平别无选择n

论中国读书赏析 第(2)篇

其实7年前我就买它了,一直属于书柜装饰状态,原因是书名太大了,兴趣就不大了,闲来无事,居然一翻停不下来,花了大约两周时间,因为全书基本上没有一句废话,基辛格真是无愧中国通的博士,从古至今,几乎把中国论了个五千年,我若在此复述书中片段,才真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我一直对近代史充满兴趣,虽然那段屈辱历史并不愿多提及,却偏偏好奇心强烈,因为那腥风血雨对应着的便是轰轰烈烈,而建国后的历史,政治书里都囊括重要事件了,不了解仅是知道而已,殊不知,直至上世纪末结束,我国其实一直处于暗潮汹涌,危机四伏之中,在和平大环境里的斗智斗勇,反而更加彰显我们中华民族在坐江山时的自信和围棋式的大局智慧。基辛格是中美友谊的建功者之一,他对我国不仅是了解,我觉得更多的是一份理解和尊重,他明白中国人民的底线和原则,他站在历史的角度上翘首以盼,盼望中美同心协力建设世界,那就不是当年破冰之旅时周总理所说的那句“这将震撼世界”了,这将是何其伟大的成就。突然想起,远在宋朝时期,我国的航海技术即居世界之首,我国的舰队本可以将我国带入一个探险与征服的时代,然而我们并没有,这是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里的和平向往,并且会生生不息。

论中国读书赏析 第(3)篇

津津有味地读完了,虽然以我的智识只能领悟一二,已然是获益匪浅。作者将西方人的理念结合了解的中华文化,为读者结构了中国式的战略思维,下围棋的概念令人耳目一新且不得不承认言之有理;与此同时,我们也理解了一些美国人解读国际事务的观念,确实归根结底大部分的冲突都是沟通问题,阐释矛盾的哲学观不同得出的解释难免南辕北辙,所以加深对各国文化的理解是减少对抗、维护和平的重要基础。作者还提出了太平洋共同体概念,如能深入人心则必然可化解中美双方的戾气。总之,开放合作才能保障各国人民的福祉。热血的民族主义者、大国沙文主义者、易受煽动的中二青年都该读一读此书,真正的强者都应“有容乃大”,希望“了解、理解、尊重、互惠”能真正成为这个世纪外交的主基调。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