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书赏析> 正文

追忆似水年华:在斯万家那边(第一卷)读书赏析 读后感(3)篇

2019-03-10 23:56:38 读书赏析
追忆似水年华:在斯万家那边(第一卷)
作者:M.普鲁斯特
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被公认为文学创作的一次新的尝试,开意识流小说之先河。小说以回忆的形式对往事作了回顾,有童年的回忆、家庭生活、初恋与失恋、历史事件的观察、以及对艺术的见解和对时空的认识等等。时间是这部小说的主人公。作者凭着智慧和想象力,使时间变得具体、生动、完美。它就像一首由多种主题构成的交响乐,爱情、嫉妒、死亡、回忆、时光,时而交叉重叠在一起,时而又游离开来,然而在宏观上,整个作品浑然一体,具有蓬勃的生命力。
追忆似水年华:在斯万家那边(第一卷)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1)篇

我在读书时,我的意识会同时把各种不同的情景展现在一种绚丽多彩的屏幕上,其中有隐藏在我内心深处的愿望,甚至有我在花园的角落里看到的外界景象,但我内心深处的最初想法,即不断运动并驾驭其它一切的少许想法,则是我相信我所读之书有着丰富的哲理和美丽的境界,是我希望把它们吸收,而不去管读得是什么书。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过去以及记忆的囚徒,过去就是一个无形的囚笼,但它与有形的囚笼区别在于,它使人自愿地沉溺其中,又似乎无所伤害,因此人们不会对它警惕。回忆往往都是无意间引起的,《追忆》中常常会出现这种情景,有如那无处不在的玛德莱娜蛋糕、那凹凸不平的鹅卵石、那引人注目的山楂树还有那各种碰撞的声响,蛋糕的味道能唤醒记忆的源头,众多的影像则支撑起了思想本身。

突然,往事浮现在我的眼前。这味道,就是马德莱娜小蛋糕的味道,那是在贡布雷时,在礼拜天上午,我到莱奥妮姑妈的房间里去请安时,她就把蛋糕浸泡在茶水或椴花茶里给我吃。

书中最让我感同身受的,是用数十页来描写失眠夜辗转反侧的联想,那种陌生又强烈的记忆占满了大脑的空间,其实这种情况我们每个人都难免会有,那些失眠的夜晚,脑中所想甚至比书中呈现出来的要多得多,然而跃于纸张,这种本就飘渺的思绪被语言化以后会变得遥远而清晰,仿佛那混沌之初一瞬间的电石火花。

每当我这样醒来,我的思想就开始活动,想要知道自己身在何处,却又无法弄清这个问题,而一切都在围着我转:万物,所有的地方以及各个年代。我浑身麻木,无法动弹,只能根据身体疲劳的情况,设法确定手脚的位置,以推算出墙壁的走向和家具的摆设,再现这身体所在的住房的结构并说出其名称。

童年里对母亲的依恋总是绕不过去的话题,贡布雷的影像掺杂了许多母亲的画面,这种画面伴随着我的无数个期待,临睡前母亲的亲吻,是一天当中最好的安慰,甚至于少时对斯万的朦胧怨恨也来自于失去这种温暖后的愤怒。

我上楼去睡觉的唯一安慰,是我躺在床上时,妈妈会来抱吻我。但她来道晚安的时刻转瞬即逝,她很快就下楼去,这对我来说却是痛苦的时刻。我虽然非常喜欢她来道晚安,却希望这时刻来得越晚越好,以延长等待妈妈来到的那段时间。

斯万陷入爱情的漩涡始于那朵卡特利兰花,卡特利兰花同样代表了爱情对他的束缚,他爱上奥黛特之后,跟她有同样的感觉,竭力使他们俩同心同德,在斯万看来是十分甜蜜的事情,所以他尽量使自己爱她之所爱,不仅十分愉快地模仿她的习惯,而且非常乐意接受她的看法,原因是这些看法在他的智慧中没有任何根底,只是使他想起她的爱,而由于她的爱,他才偏爱她的看法。

他在花店或珠宝店的橱窗前面,看到喜欢的一棵小树或一件首饰,就立刻想给奥黛特送去,心想他因此而感到的愉悦,如被她分享,就会增加她对他的脉脉温情,就立刻叫店里送到拉佩鲁兹街,这样他就能很快感到,自己仿佛待在她的身边,每当她收到他的一件礼物,他都会有这种感觉。

斯万对奥黛特怀疑之初的折磨、知晓真相后的犹豫、最后无奈接受的结果其实早已注定。他的怀疑带来了恐惧,他甚至想象对方意外身亡也不愿意承认自己了解到的真相,只能多次地寻求自我安慰,仿佛奥黛特坦白以后会让他如释重负,他对奥黛特妥协的话甚至欺骗了自己:

我对你感到气愤,不是因为你的行为,我既然爱你,就会原谅你做的一切,而是因为你的虚假,你愚蠢地弄虚作假,使你仍然否认我已知道的事情。你对我肯定并用发誓来保证一件我知道是虚假的事情,我又怎么能继续爱你?奥黛特,这种时刻对我们俩都是一种折磨,请你别让它再持续下去。你要是愿意,一秒钟后事情就将结束,你将永远得到解脱。

在真相确凿之后,斯万的痛苦包含着很多因素,不仅是对奥黛特的失望,还有恋爱欲望的消退,此处的刻画十分细腻,那种刻骨铭心的印象最口在一场睡梦中变得模糊,他只能在内心中大喊:“真想不到,我浪费了一生中多年的时光,我甚至想去死,我有了最最热烈的爱情,却去爱一个我并不喜欢的女人,这女人不合我的口味!”

当然,斯万和奥黛特最终还是走到了一起,因为我已经朦胧地恋上了他们的女儿吉尔贝特。弗朗索瓦丝也是贯穿整个回忆的重要人物,作为服侍过姑妈、母亲和我的纽带,她异常的灵敏并且能直觉地发现被掩盖的真相,在我对斯万之女吉尔贝特产生好感时,弗朗索瓦丝是最近的旁观者,至于我的这段感情到底如何继续,期待下一部。

追忆似水年华:在斯万家那边(第一卷)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2)篇

断断续续的看了两个月,序言是译者的一些想法和对本书的理解,看了序言以为讲的是那种偏哲理性的,看到后面才发现,描述的都是小主人公视角下的那个时代。最好看的就是斯万之恋了,从斯万第一次见奥黛特到如何一步步爱上奥黛特,因为爱情又一步步的不自觉的改变这自己。从热恋到平淡再到猜疑,斯万感到自己的爱情也许只是个自己幻想出来,当最后发现奥黛特不仅多情,还是个同性恋,斯万崩溃了,绝望的说出:我浪掷了好几年光阴,甚至恨不得去死,这都是为了把我最伟大的爱情给了一个我并不喜欢,也跟我并不一路的女人!爱情是两个人的事,一路才是关键,一路上彼此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改变着彼此,到最后习惯着对方,这样才是最好的。但是最后有点没看懂,为什么后来斯万会和奥黛特结婚了[抠鼻][抠鼻][抠鼻]

追忆似水年华:在斯万家那边(第一卷)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3)篇

卷一:梦幻开篇,散漫铺张、亦步亦趋,与百年前的巴尔扎克遥相呼应(不得不回想起《高老头》巨细靡遗的开篇);漫漶全篇的比喻和通感,“试图在自我深处摹拟”,让精神回归物质,因而得以在时间长河中完成对记忆的复得;卷一的重头戏在于斯万之恋,他以终极艺术鉴赏家的眼光苦恋奥黛特,用凡德伊奏鸣曲的连绵缠绕和佛罗伦萨画派的甘美神妙补足、美化并不完美的恋人形象,纯粹的、远离肉欲的艺术激情混杂着醋意病理性地流溢于他的血脉骨髓之中,实乃“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的垂范;普鲁斯特笔下恒常的忧郁总会连结着片刻的欢愉,爱而不得的孤独与爱慕本身回肠荡气的快感纠缠,正如山楂花兀自不语的甘苦兼备,亦如狡黠精灵的天成光色开尽诗意与粗俗的玩笑,可以预见这“犹如贝里尼画中温和、庄重”的欢愉即是这场追忆的意义。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