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读书赏析(3)篇

读了这本书,多了一些书里观点。以后看到疯子,也许能有一种包容的心态,而不是同情,恐惧,远离。
精神病人的世界,他们也有性格,有人沉默寡言,有人喜欢说个不停,有人直来直去,有人喜欢拐弯抹角,跟大家眼中的正常人没什么区别。唯一不同的是:会做一些“正常人”不能理解的事儿。而他们做这些事儿的根源就在于:跟“正常人”的世界观不同。他们的世界观与众不同,甚至令人匪夷所思,让人难以理解。
各种各样的病历,印象最深是苏萨克氏症候群,她的记忆似乎只能保持24小时,每一天对她来说,都是全新的一天。不要以为失忆只是不记得一些人、一些事那么简单,他们同时会遗忘了一些技能,对抽象事物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都会出现障碍,他们会变得暴躁、迟钝,而且合作能力也会大大降低。他们拥有属于他们自己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是混沌的,画面、色泽、美感,好像都已经失去了其原本的意义,甚至有时候,连看对面的人,也会恍惚,脑海中会浮现出“两只眼睛、一个鼻子、一张嘴,这样是一个人”的可笑概念。
也许我们永远无法知道他们的世界,就像如果他们得不到有效的康复,就永远不可能再回到正常人的世界中一样。但有时候,不得不承认,在他们那断篇的,无法拼凑完全的记忆世界里,悲伤和抱怨存在的空间非常有限,而他们的快乐程度也会远远高于正常人。
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读书赏析 第(2)篇应该是三四年前就有人给我介绍了这本书,介绍时也有说是关于描写精神病之类的,一听觉得与我无关自然也没有多大兴趣。但主要原因可能还是因为抵触某个人吧,所以抵触与之相关的一切东西,以为他总是为自己的歪理邪来证明自己的与众不同,总是自负的喜欢把自己放在聪明的最顶端去揣测他人心思,所以更加厌恶。后来也偶尔有在不同的地方看到这个书名,都一概故意避开。
直到最近,抱着换换口味或是消遣的初衷,隔三差五阅读,发现其实心境是平和的,不至于什么一点涟漪激起千层浪。
也了解到之前很多不知道的,天才或疯子,只是各自视角不同,只是一念之间。就像作者末尾说的,“这是一个疯狂的世界,有那么多看似“不正常”的人在手舞足蹈,精神病人的世界也许我们不懂,但实际上,没有谁生下来就愿意自己“有病”。”
不管有病还是没病,对自己不理解的行为观点,少点偏见,报以尊重。
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读书赏析 第(3)篇记得上大学的时候,第一次看到《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了前两章,觉得没有什么意思,就放下了。直至今日,再次拿起读完,觉得书中的内容令人震惊,同时也让我脊背发凉。读过之后,我才发现原来某些影视作品和书籍中的场景都是现实中可以发生的,有些是幻觉,有些则是真实存在的,看到这些“病人”的言语记录,也让我对这个世界产生了一些怀疑,激发了我对这个世界未知东西的探索欲,或多或少也改变了我的三观。有些所谓的“精神病人”是被赋予了某方面的天赋,或是比正常人牛逼太多太多而被大多数人当成了异类,所以被定义为“精神病人”。这些“病人”需要被关注,也需要被了解和探索,也许这个群体就是未来社会进步的先驱者和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