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罪(全集)读书赏析 读后感(3)篇

最喜欢的书之一,不过这个电子版排序有点问题,应该是《第七个读者》《毒树之果(番外)》《画像》《斯金纳之箱(番外)》《教化场》《月光的谎言(番外)》《暗河》《城市之光》《两生花(番外)》,那几篇番外都被堆到了《第七个读者》的最后,有兴趣的朋友可以通过目录自行跳跃式阅读。
从《第七个读者》到《城市之光》,方木每一部都在成长。
与后面几部相比《第七个读者》里的方木还很稚嫩,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大学生,和其他千千万万的大学生没有什么不同。也许只是多了点嗅出犯罪的敏锐,多了些分析心理的天赋,笨拙而坚定地保护着想要保护的人。这个时候的方木面对案情相对被动,可以说最后靠着意外才得以存活。只是,如果没有大学里发生的一切,如果没有那些痛苦与无奈,就不会有后来的方木。
《画像》里,经历过大学浩劫的方木变得有些阴郁偏执,可理解为PTSD。但他重视生命这一点却从未改变,即便有意识地自我保护,案情发生的时候还是会不自禁地去分析去判断,为了捉住凶手,更为了让别人不再因自己而受到伤害。这点,他与那个人截然不同。那个人,即方木遇到的强大对手,在许多年以后,这个对手的影子也始终笼罩在方木的生活中。方木“不适合当警察”也在这一部里初见端倪。
《教化场》,斯金纳实验的延续,人是可以被教化的,被奖赏,也被惩罚。在这一部开始成为警察的方木有了更多主动出击的力量和机会,透过一次次的“仪式”,直击幕后操纵着实验的那双手。结局与其说正义惩戒罪恶,不如说是因果如此。其实,即便没有箱子,也逃不出社会这座教化场。
《暗河》,看得最难受也最热血的一部。看到群体的恶凝成的黑洞,也看到了那即使燃尽自我也执着燃烧着的光。以前曾梦想当警察,现在也依旧对警察心存好感。方木,还有那些人,他们选择了不同的方式方法,殊途同归,践行了正义的力量。或许他们不是合格的警察,但的确是好警察。总有天光会穿透黑暗,总有那么一群人守护你前行。
《城市之光》方木的感情线与案情同步艰难发展...最初不理解方木作出的承诺,后来才领会到,责任,大多时候比个人情感更重要。人活着到底是不能只顾自己开心啊...这部的凶手与方木极其相似,方木并不是标准意义上的正面角色,他一直处在光与暗的边缘线,在光的这一面,他就是方木,若到暗的那一面,他就是“城市之光”。明暗一瞬间,善恶也是一线之隔。面对这道选择,方木最终给出了沉重而坚定的答案。
最后,我看到有人吐槽说怎么有好几个女角色都喜欢方木...我想说,有啥奇怪的我也喜欢啊然而方木是米楠的,这对儿比肩战斗的又虐又甜。
心理罪(全集)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2)篇世间万事、皆有因果、一丝执念、何为报?何于应?
书中对人性的刻画入骨三分,人性的复杂性,通过对他们的言行与心理描写,架构出他们内心世界形成的原因,从而让我们很容易理解,甚至能感同身受。看完之后感觉酣畅淋漓但又有点怅然若失,酣畅淋漓是在绝大部分的时间方木都可以通过科学的证据将罪犯绳之以法,怅然若失有时候证据并不是万能的,现实中可能很多罪犯还在逍遥法外。
但作者很聪明,法律制裁不了的作恶者,因果来帮忙!像暗河里面的梁老板和肖望,最后是在被方木造成的内部矛盾引起火拼而死,还有教化场里的杨教授最后法律没办法制裁他,但他却死在了自己儿子的手上。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
心理罪(全集)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3)篇完完整整的把每个故事和番外都读完了
心里还是紧张害怕的很
作者对于心理刻画场景描写都很好
经常会让人毛骨悚然和身临其境
故事的串联性也很好
铺垫很多 很多细节都是有迹可循
很多的犯罪都源于内心一点黑暗扩大
我觉得最不好的地方就在于
好像一点挫折和打击都会摧毁一个人
书里把人描写的太过于变态和脆弱
但是人性真的如此吗?
人可以自我排解的,也可以自我救赎的
那些心里变态的人
真的完全因为一些打击吗?
还是本性里的恶?
书中推理情节太弱
过于强调个人英雄主义
但是不可否认也是一部好的小说
丝丝相扣环环相接
在你对情节猜的八九不离十的时候
还是忍不住继续看
推荐,但是胆小慎之
毕竟我就有点睡不着了[捂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