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书赏析> 正文

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读书赏析(3)篇

2019-04-23 14:15:12 读书赏析
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
作者:成甲
学海真的无涯吗?到底什么样的“知识”值得我们花精力去学?知识无穷无尽,但掌控这个世界运行的底层规律是有限的。你需要的是从海量知识中辨别出其中的“王炸”,一通百通!学海非无涯,知识有主次。为什么学习“学习的方法”,比学习本身更重要?世界这么大,而我们的智慧有限。只有掌握了更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在极为有限的时间里,把自己的认知水平比别人多往前推进一厘米。
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读书赏析 第(1)篇

很棒的一本书,干货多。第一次看,粗看一遍,有些内容没看懂,直接跳过去。第二次看时候,只挑感兴趣看,看着发现有许多问题没搞懂,现在重看第三次。越看越喜欢这本书,收获也越来越多。

接下来从两部分来分享这本书内容:

第一部分:概念解读

1.知识:能够改变我们行动的信息。例子:当你看完一篇文章或了解一个观点后,受到启发,改进了思考问题的方式或做事的方法,这个信息才是知识。也就是说:学习之后,你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是否得到改变了。

2.知识管理:通过管理知识提升我们的认知深度,从而改变我们的行为模式。

知识管理三个维度:

一是数据管理的维度(搜索,书单,文件,标签,归类!),

二是信息管理的维度(读书笔记,思维导图,理解,应用,内化!),

三是底层规律的维度(认知深度,知识串联起来!)。

3.临界知识:能够更广泛、更普遍地指导我们行动的重要而基本规律。通俗来说:少数的知识能够给我们带来关键的影响。

4.认知效率:认识知识,学习知识的效率。

5.元认知:元认知是对我们的思考过程的思考。

第二部分:问题&要点

1.为什么大多数人的学习层次上不去?问题出在哪里呢?

我们大多数人的学习层次一直无法提升,就是我们掉进了追逐技术效率的游戏圈套——我们越努力,跑得越快,要学习的新知识就越多。而这,让我们陷入了学习的“老鼠赛道”。

在老鼠赛道中,我们看起来一直在努力,可是其实是在原地打转。问题不是我们不够努力,而是我们把时间花在想办法提升“技术效率”上,而忽略了真正的重要的问题不是我们不够努力,而是我们把时间花在想办法提升“技术效率”上,而忽略了真正的重要的“认知效率”。

要跳出“老鼠赛道”,我们就要运用“二八法则”学习“临界知识”,从而提升认知效率。

2.认知一个新知什么时候最有效率?能解决当下的问题,学了有地方用的,难度适中的知识最有效。

3.到底哪些知识值得学?

(1)公共基础课:执行能力

(2)专业必修课:专业能力

(3)通用必修课:结构能力这里的结构能力就是指掌握临界知识。作者认为我们只有深刻理解底层通用规律,才对每个人都有巨大的价值。

方法:当我要解决某个问题的时候,主动去寻找可能会讨论这个问题的文章和书籍。去观察——作者用什么样的思路解决问题?在这个解决方案背后,是否有我熟悉的知识?我还能把这个解决方案的原理,应用在什么领域?

因此读书不在于多少,而在于你有没有通过读书重新认识这个世界,发现临界知识并把它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当中。

对于学习临界知识而言,首先是心态、方法和习惯的养成,其次才是具体的知识和技能。

4.学习临界知识需要具备两个心态底层

心态之一:绿灯思维

绿灯思维:当我们遇到新观点或不同的意见时,第一反应是:哇,这个观点一定有用!

与之相反是红灯思维:遇到与自己不一致的观点,第一反应是找理由反驳。

>> 真正做到绿灯思维却不容易,我们还必须建立一个更基础的认识,那就是:区分“我”和“我的观点/行为”。其实,我们之所以会习惯性防卫,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我们会把别人对我们观点的质疑,理解为对我们自己的否定。

>> 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就要明确“我”和“我的观点/行为”是不一样的——我的成长来自“我的观点/行为”的改进和提升,而别人对“我的观点/行为”提出意见,正是我们能够从不同角度获得启发和成长的机会。

>> 想要通过接触新的观点和知识快速成长,就要面对与自己传统认知不一样的地方

>> 所以,培养第一个底层心态——绿灯思维,就要积极地考虑新观点里有价值的地方。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有更底层的认识:区分“我”和“我的观点/行为”,不再把对自己观点的质疑与自己这个人绑定起来

底层心态之二:以慢为快

读书的目的是:打通知识的阻塞,实现融会贯通。

>> 快是结果,不是原因。想要能力提升得更快,不是说学习过程就要很快。相反,越是快速提升的能力,反而越需要下慢功夫。这一点,可能是大多数追求快速成长的学习者都没有意识到的。所以,作者讲的就是这个层面的心态:真正的快,是“以慢为快”。

>> 这种以慢为快、把慢功夫花在真问题上的方法,不限于读书,在学习的各个领域中都是相通的。所以,掌握临界知识,首先要在学习新知识时有绿灯思维,而在具体学习时,要有以慢为快的心态,把慢功夫用在真问题上,比如学习掌握临界知识。

5.那怎么提升学习能力?

(1)在想掌握提升学习能力的方法前,我们先搞清楚学习的本质是什么?

>> 学习本质上是一个改变我们假设的过程,因为我们的所有决策都是在自己的假设下做出的。

>> 思考肤浅,也是在某个错误假设指导下行动的结果。而学习,就是不断调整改变我们的假设,让我们在正确的假设下做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所以,学习临界知识其实也就是用更合理的假设来替代我们过去相对不合理的假设,从而让我们的决策质量更高。

>> 我们要追问问题的过程,而不仅仅是自己事后解释为什么。只有这样做,我们才能够知道自己过去的假设是否正确,并考虑应该如何改进,以便在未来以更正确的假设指导自己的决策和行为。所以说:向外求,不如向内求。

(2)提升学习能力 : 反思,以教为学,刻意练习

A、反思:提升知识掌握的层次

做事的顺序:做出假设——→采取行动——→产生结果

反思的顺序:观察结果(现象)——→研究原先假设——→反思校正假设

反思在学习的过程中至少起着三方面的作用:

(1)发现知识误区;

(2)促进已有知识产生新知识;

(3)检验学习的新知识是否用了起来。

请教达人,知识迁移,举一反三,就是学习、记录、思考、实践、反思、总结、链接、实践的过程。

(1)每日反思对标,其实是一个“打卡”的过程。

(2)每天反思对标同样的内容,是一个自我催眠的过程。

提升反思能力大概有三个方法:

(1)从小事反思,深入突破;

(2)把生活案例化处理;

(3)培养记反思日记的习惯。

B、以教为学

第一,因为要教别人,就会督促自己发现知识阻塞,进一步打通已有知识

第二,教别人的过程,是一个强化记忆和认识的过程。

第三,教别人之后,别人提出疑问、质疑和新想法,会增强我们的认识。

持续提升学习能力的三个技巧:记录、定期回顾与付费购买。

1.回顾去年今日

2.记录的时间跨度越长,就越可能让自己看到更深层的规律。

3.主动思考,挖掘看不见的关系。

定期回顾:

回顾,让我们能够在平淡生活中创造惊喜,周,月,年,回顾!

1.本周或本月的目标与期望是什么?

2.实际情况如何,比预期好还是不好?

3.为什么?

4.总结经验。在月度回顾中,还会做一个工作:将本月的新启发、新方法、新认识、新问题集中汇总起来。

年度回顾——检视基本思维方式和激发灵感。

五年以上回顾——探寻基本规律如何影响生活。

付费购买:一是学习内容的数量和质量;二是用于学习的时间。

提升学习内容的质量之“买书”。

增加有效学习的时间之“买时间”

C、刻意练习

>> 刻意练习,就是提升元认知能力的过程。

>> 刻意练习最关键的还不是掌握具体的临界知识,而是要改变我们的思考过程:有意识地应用更高级的心理表征解决问题,提升元认知能力。

刻意练习,必须关注两点:

1)抓住问题的本质进行练习

2)大量地持续练习发现和应用自己的临界知识

6.发现和应用自己的临界知识

(1)如何寻找?

①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入手,学习这个学科的重要知识。

②找到最重要的知识和原理的原始出处。

③尝试用更加基本的原理来解释这个知识。

④没有解释的时候,想办法寻找或者自己创造一个假设,并验证。

(2)如何应用临界知识?

知道与做到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我们要解决的最核心问题,怎样把临界知识真正的应用起来,解决知行合一的问题,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

1)、借助外部资源,掌握临界知识;通过对他人文章和观点等素材,进行自我有效的思维训练(界定问题,再分析背后的影响结构)。

2)、通过刻意练习来掌握临界知识是关键;刻意练习要关注问题的本质,要在不同的场景和时间里,重复应用同一个临界知识,进行大量的持续练习。

3)、最重要是在预知能力的应用;掌握临界知识来提升我们的预见性认知,提升对未来的预测能力。预见性认知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问题的界定:我们面临的问题究竟是什么?不同的人,面临同样的问题时,界定的总是完全不一样的。

作者认为,稀缺的预见性认知能力,将在未来竞争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临界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够帮助我们构建底层认知,进而提升实现预知性认知的能力。

要培养预见性的认知,更重要的是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多问“为什么”,掌握背后的规律,才能形成预见性。只有尽可能的掌握临界知识,综合地实践应用,才能在我们的能力圈范围内做出正确的、重要的决策。

7.用临界知识构建自己的能力圈。

能力圈是由你真正擅长并懂得的知识组成的,而且在这些领域,你比90%的人做的都好。

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读书赏析 第(2)篇

关于作者n作者成甲,「得到」APP“每天听本书”栏目说书人,被罗辑思维评为 “全国最会学习的人之一”。同时他还是白手起家的创业者,是北京京都风景生态旅游规划设计院的创办者之一,现担任常务副院长。此外他还经常受邀给众多著名机构,比如清华MBA、第九课堂、多角度沙龙、中国惠普、埃森哲、中国人寿集团等,进行有关个人时间管理、知识管理方面的课程演讲。关于本书n这是一本讲学习方法,讲如何管理自己知识的书。它将帮助你把零碎的知识打造成为高效的知识管理体系,构建你的学习竞争力,让所学知识真正变成你的资产,让学习成为财富积累的过程。一、什么是知识?n1.信息和知识的区别n只有那些能够改变你行动或者认知的信息才是知识,否则它只是信息。2.低水平的勤奋n努力但效率很低,进步很慢的学习,就是低水平的勤奋。比如,有的人读了很多书,上了很多培训课,但是能力仍然提升不起来。二、如何高效学习n1.两种学习效率n(1)技术效率n不断学习解决具体场景下问题的学习方式,归类为提升技术效率。在技术效率层面去解决问题的水平比较低。(2)认知效率n在解决任务的时候,不仅掌握了解决的办法,还弄明白了这类问题背后的规律,这种努力方式就归类为提升认知效率。2.一个观点,两个假设n关于学习方法的观点:多花时间去研究事物背后的规律,从规律入手进行学习,效率才会更高。这个观点是建立在两个假设基础之上。(1)假设一:世界上大部分领域,看似复杂的现象其实往往是由少数重要的规律决定的。也就是说假设复杂现象背后是简单的规律。本书也是建立在这个假设基础之上。(2)假设二:世界上各个事物之间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而是彼此相互联系、互相影响的。3.临界知识n通过学习和掌握少数重要但是影响广泛的规律,并以此建立的认知,应用在各个领域中,就能形成自己的跨界竞争优势。而这些能够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的重要基本规律,被称为临界知识。如果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优先主动地掌握临界知识,掌握事物背后重要的基本规律,那学习效率就会高得多。三、如何掌握临界知识n1.基本原则n掌握临界知识的基本原则是:要了解知识的可靠性和局限性。要确保这个规律是可靠,经过了广泛地验证,并且清楚这个规律的适用和不适用的领域。优先使用“硬科学”的规律。所谓硬科学,是相对软科学而言。硬科学是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这样的学科,而软科学是指社会学这类的学科。2.三个底层方法n(1)刻意练习n如果你要掌握某一领域的知识,那么你可以去寻求这个领域一流的导师,然后学习他是怎么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坚持这样刻意练习,往往就能够更快速地发现和掌握问题背后的规律,理解一点就通达一篇,从而极大地提高学习的效率。(2)反思n总结不是反思。反思是对产生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反思的实质是对假设进行校正。比如,反复思考研究当初做这个决策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是这样,当初的假设正确吗?n(3)以教为学n把教别人当成自己学习的过程。因为我们为了让自己能够教别人,就要做大量的准备,以防被别人问倒。而我们不去教别人的时候,往往就偷懒,没这个动力。3.三个学习技巧n(1)记录:记录和写下来是不一样的。一个好的记录,要做到两点:第一点,要记录整个事情发展的过程;第二点,主动地记录看不见的关系,而不仅仅是记录流水账。(2)定期回顾:一方面的原因是,时间一久,我们很容易忘掉学的东西;另一方面,很多事情发生的原因和最后的结果之间时间间隔很长。如果不去回顾,往往没有意识到这两者之间其实是有联系的。(3)付费学习:一方面是指通过“买时间”来增加有效学习时间;另一方面是指,通过买“高质量的知识产品”或“向专家付费”获得咨询建议,来提高学习效率。金句:n1.我们读的书并不一定是知识,只有改变了我们生活的信息才是知识。2.对于学习临界知识而言,首先要掌握的是底层思维和方法,其次才是具体的知识和技能。3.每个人都应当有自己的框架来安排自己的临界知识,不过,确实有一些重要的临界知识是通用的,比如复利效应、概率论、系统思考等等。4.你只有知道一个知识的局限性,才配得上真正拥有这个知识,如果你不知道一个知识的适用边界就每天用它解决问题,那这个知识对你而言就太危险了。5.有时候,慢就是快。你只有把基本功打扎实,才能快起来,在最重要的地基上面花时间是必须做的。

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读书赏析 第(3)篇

#2018年读书计划#NO.2《好好学习》

阅读的是纸质版,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是被封面吸引了,里面的内容更多是教你进步,一些方法论,但更重要的是行动。总结经验、反思、升华。

1. 保持每天两小时反思晨修——知识管理的高效输入;

2. 只有能改变行动的信息才是知识;

3. 提升认识深度:学习专业领域知识、多元跨界、一个人活成一支队伍

4. 把知识内化成能力——和已有知识进行联系,构想一个熟悉场景、构建知识网络,通过读书为未来获取新知识提供帮助、复利效应;

5. 真正的尊严是发现改进和成长的机会;结硬寨,打呆仗。提升学习能力:反思、以教为学、可刻意学习。

6. 更加谦逊、处理人际关系:价值在于挑战过去无法完成的事情;遇到困难不抱怨,全力解决;

7.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经验总结、反思、升华。

记录:主动思考;通过日记吸取教训、加速成长;定期回顾。

8. 坚持投入大概率、备份小概率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9. Why-how-what,从why入手,清晰思路,灵活头脑

10. 用最小成本试错,快速改进。模仿同级别最优秀的做法

11. 准备plan B 备用方案。

12. 持续高强度练习是提升能力的必由之路;具备不断质询、反思探索的学习能力,在持续的发现和自我否定中。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