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书赏析> 正文

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读书赏析 读后感(3)篇

2019-04-14 13:13:11 读书赏析
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
作者:郭建龙
本书作者以中国历代王朝为经,以现代经济学理论为纬,上至秦汉,下至晚清,详细梳理长达两千余年的中央帝国的财政制度之流变,分析历代财政制度之得失,力图从田赋制度、货币制度、官营经济三方面说明中国传统政治之兴衰与帝国财政状况密切相关。本书分为三部分,以中国历史上三次社会与财政的重建为划分阶段的标准。第一部分聚焦于秦汉到南朝时期,以汉武帝建立的国有体制,汉武帝、王莽的金融垄断,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土地和户籍制度为线索,解读这段时期的财政现象;第二部分以北魏的土地国有制改革为始,论及唐代土地国有制所引起的巨大混乱,以宋代金融改革引起的大崩溃收场;第三部分自元代政府试验性的财政政策起,随后论述明清时期的保守财政,以晚清财政近代化的努力和惰性为终。
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1)篇

大学虽然学了财政学,但是看完本书对于财政还是有了更多的理解。原本以为这本书会是类似《中国财政史》那样枯燥的教科书,但是读完比想象中的还要精彩。

如果把国家比作一个人,那么财政就是这个人身体里的血管,是这个国家健康与否的重要指标。对于中国古代社会来说,由于缺少很多现代的财政手段,所以健康的财政意味着收支平衡,任何导致收支不平衡的事都会导致这个国家的肌体出现腐烂,比如战争,食利阶层的逐渐庞大等等。这些因素就类似于血管的堵塞,甚至于血管里产生了癌细胞。所以在王朝的中后期,各种改革(放疗化疗各种疗)会出现,企图挽救这个朝代的国祚。如果成功,可能还会让国家得以续命,但终究免不了王朝更迭。毕竟,所有的改革,都很难从根本上解决这些系统性的问题,因为一旦触及到根本,原有的社会结构和秩序会被打破,食利阶层对于改革的阻力也会加大。

历史的惯性,使得现在的中国,还有某些古代财政制度的影子,很多现在面临的问题并不是新问题。但是现在比以前强大的地方是拥有了更多促进国家财政健康生长的“武器”。这本书对我们理解现在的中国财政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维度,以史为镜才能更好地看懂现在的中国。

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2)篇

《以史为镜 可知兴替》

周朝结束后,从秦朝开始,中国才真正统一,并正式进入封建王朝时代。为什么中国的王朝就超不过三百年呢?比如:清朝268年,明朝276年,唐朝加上武则天时期的15年一共289年,宋160年,隋朝37年,秦15年,即使盛唐强汉,那么大的帝国,为什么也挺不过三百年?

古今中外,对于一个集权制政府来说,只有两件事是它最关心的:第一,如何建立一套复杂的官僚制度,控制住社会;第二,如何从民间经济中抽取足够的财政收入,来养活这个官僚体系。不管是国有企业、公有土地制度,还是垄断货币发行,都是政府筹措财政的一种手段。当正规的税收不足以养活庞大的官僚机构时,政府就会想办法开辟这些新方法来获得收入。

所以,所谓的三大基础,实际上是三大敛财手段。中国的王朝衰亡,也必然是财政危机引起的失衡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才会发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3)篇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无意间翻开,被作者开篇吸引,旁征博引,借古喻今,读来,可开眼界新一届政府正在改革,但是也没有触及统治的根本即国企垄断,土地公有,印钞权。对于我们来说唯一的好处是,社会进步,普通百姓有了更多的生活选择,我们要抓紧时机完成财务自由,个人超越,希望国富民富,早日达到共产主义。

古今中外,对于一个集权制政府来说,只有两件事是它最关心的:第一,如何建立一套复杂的官僚制度,控制住社会;第二,如何从民间经济中抽取足够的财政收入,来养活这个官僚体系。不管是国有企业、公有土地制度,还是垄断货币发行,都是政府筹措财政的一种手段。当正规的税收不足以养活庞大的官僚机构时,政府就会想办法开辟这些新方法来获得收入。所以,所谓的三大基础,实际上是三大敛财手段。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