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书赏析> 正文

漫长的中场休息(李安新片原著小说)读书赏析 读后感(3)篇

2019-06-08 05:26:15 读书赏析
漫长的中场休息(李安新片原著小说)
作者:本·方登
李安导演最新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原著小说。这是一个关于爱、勇气和忠诚的故事,一个年轻人终于在这世界上找到了自己的一席之地。美国国家书评人奖年度最佳小说,《美国娱乐杂志》年度十大好书,入选BBC本世纪最棒的十二本小说,辛辣讽刺的反战力作,新世纪的《第22条军规》。在阿尔-安萨卡运河战役中,比利·林恩所在的B班战胜了敌人,终于在这场漫长的战争中赢得了3分43秒的胜利。一夜间,他们成了美国的英雄。每个人都说着“我们感谢你们”,每个人都想和他们握手,记者争相报道,好莱坞要给他们拍电影,他们甚至还被邀请参加超级碗的中场秀。虽然在耳边炸响的不是炸弹而是绚丽的烟花,从他身边擦过的不是密集的子弹而是伴舞身上的亮片,迎面而来的不是杀红了眼的敌人而是流行乐天后碧昂斯。但有那么一刹那,比利觉得还是打仗好,总比被人当舞台布景挪来挪去爽多了。老天作证,打仗确实烂透了,可是他实在看不出这种无聊的和平生活又有什么好的。比利·林恩遭遇了人生中最大的挑战。
漫长的中场休息(李安新片原著小说)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1)篇

看完电影后,又来看原著了

战争用暴力得到和平,用杀人声张正义。一边是亲身经历战争的年轻军人,一边是导致战争的国民;一边他们是残暴的杀人魔,一边他们被捧为国家英雄;一次常规的任务,本能的救助兄弟,偶然的被拍到播放,他们被授予奖章,被利用开始了“凯旋之旅”,胜利确实能振奋人心,让骨子里胆小的人也挺直腰板,让内心狂暴的人更加疯狂,让不合理的战争继续下去。因为强,所以就踏入别国的领土伸张正义,让本国人感到安全,以一个个家庭的代价去换取一国的安定,凯旋归来得到的只是毫无意义的好听的话,没人关心他们的家庭状况,没人支持他们的电影,而表面上却满口的支持战争,感谢他们,崇拜他们,私下确是更多的冷漠,一些白痴的问题,没有一点点的尊重。这里让我看到了宏观与微观的对立,人们以为自己和这些人寒暄几句,握个手,说句话,就表达了自己的关心,对战争的支持,媒体更是大做文章,以国为单位宣传本国的精神,商人则不放过每个爆炸点,政治更是以此证明自己政策的正确,以得到本国人民的支持。但事实上,战争只有流血,只有悲伤,毫无人性,只有那些旁观者才在这里发挥自己的想象,大做文章,以自己的职业操守做着龌龊的事,却一点没意识到。一个拉拉队员与比利的爱情,也许才是正真的对于他们战争的“支持”,我惋惜这段美好的爱恋,也赞叹军队里兄弟的情深。在战争里,直面生与死的哲学,按阶段的做自己的事,剩下的,都交给上天。

再次回味这本书,有比利姐姐的悲惨遭遇,比利父亲的怪脾气,人们的冷漠,电影制片人的尽心尽力,商人的唯利是图,崇高的爱情,一条心的B班……等等。感受到了许多人的无奈和冷漠,如果国家是一个机器,那么这些大大小小的角色都在努力使这个机器转动,一个班的人可以很好的合作,但一个国家的人却暗涛汹涌,也许是人类不能突破150人的社交,不能更好的合作,才会那么冷漠,都觉得自己的工作神圣不可侵犯,但又喜欢凑热闹,喜欢被别人放在聚光灯下,一件本来是流血的事,也被拿来庆祝狂欢,涌入这个浪潮,却没思考为的是什么。生活难免被媒体潜移默化的改变,但只有我们知道我们经历每时每刻心里到底怎么想的,人类需要一个美好的愿景,让大家团结起来,一起把这个游戏玩下去,无奈的玩下去

小到个体的悲欢离合,柴米油盐,大到国家民族,矛盾又统一,我的愿望是,愿地球村早日成立,人类同心协力共同探索未知的宇宙,加快脚步

漫长的中场休息(李安新片原著小说)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2)篇

其实来美国之前,我就没对这个国家抱有多大的希望。自由,民主,平等,多元,尽是些漂亮的广告词,漂亮得就像方便面包装袋上的配图。二十个小时疲惫的飞行让我对这个国家的第一印象有些恍惚,许多负面情绪成群结队的都赶在那个时间节点把我吞没了,所以那一刻我甚至以为我在憎恨这个我还没来得急了解的国家。也可以说,这个现代文明的灯塔国不仅没有照亮我前行的方向,还让我对自我和周遭的认知产生了不小的困惑。最令我困惑的,莫过于美国人其实并不怎么关心你,但每次见到你总还是要问一句“你好么”,而你也只能回答“我很好”。可我并不好,尤其是我刚来的头几个月,何止是不好,我甚至有几次想着干脆再坐二十小时飞机头昏脑胀地飞回去。这种感觉就是很奇怪,你以为你获得了自由,你以为你融入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力,你以为你成了代议制民主最大的受益人,但其实所有的这一切都只是美好的误会。Donald Trump最终还是赢了,我的“红脖子”房东在大选结果公布后的一段时间里心情极佳,而我整个人就像是被上帝后入了一样满心耻感。有人说这标志着美国民粹主义要抬头,要依我看,民粹主义从来就没把头低下去过,而且不光是在美国,在欧洲,甚至在那个不可说的国度,都是如此。所以你是选择去伊拉克唱着国歌赴死,还是在客厅的沙发里边吃Doritos边看橄榄球,其实都是一样的。你们都是国家的好孩子,国家需要你出生入死你就乖乖的变成死亡名单里的一个名字,国家让你安分守己,你就老老实实的把薯片吃得满身都是。也许现实生活的意义真如《漫长的中场休息》里渲染的那样荒诞不羁,你只是个小角色,你以为自己的惊天伟业能感天动地,到头来你谁都没感动,甚至连自己都对此心生厌恶。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事就像一次不太起劲儿的手淫,做了很多努力,到最后得到的快感又太过虚假,最终反倒落得个失望透顶。这个时代就是这样,即便你老婆被你兄弟睡了可口可乐也是2块钱一听,我们都爱你,可没人心疼你,这也许是时代的错,但没人想过去纠正它,所以我们就这么错进错出的趟过一湾又一湾的浑水,任凭这趟时代的列车朝着谁都不关心的方向玩了命的驶去,再也没有回头路。

漫长的中场休息(李安新片原著小说)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3)篇

作为一个和平的坚定拥护者,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评价战争。它是一张网,里面裹挟着太多的东西,经济、政治、人文、情感、社会生存以及人类原始的欲望。我怎么能只因为看过几本书,就敢胆大妄为的对其进行指指点点?

战争,流出的是鲜血,撕裂的是疼痛,留下的是悲伤,长出的是新一轮仇恨。是什么引起了战争?是某些背后的人内心扼制不住的欲望,他们躲在温暖舒适的大房子里,端着酒杯,轻轻松松的就决定了几万、几十万、几百万人的生死,他们称之为为“国家而战”。真正流血的人在哭泣,而战争的得利者却在想着,怎么才能让战争中留下的残骸发挥出最后一点价值。

战场上的人比后方的人更悲惨吗?不见得吧,有的人被生活消磨的比被炸弹的留下的残骸还惨不忍睹,有的人早已是平淡生活中的行尸走肉,而有的人每天都是一次漫长的中场休息,为了疯狂而疯狂,爆炸后除了一地的垃圾什么也没留下。

生活本身就是一场战争。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