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书赏析> 正文

卑鄙的圣人:曹操(全集)读书赏析(3)篇

2019-04-28 17:53:54 读书赏析
卑鄙的圣人:曹操(全集)
作者:王晓磊
历史上的大奸大忠都差不多,只有曹操大不同!曹操的计谋,奸诈程度往往将对手整得头昏脑涨、找不着北,卑鄙程度也屡屡突破道德底线,但他却是一个心怀天下、体恤众生的圣人;而且他还是一个柔情万丈、天才横溢的诗人;他还是一个敏感、自卑、内心孤独的普通男人。翻开本书,您将了解中国历史上这个独一无二的家伙,进入曹操尘封了两千年的精彩内心世界。
卑鄙的圣人:曹操(全集)读书赏析 第(1)篇

一直以来,都没有给这本书一个评语,内容也渐渐淡忘了。直到看完明朝那些事儿,又开始读易中天老师的品三国,记忆的深处才慢慢苏醒。

正如作者所说,卑鄙的圣人就是常人。魏武王也不过如此。虽有圣人之情怀,而不脱世人之俗;虽有卑鄙行径,却未泯仁爱之心。易中天老师总结到:曹操乃是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派,儿女情怀;阎王脾气,菩萨心肠。曹操是真实的,包括他的奸诈、狡猾、残忍、暴虐,都表现得从容不迫,落落大方,真诚而坦然。这实在是一种“大气”。“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曹操是本色,是英雄,也是奸雄,感谢这本书能够描述一个多面的曹操。

后附两段喜欢的话:

真正的勇者,不会畏惧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真正的智者,有着光明和仁爱的智慧,能看破一切险恶的阴谋;真正的仁者,磊落于行,悲悯于心,无终食之间违仁,颠沛亦如是,造次亦如是。

古之儒者,执著而不失变通,仁爱而不无刚骨。国家以何种法则治理本无所谓,重要的是使天下安、使百姓安。若一味把某种思想当做自己独霸天下的挡箭牌,还口口声声为百姓、为社稷,那就是独夫民贼!欲人之爱己也,必先爱人;欲人之从己也,必先从人。无德于人,而求用于人,罪也。人事为本,天道为末。

卑鄙的圣人:曹操(全集)读书赏析 第(2)篇

当年的曹阿瞒,后来位居丞相的曹操,先有谋士戏志才相助,后有荀彧安内,荀攸,郭嘉这些军师出谋划策,成就了一番伟业,但曹操我认为始终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从小时候与他父亲曹嵩作对被放回老家就已初现端倪了,为人霸道,卑鄙,冷酷,虚伪,虽是人性,但他将这些都展现到了极致,但不得不佩服他的睿智,能够了解人性并灵活的运用人性笼络人心这样的人才最可怕吧,邺城哭袁绍一达目的马上演绎完美转身,野心也是越来越膨胀了,同时,他的人生后段也是挺悲哀的,亲手摧毁了自己以前的原则,这就是欲望跟当时的传统冲突吧,而且能就算是谄媚的小人也能为他所用,历来有多少帝皇之乱都源于此;残杀追随自己多年的老臣,最后致使自己的子孙陌路相残,他的几个儿子我觉得都无治世之才,原因很可能是每个儿子都只继承了他自己的一部分秉性,包括他自己也是被称为乱世之奸雄;其实东汉从汉灵帝亲信宦官那时我觉得就已经没救了,后来的董卓乱京就算没有,但黄巾之乱终究是祸根,只会愈演愈烈,可惜的是最后的刘协虽有重振朝纲之心,但无权无势,就算有再多高洁之士想匡扶他也没用,例如许都之乱就算成功了又如何,国中之国被曹操围在中间终归没路可走,还好能安享晚年,前期就一囚禁之帝;乱世之争出了多少豪杰能臣,这样解读可能是对的,曹操后半生的成功耗尽了他前半生所结的所有善举,所以晚年才会感觉那么凄凉,连他的堂弟夏侯惇最后也开始畏惧他了,所以读完他很矛盾感觉就是一普通人,又感觉他乱世的成就让人惊叹,只是分我们自己能否看清自己的,放在我们自己身上自己做不到,还是如何?

卑鄙的圣人:曹操(全集)读书赏析 第(3)篇

曹阿瞒,一个心有天下,淡看日月星汉的人。胸襟如此广阔,却广为世人熟知其奸诈、卑鄙。归根到底在于他家最后篡了位,对于正统的史学者来说是不可饶恕的,于是口诛笔伐,杀人诛心。“天子式微,军阀割据,此时有人振臂一呼,扶持正统,群雄百应,完成中兴…”如果历史是这个样子,曹操可能就是第二个周亚夫,共和国忠诚的旗帜上面永远有他血染滴风采。历史与假设不同之处,在于他遗憾未完成统一,不妨设想一下,也许他就是想尽快完成统一,然后还政于朝,否则何至于自比周公。可惜的是赤壁之战惨败,统一遥遥无期,此时放权好比引狼入室,功亏一篑。长期割据征战,十室九空,为后来五胡乱华埋下伏笔。想到此处,心乱如麻,不由得恨起原来最爱的刘备孙权等人来。好一个曹阿瞒,让我进一步了解你吧!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