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读书赏析(3)篇

童年的记忆是最深的,如果童年又是多彩有趣,那回忆就愈发妙趣横生了。最有趣的是呼兰河小城里,萧红祖父的后花园,有树、有花,祖父带着年幼的萧红在这里种菜、除草。“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个黄花,就开一个黄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黄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的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飞走了一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市井生活百态,无一不足。富裕人家的,贫穷人家的,各有各的生活,各有各的滋味,迷信也好,愚昧也罢,一一呈现,仿佛看电影一般,一幕幕闪现。
呼兰河传读书赏析 第(2)篇语言功底扎实,描述的每一件事情、每一个人、每一个场景,都让你更深刻懂得栩栩如生的含义。萧红的写作能力让人不由暗暗钦佩,拍手叫绝。团圆媳妇的死更是让人悲愤不已。和好友谈起,感叹自己生活在不很重男轻女的时代,感谢命运[冷汗]。小城人,物质生活条件差,更别提精神生活,岁数都挣扎在贫困线上。过多的在意别人的看法,活给别人看,深度介入他人生活。冷漠自私,看笑话,愚蠢,矇昧。自己还没活明白,就先去对别人指指点点,岂不知,不定哪一天你也是被围观的那个。心疼小小年纪,仅12岁的团圆媳妇,未曾体会生活的丝丝温暖,就已命归黄泉。萧红还是幸运的,童年有知书达理的祖父陪伴教育,有蝶飞蜂舞的后花园,有不挨冻的暖房子。萧红也一定是敏感感谢的,想到她的婚姻爱情,又在31岁时,英年早逝。虽然可惜,但她也算足够幸运。
呼兰河传读书赏析 第(3)篇第二次看《呼兰河传》。
记得第一次看的时候,还是大一,稀里糊涂看完,对萧红的印象还在于她的语言很简单,却韵味无穷。做了读书笔记,简简单单记了几句话。现在再想,记住的东西实在很少,只记得小团圆媳妇的故事。
第二遍看完,是什么感受呢?《呼兰河传》写的是萧红童年时期的故事,故事清浅恬淡,从孩子的视角来写她的见闻,在一种单纯美好的氛围下,我们看到了爱,看到了当时人物质的匮乏,精神的贫困。记忆最为深刻的便是对那群做粉条的人的描述,他们住在摇摇欲坠的房子里,艰难地生存着。逆来顺受的人生,生来最大的愿望是吃饱喝足,然而这样的愿望也是无法实现的。从冯歪嘴子身上,我感受到了一种生命力,人生来就有的一种力量,北方人民生的挣扎。很想知道他和他的两个孩子结局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