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瘾:让用户养成使用习惯的四大产品逻辑读书赏析(3)篇

《上瘾:让用户养成使用习惯的四大产品逻辑》
产品,这里就用微信读书举例吧!
一、触发,提醒人们采取下一步行动
你是个薪资一般、爱读书的年轻人,每月大约要读到8~10本书左右。假设每本书定价30元钱,一个月下来240~300元左右,这对你是一笔不太小的“负担”。
加上现在是网民时代,你也想使用一种新的阅读方式——电子书。(内部触动)
凑巧,你在朋友圈看到有人在做阅读量的测试,好奇心促使你点了进去,由此下载了微信读书APP。(外部触动) 这就是触发你使用APP的契机。
二、行动:人们在期待酬赏的直接反应
- “要让人们行动起来,需三个因素——充分的动机、完成这一行为的能力、促使人们付诸行动的触发”即B=MAT(B代表行为,M代表动机,A代表能力,T代表触发)
想读书是你的动机,手机店里充足、有wifi、手指能正常运动是你的能力。App store里面关于这个软件的好评、想法圈、免费书籍、读书时长排行榜等因素也是触发了你使用这个APP。嗯,接下来就开始了你的阅读之旅
三、多变的酬赏:满足用户的需求,激发使用欲
你这个星期在APP 上阅读了5个小时,兑换到10书币,排行榜排在了100位,这激发了你更想读书的欲望。你用在APP的时间越来越多,逐渐上瘾~
同时,你也得到了其他的酬赏,比如:
1、 社交酬赏:你写下一篇书评,许多好友纷纷点赞并在此下面留言,关注你的人数也越来越多,你得到了满足,于是更认真的看书写书评陷入良好的无限循环当中。且你很有可能交到你梦想中的BF或GF、结识一群friends或两三个bosom friend。
2、 猎物酬赏:这个APP有个想法圈的功能,可以看到好友在阅读书时写的想法或分享的好句,你为了利用碎片化时间不想错过书友的动态、想法就一直刷了下去,也得到了一些有趣的知识。
3、 自我酬赏:你读的书越来越多,扩宽了一定的眼界,对待事物越来越有耐心,心情越来越平静,你觉得过得很充实,因为书净化了你的灵魂,让它变得越来越纯粹干净。且你看书兑换来的书币基本上可以让你不要掏人民币就可以看完很多想看的书。
四、投入:通过用户对产品的投入,培养“回头客”
这里的书币规则让你觉得实惠,这里有很多你的志同道合的书友,这里有很多你想看却没看完的书,这里有很多你看也看不完的优质想法、书评……慢慢的,你对这个产品上瘾了~
上瘾:让用户养成使用习惯的四大产品逻辑读书赏析 第(2)篇有类书叫不看的书
一本书的书名,封面的设计。无不传达着作者的思想。
有一类书不看,举个典型案例:这本。
用户是傻子还是小白鼠?
看了这书公司产品摇身一变:迷幻蘑菇。用户的神经系统,顿时紊乱又兴奋,言行失去控制。三天两头不嗑两口就活不下去?
古时候,什么样的女子会去钻研“媚术”?
工具书不是没用,而是应避免“第一印象”过了头,“企图”太明显,把人往“目的”带。职场老油条能分辨。才毕业的小白,怀着满腔热血进入职场,发现并不是每家公司都是一个负责任的男友,不会帮你建立正确的社会观和工作观往往还做反面教材。
年轻人是一张白纸。
还未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判断力。往往会忽略“理论基础”,直奔“技巧”。一张张纯真的脸庞,一笔一划的认真抄写着“媚术”笔记。
一则新闻:某老师一年看了一千本书。
我的乖乖,一千本书呐。80%是工具书。这事是真的。转念一想,好素材。提供给作家,能写一本心理分析的书出来。
我有个朋友是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老师。
每天都有段子说给我幽默一下。我提议她去开一个公众号。把每天小朋友的日记、周记、作文都搜集汇总,一定火。
因为每一篇都是精彩的宫斗+穿越+霸道总裁+玄幻网络小说,偶尔还能夹杂一小段安徒生童话。
哈哈大笑过后,开始有点难过。
现代纯粹的人事物,犹如那疾驰而过的火车。
冒着黑呼呼的浓烟,轰隆隆的逐渐远去。
上瘾:让用户养成使用习惯的四大产品逻辑读书赏析 第(3)篇NO42#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
虽然是为了写稿子读的书,但却收获颇丰,几乎每一节我都做了读书笔记。一个产品是如何让用户从认识到接受再到频繁使用呢,这里作者举例深入浅出的都解释清楚了。
相比起普通的商业书籍,这本书还让我感到优秀的部分是作者强烈的道德观,他主张产品开发者本着让用户得到收获的想法去设置产品而不是单单让用户上瘾从中获取经济利润,这一点现在很多市面产品都做不到吧,本来智能手机上的交友软件,搜索引擎,以及娱乐游戏,都是为了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才得以流行的,但不知不觉人们却变成了他们的俘虏,是不是很可笑?我没有跑题,这本书讲了很多用户的上瘾心理,揣测的也十分准确,作为用户我会多加注意不被一些软件所绑架,若作为产品开发者我更希望为用户着想,设计出一些更优质的服务型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