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小说家读书赏析(3)篇

首先,翻译很差,太过生硬,书中犯了几处低级错误。如:凯旋而归。
其次,故事情节实在差强人意,不够引人入胜,单薄的情节竟能撑起一本书,不得不佩服作者拖沓的功力。
但是,总体来说,不惊喜也不失望。
正式书评如下:
《孤独的小说家》去年翻开看了几页,最近才一口气读完。依旧是日本文学典型的碎碎念,平淡的故事情节,琐碎的叙事手法,但或许正是这样简单直白、平铺直叙的故事才能最真实的展现人生常态。(也许是我已经习惯了日本人的“闲言碎语”)
男主人公耕平应该是很多人的缩影,生活困顿,中年丧妻,独自抚养儿子长大,一位作家作书十年却销量平平,甚至成书都被削减出版数量。丧妻之痛,久久不能愈合;遭遇作家的瓶颈,再写不出新意,常常否定自己;第一次入围紧张激动的心情,等待的结果却是收获失败的气馁和不甘。 但作为男人,为了家庭为了生计,不能轻易放弃,也不能丧失对未来的希望。生活的重担压在他一个人的肩上。即便是眼底尽收了人间的悲欢离合,却也只能空叹一声,无可奈何。
故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共有两幕,第一幕是在耕平作书十年,时常气馁苦闷,在儿子的鼓励下振奋精神坚持不懈的书写,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第一次入围了最受国人瞩目的文学奖提名,在揭晓获奖人名单之前对着所有帮助他出版支持他写作的伙伴们说了这样一段话,让我不禁泪目。
耕平缓缓说道:“虽然还不知道结果如何,但今晚能和各位一起等待结果公布,我真的感到非常荣幸。这十年来,我的书一直销量平平,但你们不但没有抛下我,还一直给我出书,对此我真的非常感激。虽然我真的很想这次一举拿下直本奖来回报各位的恩情,但即使没能拿到,那份感激仍永不会变,真的非常感谢。从今往后,作家青田耕平就拜托给各位了。”
抛开历史问题不谈(政府的过错有时不应该推脱到被左右的人民头上,此处评论望各位爱国人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勿存偏见)。大部分日本文学作品中都呈现出日本人骨子里的谦卑、努力的态度,以及时时刻刻不愿拖累他人的原则,这一点的确让人受教。
一个人的成功,除了自身的毅力和拼搏之外,往往还有很多外在因素,你所得到的每一种来自生活的馈赠,其实都包含着他人无声的付出。在喜悦来临的那一刻人们往往会忘记这一点。所有人都有机会成功,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懂得感恩。耕平将自己交托于他人,是一种信任,也是一种责任。
另一幕是在冬日的傍晚,耕平和小驰父子二人,看到车祸去世的久荣留下的录像,相互依偎痛哭流涕的场景。故事中天边烧的火红的夕阳,映照着亲情寄予人生的美好希翼。
故事在耕平获奖的新闻发布会处戛然而止。多多少少使人有了些许不适。但孤独的、坚持的、努力生活的小说家,终于凭借自己的创作和执着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物质上的满足,终于不再因为生活的艰难而惶惶不可终日。结局已算圆满。
耕平,像一株如万千草木一样平庸无奇的无名野草,不知山雨何时来,不知日暮何处落。面对着生活的无力,默默的挣扎着。也有着似野草般强劲的生命力。面对失意,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爬起,和儿子相互搀扶,从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厚积薄发,成为一届震撼文坛的获奖人。平淡无奇的故事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在轻声细语诉说着,人生的希望,总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我想成功之所以为成功,是因为它的来之不易。追寻成功,注定是一条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孤独之旅。在这条路上,有欢笑,有悲伤,有雀跃,有失意,有夜郎自大,有妄自菲薄。
汪国真说过,“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孤独的跋涉者,请坚信,竭尽全力守护着的人生终究会拥抱所有的苦尽甘来。
孤独小说家读书赏析 第(2)篇2016年45/45《孤独小说家》n这本书意味着我今年的flag终于保住了,虽然我还是继续把今年读的书清完,但好歹没有保底压力了。今天有同学和我说“兽兽我一直在看你的书评”,真的很谢谢大家两年来的支持,两年过去了,我虽然挖了很多坑,但是flag并没有倒,读书群也没有解散哈哈哈哈。真的很感谢大家和你们每一句鼓励的话。接着说这本书,中年丧妻的小说家青田耕平带着儿子生活,作品卖不掉,又时常想念过世的妻子,真是个可怜虫。石田把中年男人带孩子的苦涩和无助描写的十分到位,比如无论怎么努力都做不出来妻子饭菜的味道,比如察觉到孩子的早熟只能默默心疼。而作为作家作品不加印为生活奔波,则是烟火气里弥漫着的苦涩。小说一波三折式的构建情节,穿插着青田的相亲故事,却在获得大奖最高潮处戛然而止,倒也十分有趣。妻子死亡的秘密也在这时揭开,原来不是自杀,她在最后一刻都怀着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耕平也在这一刻彻底放下了过去,不再挣扎和纠结。从迷雾中走出固然美好,但扪心自问我们真有这个把握吗?真有青田耕平即使不如意也不放弃的坚韧吗?特别是第一次与大奖擦肩而过,失落嫉妒的情绪陷阱,真是针一样戳心啊。即使前方依旧是沉沉黑暗,我们也还要继续前行,说不定梦想就实现了呢,对吧!
孤独小说家读书赏析 第(3)篇一个小说家把自己的写作生活烩成一锅粥,让读者看看,真实的写作生活是什么样子,喜怒哀乐贪嗔痴,作家也不能避免。作者自传性质的书,没有故事性冲突,时间缓缓向前,读起来反倒更加真实。印象较深的地方:文中提及,一部作品,只要有一两句核心句子能说明想表达的东西就好,那么这本书的核心句应该是:在生活苦不堪言的时候,在人生失去方向的时候,在厌恶一切的时候,无意中拿起一-本书,它能推你一把,让你迈出新的一步,让你产生重新面对社会的勇气,连一本滑稽可笑的书里,也有拯救生命的力量”。这本书拥有这种力量。这种力量隐藏在只言片语的表达中,可以看出。主人公与大奖擦肩后,重新振作;发现更有才华的作家后从嫉妒沮丧到重新拾笔。日本的作品都带着一种不紧不慢的悲观气息,从川端康成到村上,这像一种文化气质,或许是日语表达翻译成汉语之后的语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