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书赏析> 正文

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读书赏析(3)篇

2019-07-03 00:55:22 读书赏析
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
作者:安德斯·艾利克森 罗伯特·普尔(Robe
本书是两位作者合作撰写的,一位是心理学家,另一位是科学作家。10多年前,我们开始经常探讨杰出人物和“刻意练习”这个主题,并在5年前开始认真地围绕这个主题写书。在那段时间,本书在我们两人的思想碰撞中慢慢成形,以至于我们现在都难以分辨,书中的哪一部分观点由谁提出。我们只知道,本书由我们两人合写,比由我们单独去写要好得多,也完全不同。
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读书赏析 第(1)篇

听了《终身成长》这本书,有两种思维模式,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固定型思维唯天赋论;成长型思维认为人的能力可以努力培养,其中提到了《刻意练习》,之前有读过,于是又重读了这本书。

《刻意练习》是著名心理学家安德斯.艾利克森博士和科学家罗伯特.普尔潜心多年年的研究著作,书中告知我们,不论什么行业或领域,普通人通过刻意练习,也可以获得杰出的能力。

很多人都以为“杰出”源于“天赋”,“天才”却说:我的成就源于“正确的练习”!这本书也为我们普通人提振了信心。

刻意练习要抛除错误的想法:基因的限制,只要足够长时间,足够努力,就会更优秀。

刻意练习需要刻苦的练习,但它不是天真的练习,埋头苦干,没有所谓的“1万小时定律”。

村里下了20年象棋的大爷可能比不上下了5年的年轻人。原因就是没有刻意的提高。

走出舒适区

在刻意练习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走出舒适区”,人们的各种技能,象棋,游泳,篮球,音乐,写作,沟通,学习能力,工作技能等长年没有进步,甚至还退步。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一直停留在“舒适区”。

人类的身体和大脑有一种偏爱稳定性的倾向,体内有个平衡系统,进行“体内平衡”。当身体的系统感受到压力,以至于原来的体内平衡无法继续保持下去,身体便会开始响应那些变化,目的是重新建立体内平衡。

运动员经常会使自己的肌肉纤维处于撕裂的状态,这样新的肌肉纤维就会快速的生长出来,肌肉会变得发达。这是利用了身体对体内平衡的渴望而推动的变化。当身体能轻松应对以前感到十分艰难的体育锻炼活动,它会再度感到舒适,改变也停止了。进步就是一次又一次打破身体稳定性,走出新建的舒适区。

刻意练习的的特点:

1、具有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

把目标分解,并制定一个计划,在达成每一个细致的小目标过程中,纠正自己的行为方式,解决面临的问题。

2、具有专注的练习状态。

3、练习包含反馈,纠正。

4、需要走出舒适区。

5、创建心理表征。

拟形于心,成竹在胸,心理表征的创建细节越清晰,细致,就能越有效的磨练技能;技能越娴熟,心理表征会越好。

刻意练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要寻找良师益友。我们知道,刻意练习的主要目的是建立一系列有效的心理表征,而在学习过程的早期,你的心理表征是初步的、不准确的,找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来观察你并向你提供反馈,示范正确的方式,提供有效的反馈,并且设计一些专门用来克服特定缺陷的练习活动,可以帮你更加迅速地取得进步。你将在此基础上创建起自己新的、更有效的心理表征。

如果没有找到导师,需找志同道合的朋友,成为一个小团体,相互鼓励,相互学习,将团体的同志情谊和共同目标作为达到你自己目标的额外动机。

刻意练习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持续保持动机是个重要的问题。

1.弱化停下来的脚步

>有减少干扰的固定时间

>保证充分的睡眠,并保持健康

>练习限制在一定个小时左右

2.强化前进的理由,动机

内在的渴望,成就感,自我激励,赞美

>和自己达成协议,跨越停滞点就放弃,也许不会放弃

>他人的认可,或崇拜

>成立或组成团体,志同道合,有清晰的目标,相互鼓励

从刻意练习的启发,通过刻意练习的方法,即使没有获得杰出的能力,但也能使自己变得更好,更强。

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读书赏析 第(2)篇

这本书最后参考的英文文献没看,也当自己完成了这本书吧。

这本书大概的中心点是:有方法的刻意练习人人都能成为高手。

印象中最深的一节是,有目的的刻意练习有四个原则:1有明确的目标 2离开舒适区 3定期的反馈 4专注的注意力

换个角度写个书评,这本书适合更适合哪些人去读?

我的母亲是一个童心未泯的大人,或者说他们那一代人心智都不大成熟,我很希望她能在我小时候看到这本书也许她就会有目标的培养我某一项技能,而不会因为认为很多事是天生的,当我一开始做不好某一件事就否定我,所以未来的妈妈们和已经成为妈妈的人一定要看看这本书,知道你们的孩子潜力是无限的。

《新生,七年就是一辈子》告诉我们如何让7年算是一辈子,这样一算,我们的人生可以活几辈子。如果你也曾经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思考过:如果当初……这样的假设句。这本书会告诉我们任何年龄段只要不放弃自己(客观身体原因不建议,比如成人练习体操),有方法刻意练习某项技术就可以到大师。so,这本书也适合迷茫期的大龄儿童。

我很欣赏文中的一句话:我们把“一万小时理论成为高手”当成结论在读。如果真的专注某一件事很长时间,效果不理想,难道要去责怪这本书?而不是不去思考自己的方法问题?这样的态度也不匹配“大师”这个词吧。

很抱歉我把这本书写出了浓浓的鸡汤味,但这确实是一本讲方法的鸡汤。

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读书赏析 第(3)篇

例如“一万个小时法则”,这本书提出了一个有意思的名称“刻意练习”。两者都是为了在某方面到达一定水平,求同存异,前者有其道理,双方并不矛盾,“刻意练习”则可以加快速度。

天才真的存在吗?是真的。

天才可以练成吗?可以的。

1924年,阿廖欣同时对战26位棋手,下的是盲棋,棋局中他不用眼看而是用脑看。

1980年,俯卧撑的世界记录是连续可以做10507个。

2017年,n多书友都年阅读量破百。

扯远了,其实这和刻意练习都没有很大关系,只是说明天才并不是一出生就是天才,后天的练习才让天才成功吓到人。即使是没有天赋的人,刻意练习越多,和天才的差距就越小,直到成为天才,这是勤能补拙。刻意练习就是具有特色的勤,特色在有目的的练习,有感觉的心理表征…

(为了沙发才写的么,未完…)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