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书赏析> 正文

牡丹亭读书赏析 读后感(3)篇

2019-07-09 00:36:29 读书赏析
牡丹亭
作者:汤显祖
如果认为古代人的爱情迂腐,那么且来读读《牡丹亭》吧,这里有你不曾了解的古人生活。作家白先勇曾玩笑说道:古人的后花园是最危险的。“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牡丹亭》里演绎的正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古代名门闺秀,进了后花园看到宜人美景,就开始蠢蠢思春,然后就邂逅了一段生生死死的爱情……一曲《牡丹亭》,写尽了天下痴男怨女的缠绵心事,连《红楼梦》里的林黛玉也读得“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牡丹亭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1)篇

《牡丹亭》是中国戏曲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过去我们总讲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似乎在中国古代戏曲创造方面,元曲是不可超越的,不可不提的是“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以及他们的代表作品《窦娥冤》、《墙头马上》、《倩女离魂》、《汉宫秋》等,除此之外还有著名的王实甫,一曲《西厢记》就足以使他不亚于“元曲四大家”。令人意外的是,作为明朝中后期的汤显祖却是例外。

        汤显祖进士出身,是明朝的官员,只可惜生在了万历年间,因看不惯官场腐败和豪强权贵而遭到排挤贬官,终于弃官归里。家居期间,一方面希望有“起报知遇”之日,一方面却又指望“朝廷有威风之臣,郡邑无饿虎之吏,吟咏升平,每年添一卷诗足矣”。后逐渐打消仕进之念,潜心于戏剧及诗词创作。在他多方面的成就中,以戏曲创作为最,其戏剧作品《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其中《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当然戏曲创作也借鉴了当时的小说。

        如今《牡丹亭》已经与《西厢记》、《窦娥冤》、《长生殿》合称为“中国四大古典戏剧”,诸如京剧、黄梅戏、越剧、川剧等诸多剧种,都改编上演了这出经典之作,然而这都是从昆曲中借鉴和移植而来,《牡丹亭》原名《牡丹亭还魂记》,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最早就是出现在昆曲当中,而且目前已经广泛流传在国际上了,例如《游园惊梦》一折就经常在电视媒体里传唱:“【商调】•【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读剧本不像读小说和散文,它有它的特点,有文言,有口语,有诗词,有曲牌,有情有节,有折有韵,尽管有时会有些吃力,但给我的总体感觉就是一个字“美”,虽说故事是有些荒诞神话,充满了封建的伦理,又有一些情色描写,但总让人感觉到处都是美,字美、词美、曲牌美、意境美,总是那么的让人悠然舒畅,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受了昆曲的影响呢,或许也只有古典优美的、历史悠久的昆曲最能恰如其分地体现出《牡丹亭》的这份内涵和情怀吧!

牡丹亭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2)篇

这本书我是听完了,感受是什么呢?后花园中的伤春情怀,牡丹亭里的甜言蜜语,梅花观下的姽婳怨人,伏几一梦,梦成悲谶。可怜玉女惊春梦,花落成疾葬花荫。此去难回,三载白驹。谁料得,世上真有个柳梦梅,拾得卷轴,能仰玉容。戚戚惨惨红颜泪,感得阎君放魂回。此后岳人高升,愚夫高中,亦不免皆大欢喜一回呵!真真一场好梦。从头至尾,绮丽诗词似那江柔肠碧水,灌了听众迷津之心,好不动人心弦。恰逢今年我们的期末考正考到了作者汤显祖的这折《牡丹亭》,所以不免对此有莫大兴趣。今我读完了,固然沉浸在这“花落花开飞满天的幽兰之会,但我更佩服的是作家那夺得天工、泣得鬼神的文笔。愚切以为,这虽写的是古人神奇的爱情故事,但作家本意是批判当时吃人的封建礼教。此剧文风酣畅如斯、思想又成熟至此,难怪几百年来仍熠熠发光,经久不衰。值得所有中国人一读!

牡丹亭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3)篇

紧着今天一口气读完了整本,读书真是一种愉悦的享受!

这本书读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难就难在汤老先生运用了大量的典故,诗词,我也是在一知半解囫囵吞枣中读完了。如果有人能理解这本书十之八九的诗词典故,那么他的文学功底非常深厚!

其次,汤老先生简直就是行走的古文献大全,那么多诗词典故随手拈来也罢,他则是活学活用,把千字文用来形容石女的一段经历真是让人拍案叫绝!诗词上也是,拼拼凑凑的古诗句也愣是组合的那么贴切,这个写法倒可以插科打诨运用到今天的写作技巧上。

额外说一句,每一处戏后面的诗词让我觉得自己就是个彻彻底底的文盲!

多读这样的书能增加我们的语感美,里面有很多句子读来让人唇齿留香回味不跌。建议看到此书评的朋友们也去听听昆曲《牡丹亭》,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才会更立体的理解临川四梦之一《牡丹亭》。

  • 又见牡丹亭
  •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