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软的宇宙读书赏析 读后感(3)篇

真空不空,黑洞不黑,哈勃常数并不“常”。宇宙是柔软的,时空是可以弯曲的。科学一步一步从哲学分出来,而到了今天还有更多的未知在等着我们,拨开迷雾看到的不是清明而是更加的混沌,物理学和哲学又一次有相交集的地方。
从2015年一次偶然点开《科学史评话》听吴京平老师侃天文学史开始,《科学史评话》就固定成为了睡前读物,一长串的天文学家名字真是助眠能力一级棒[捂脸]之后想要读文字版,就开始搜他的书,没想到真的搜到了~《柔软的宇宙》这本书其实和我真的想看的《科学史评话》文字版不一样,这本书主要讲一些天文学的发展史,爱因斯坦的八卦()和更多的天文学家一步一步发现世界、发现宇宙的过程,中间穿插了很多天文和物理的科普,比如黑洞、虫洞、宇宙大爆炸等等等等,表述方式充分发扬了吴京平老师侃大山的风格,还是比较有趣的~但是有的地方还是比较难,里面的物理学公式原谅我有的记不住[微笑]
总体来说,这本书前半部分适合给学理科或者想要学理科的同学看一看,培养对物理的兴趣,后半部分科普难度变大,涉及的物理学和天文学知识比较多,建议学大物的同学看还是记不住…那就记不住了吧,多看几遍就好了[捂脸]看完以后再去看科幻小说或者电影,相信会有不一样的体会哦~
柔软的宇宙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2)篇读完这本书,内心被深深地震撼了,叹为观止,以往每读一本书,都会多多少少地附上一点自己的浅薄之见,或文笔或构思或人物塑造等等等等。但是,知识的匮乏让我对这本书不敢妄加评论,说真的,有些地方来回读了几遍都没能完全明白。在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我小心翼翼的斟酌着自己的措辞,唯恐对作者或诸位先驱带有了任何的不敬!
作为一个中国人,每当读到我国的科学家有了什么突破,总是忍不住满满的自豪感,这应该是民族自尊心,或说国家荣誉感吧,当然在科学上来说,这是狭隘的,虽然获得荣誉的是个人,贡献却是对全人类的。书里的科学家大部分都没听说过,当然,他们都是响当当的大人物,但是,至于哪些成就是谁创造的我仍然有些对不上号,或者对上了也记不住。通过作者的一些很通俗的讲解,让人脑补到了许多知识,进而对我们存在的空间有了一个模糊的认识,书中字里行间迸发的那些连珠妙语,让本应是枯燥乏味的科学理论变得趣味横生,引人入胜。
是啊,‘时间去哪了呢’?这是一个值得每一个人思考的问题……
在时间的长河中,从古老的类人猿到今天的现代文明(姑且这么叫吧),所能考证到的,也有几万年历史了,但是这一切放到宇宙中其实微乎其微不值一提,本来如果全人类能摒除己见携起手来,或许我们现在的文明程度会高得多,可是就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在这小小的地球上,我们上演了无数的厮杀和争夺,毁灭—重建—再毁灭—再重建,永无止休,由此人为的实现了一次次文明上的时光倒流。于是最后我们不得不用一个叫‘人性’的词为人类的这种行为编造一个完美的借口……
就在这一次次的毁灭中,流逝了无数的人才、科学家,他们是值得被永远尊敬和铭记的!
我始终认为:推动社会前进的就是那些为数不多的科学家们,他们著书立说、推陈出新,他们是文明的基石,没有他们的付出,就不会有我们的今天!而剩余的大多数人都是庸庸碌碌的平凡人,无论你是贫穷或富有,高矮或美丑……
柔软的宇宙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3)篇科学史这样讲才不枯燥~
虽然到现在也没搞清楚“时间”是什么,但有一个特点还是比较认可的:
“谁有速度变化的过程,谁的时间就变慢,因此看起来就年轻一些。”
也就是说,时间也是柔软的~
其实,万物都是柔软的,因为这样的世界、这样的宇宙,才那么有趣,那么有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