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书赏析> 正文

大清相国读书赏析(3)篇

2019-07-09 00:40:16 读书赏析
大清相国
作者:王跃文
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多次力荐、讲述一代名相陈廷敬铁腕治吏的长篇历史小说。本书塑造了以陈廷敬为主要代表的大臣群相,反映了一个特定历史境遇中官场人物的人格、道德和行为的艰难选择,再现出三百多年前的官场风云。小说着重刻画了清代名相陈廷敬曾这个历史人物,陈廷敬原名陈敬,二十一岁中进士,因同科进士中有两个陈敬,顺治皇帝给他赐名廷敬,从此声名鹊起士林。他从晋身官场之日起,就同后来权倾天下的明珠、索额图恩怨难断,又遭遇徐乾学、高士奇等康熙心腹的明争暗斗。君王如虎,同僚似狼。陈廷敬如履薄冰半辈子,慢慢悟透官场秘诀,终于建功立业,名垂青史。他入仕五十三年,历任康熙帝师,工、吏、户、刑四部尚书,至文渊阁大学士、《康熙字典》总修官等职,最后老死相位。
大清相国读书赏析 第(1)篇

2018年读书计划NO.21

        相国这个职位真真是一个万人向往之位,有多少人对这个职位虎视眈眈,又有多少人为了这个职位不惜践踏别人的鲜血。权利的诱惑是巨大的,有了权利,金钱、名誉便会随之而来,你想要的一切便也会随之而来,所以那炙手可热的职位,便成了抢手的热饽饽。

        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对于权利的追求永远都是不变的主题,即使是手段也不过就是随着时代略有变通而已,细细思来也是如出一辙的。所以,权利对人的影响,人对权利的欲望至始至终都是不变的,欲望与权利无论何时都是不可分的一对好朋友。

        “等忍稳隐”这四个字就是陈亭敬一生的写照,他年轻时刚正不阿,眼里不容沙子,却屡屡挫败,之后,他学会了做自己能做到的事,做自己有把握的事,有些事虽然他知道不对,却不能去揭露,有些人明明是坏人,却还得帮其周全,所以他只能等只能忍,再后来,他竟然成了连环参人案的背后推手,成功的参到了那些贪官坏官,也保住了那些刚正不阿、清正廉洁的好官。最后,在他老时,他用一个隐字,保全了自己一生清誉,安度晚年,最后名垂青史。

         这四个字,即使陈亭敬一生的写照,也是一本深刻的为官之道的厚厚的书,有些人只看到了书名,有些人只看了书目,有些人读了第一张,有些人读了全书,所以我们就看到了不同的人生。

大清相国读书赏析 第(2)篇

等、忍、稳、狠、隐识时务者为俊杰、避免锋芒毕露——这是:

       康熙朝名臣辈出最后鲜有的几位得以善终的长青树之一陈廷敬的五十年宦海生涯的做官心得

        本书再现了三百多年前康熙王朝的官场风云,虽是历史传记,不过读来却也不枯燥,读到结尾处还觉意犹未尽,国家领导推荐的读本的确不错……[微笑]

       清官多酷,陈廷敬是清官,却宅心仁厚;好官多庸,陈廷敬是好官,却精明强干;能官多专,陈廷敬是能官,却从善如流;德官多懦,陈廷敬是德官,却不乏铁腕。 评价中肯,值得后世景仰,在那个特定历史时期能做到他那样就是好官了,大可不必吹毛求呲的[呲牙]

大清相国读书赏析 第(3)篇

做官,贪财只是小贪,贪权贪名才是大贪。晚年的陈廷敬,老狐狸附体,已经被权位鬼迷心窍了。幸亏他看破红尘,归隐而去,不然又和共事的贪官有什么区别?守着清廉之名,与贪官和平共处,相处甚好,这是君子的耻辱。

张居正自以为通达权变,瞧不起海瑞,最后不还是人亡政息吗?和贪官做朋友的清官,不是隐忍的谋士,就是黑白不分的乡愿。

资治通鉴里,有一段话我印象非常深刻。东吴灭亡以后,评论江东的士人。有人把当时的宰相评为上品,另一人反对:“在乱世归隐的才是上品。”

陈廷敬能主动放弃相国的名位,我觉得升华了主题。历史上,太多读书人为了名位丧尽天良。

等忍稳狠隐,说到底,就是维持一个读书人的本色,不同流合污,不管是外在还是心灵,都清清白白,不贪财不贪名。

子曰,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最后归隐的陈廷敬,又恢复了最初求学时的书生本色。其实,他一直没有失其本心。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