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读书赏析 读后感(3)篇

终于看完 白 �� 原 了,写一下短评。
第一章:连续死了六个女人,第六个算是有了希望但是还是逃不过最后的逝去。本以为会有好转……还好故事开头就已经说了有七房女人先定了人数,越往后看真的觉得故事浓厚的封建思想让我冒出一身冷汗。然而对于当时女性的身份地位来说,真的不是想象中的低微,仅仅一个生娃工具,通过货币财物就能解决的问题,越看越难受啊。
第二章:吃完饭回来继续看,“姐夫”圣人般的存在,而嘉轩误打误撞地发现了“圣地”,小说越来越吸引我继续往下阅读,但是由于长时间阅读,感觉会很容易带入情景中,慢慢去反思考现实与小说中的故事相关思考。不过,由于被当时的封建思想还有自身所处的环境,白嘉轩似乎半懂不懂地继续生活着。突然想感叹一下,小学的时候看文章看小说却没有这样的思考这样的评价过人物,一个人尚未有成型的思考物的时候,应试教育给我们固定的思考模式真的不是每个人都能适应的。
第三章:终于盼到了第七个女人跟嘉轩开始产生了故事。对于仙草这个女人,在章末里清新自然地说死了也心甘注定是跟前六个女人有截然不同的故事产生。而对于白嘉轩巧妙而且机智的换地以及配上冷先生这么天然的好演员表演出来的一段戏子,我表示很欣赏。对于鹿子霖一家的反应以及对地界的所做所为都可以看出来他们心里的小心机。只怪小说太吸引人往后继续阅读。
第四章:白嘉轩的厄运似乎结束了,种起了罂粟,生了两个娃,无论是事业还是家庭都很成功。对于朱先生在解决那六分地引起的斗争的问题上,显得游刃有余,而冷先生的态度给我也是处于良好的状态。对于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我还是觉得很舒服的,看着就很舒服,给一个更高层次的评价就是:身临其境了吧。
第五章:第五章分开了两部分来看,一部分在公交车上晃荡地看剩下一部分在自习室里看完。黑娃一个人和兆鹏兆海以及孝文孝武比起来,他们的兄弟情节似乎给黑娃是一个很直面的影响因素;在这方便独立思考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或许比他们四个更强。看到他们三个在性启蒙方面竟然是牲口交配的,可想而知当时的旧社会是怎么个形容也是欲语难言。
第六章:鹿三这个角色在第一章里面的介绍就很单薄,也设想过在之后的故事里面会有详细介绍他的身份地位,果真如此。考完科目四继续往下看:通过《乡约》规范统一管理,看到每个人的生活都有所改变,文明程度也会变高,这是一个值得学习的地方,可是在这个科技发达的时代里面,人的素质道德修养却不及以前那样自觉严谨,反而会有一些让人三观颠倒的事情发生,是很让我们去注意去思考的。
第七章:第七章最后用钱解决的问题,其实滋生了许多腐败贪官,这样看来乡约的原则也就被忽视了吧?对于和尚的走位是去到哪里去做什么也没有什么关系了;念在白嘉轩和鹿三的多年交情,爽快答应去干事的鹿三,急切救助鹿三的白嘉轩,这样的兄弟情是很难得的,嘿,my friend!
第八章:由于第八章是回到家断断续续地看,不少剧情都断断续续地拼凑起来回想,不过这样也好,每看一次都是一个小篇章的故事,也就是说一个大章分开几个小章看是没有问题的嘻嘻
第九章:电子书的一个好处就是当不知道一些专业术语的时候不需要自己百度直接点开别人留下的想法就可以看到了;黑娃上了郭举人的小女人之后的生活颇有阿Q的生活,还有黑娃与有夫之妇发生关系的肉文写的真的很佩服陈忠实先生,描写的淋漓尽致。之后跟黄老五打长工的画面有点像一部西语短篇小说—盲人领路童里面的Lazarillo,颇有相似之处。陈先生把黑娃和小女人发生关系的画面写得相当刺激,而到了最后黑娃对小女人负责的态度还是很不错的,至少不是粤语里面的:食完就算。
第十章:终于看到了第十章,又看了一遍不一样的肉文,这种赤裸裸的还原描写,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来说是颇有争议的。然而在文中会很容易看到婆婆对儿媳妇的训斥和嘉轩对儿子的教育是截然不同的;果然鹿家的那本经更加难念。
第十一章:兆鹏不喜欢冷先生的女儿,一直不回家是比较倔,他的爷爷跪求他回家可以说是兆鹏不孝,可是最根本的还是父亲强迫兆鹏和冷先生之女成婚这个原因才会有后面的故事发生,如果要喜欢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人,和对方在一起生活的滋味肯定不好受。封建的思想封建的仪式其实是有存在的,这也是兆鹏离家出走的另一个原因。到了最后有三个要饭的当了替死鬼说是白狼,想想当时地位等级分化还是很严肃的,人穷就要挨打?人丑就要多读书?到底道理还是有的,不过实有片面之词。
第十二章:对于朱先生这样自带正能量的人,而且廉洁从政,很受人尊敬;有志者事竟成,后来是如何发展还有待慢慢阅读下去。朱先生的话中有话还是挺有趣的;接受过教育的白灵挺会注重大局的,回的话都很合理。看着一个时期过去了另一个时期生起,跨度稍微大了一点,毕竟本人历史知识不足,所以很难接受到国共时期的历史背景的讯息。不过是时候到下一代来搞搞事情了。
第十三章:看到几个有为青年轰轰烈烈地搞革命,一要引起共鸣二要有所改变,百灵 黑娃 兆鹏等人都参与其中,慢慢抛弃了封建思想。历史不太好,当谈及革命、国共关系的时候,是有点懵。
第十四章:其实看不太清楚,多亏网友的想法,大致如下:1、国共分裂,鹿兆鹏险被国民党抓捕;
2、国共分裂,土地分配未实行。田福贤重返白鹿原,拜见白嘉轩。白嘉轩拒绝出任第一总乡约;田福贤借用白鹿原戏台,召开白鹿仓乡民大会,杀害农协会成员,贺老大咬舌表忠心。
3、白嘉轩重修祠堂,垒砌断碑,修复乡约碑文,孝文主持祭奠仪式。
4、鹿子霖官复原职,召开白鹿村集会,批斗农协头目,白嘉轩下跪救人。最后“白兴儿”和“田小娥”当替罪羊被批斗。
第十五章:主要讲的是黑娃躲避了大家,然而趁虚而入的鹿子霖竟然把黑娃的妻子小娥给日了,很佩服陈忠实先生生动的肉文描述,写得炉火纯青啊!小娥为了其丈夫不惜出卖肉体,狗蛋悲催但又活该的处境,鹿子霖这个人设,可算是又有了新的发展了。
第十六章:对于信仰不一致的两个人,但是又对对方有着一种情怀,百灵和兆海这两个活生生的例子摆在面前却是有点无可奈何。而和平才是最重要的,故事情节开展到这儿,两人思想上不能产生共鸣,三观不一致,在一起还是很痛苦的。
第十七章:白嘉轩对他的长子施以酷刑,其实是很有榜样的示范;照着族规来办事,一个家族能有如此庞大,家族族规的设定也是很有作用的。小娥为人本是善良,确实是,害了一会儿人,心里确实不踏实,章末里小娥和鹿子霖的心里描述可是截然不同,可是,话说回来,如果小娥自己本身不去做事情,不理睬鹿子霖设好的诡计的话,内心就不会这么痛了,可是自己也跟鹿子霖搞在一起,善良一词用在她身上未免有点道德绑架之意。
第十八章:感觉像是穿越,一下子就回到了原来那种熟悉却又陌生的西北风土人情以及白家鹿家的恩怨情仇,对于孝文这个人设,毕竟被之前的事情所麻木了,原来阳痿的状态因为不要脸现在重振雄风,陈忠实的这部作品很是不错啊,还有求雨那一部分,可算是大开眼界!
第十九章:一念之间,白孝文又重新做了一次人,鹿子霖狡猾的味道愈来愈浓。对于陈忠实先生笔下的尸体描述可谓生动了,隔着屏幕都能闻到尸臭的味道。
第二十章:通宵了,连续四小时看小说,章评下不来,不过有了发现,对于故事的发展,作者的描述有点草率了。
第二十一章:大拇指芒儿从一个娴熟工匠变成了土匪,好人变坏人的原因殊不知原来是因为一个女人,抛弃教育背景,就单凭做事情的冲动鲁莽可以说是其中的一个导火线了。
第二十二章:稍微勉强的情节带入,难以产生共鸣,不知道为什么不太感冒本章要点。
第二十三章:作者频繁使用倒叙插叙的叙述手法,高超之处在于能使故事情节灵动而不错乱,而且这样时时穿插使读者回忆前面的情节,对故事的印象更深刻。另外,对后面的一些事情提前说出结局,却更让人想知道其中曲折。
第二十四章:经过一次次的失败,兆鹏愈挫愈勇,总结经验,探清局势,揣度敌人心态,终于做成一件大事。
第二十五章:白嘉轩身为族长,当之无愧,能担当起大任,分的清楚是好是坏,不向邪恶势力低头,他虽然腰弯了,但头颅依旧抬得很高,不会轻易向封建愚昧无知的思想低头,他镇压的不是小娥的鬼魂,而是白鹿原上以及周围邻村乡民的愚昧无知。而他的姐夫,作为一个书香子弟,有着聪慧的头脑,明辨是非的能力,给了白嘉轩更多的鼓励支持与建议,比当时社会的愚昧落后思想更超前。
第二十六章:那些死去的人就像是塌陷的车轴,车轴总是会磨损,会坏的,没有永远崭新如常,快乐如初的说法。
第二十七章:怕是白嘉轩说的第一个谎话,而其属性是善良的。对于白灵这个人设,我不知道为什么评论里面的人多数不喜欢她;而我也曾经做过兆海那种愚蠢的行为,引起的共鸣不是一般的强烈,那是五班的。
第二十八章:截取本章中的精髓:世上有许多事,尽管看得清清楚楚,却不能说出口来。有的事看见了认准了,必须说出来;有的事至死也不能说。能把握住什么事必须说,什么事不能说的人,才是真正的男人。
第二十九章:兆海在国共内战中战死,朱先生无比悲愤,准备身赴前线,以身殉国;孝文招降黑娃众土匪兄弟。
第三十章:这一章的后半部分读的我泪流满面,人不能做坏事,好人更不能做坏事,不能释怀的心里负担就能把人压迫的喘不过气来。
第三十一章:黑娃越来越成熟,人生走上正道;鹿子霖出狱,物是人非,家里财产凋敝,兆海遗孀带儿子认亲,留下鹿家香火,姑且算作老两口的安慰;孝义结婚无子,白嘉轩耍手段让年幼无知的兔娃与媳妇联合造人;白赵氏去世;兔娃结婚,白嘉轩因亏欠兔娃,让了几亩土地给他;听从朱先生的远见,辞退长工兔娃,避免了成为土地革命时期的地主。原上的人越来越少,旧人逐渐老去,死去。可这里总不缺青春和血液。
第三十二章:小说设计的恰到好处,朱先生生前的一切安排放在这里看,显得十分睿智,神算子一般的存在。
第三十三章:就好像白赵氏所说的,该死的没死,不该死的却活着。
第三十四章:囫囵吞枣地看完最后一章,惊喜不大,却很有意思。
对于能够吸引人的小说,除了书名以外,还有开篇的故事情节。通过第三人称写的小说看起来很有趣,作者的细腻描写各种事物,学习了如何斟酌用词,如何选择适合的修辞还有各种人物描写,果真是下了功夫。
很久没有看过长篇小说,故事发生在西北地区,有很多不同的用词和事物都是我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一本书能够做到让人引发深思的,那就是一本好书。
(About 4k words)
2018-07-31 贾燕飞Fernando
白鹿原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2)篇仁德之乡,封建之所,新旧政权交替,党争风起云涌,诉说着白鹿原在那个乱世年代中每一个底层人物的坎坷生活历程,奏响了旧社会走向新中国的命运交响曲。
全书中让我最肃然起敬的人物有三。
一是主人公白嘉轩,见证了末代清朝的灭亡、中华民国的建立、年馑饥荒和瘟疫的肆虐蔓延、抗日战争的胜利、国共两党的内斗以及新中国的建立……但无论时代如何的变迁,人心如何的蛊惑,都未曾改变他身为一介农夫和一乡之长的初衷:守护祖业和保卫族人。在他心里,自家那按天时地利人和分级的十来亩田地,一季种麦一季种花(棉),遵循时令节气的自然法则就是安身立命之根本;身为白鹿原白鹿镇白鹿村的一族之长,无论是从外乡寄篱到本村人人喊打的风流女子小娥还是自己那误入歧途不知返的二儿子孝文,他一律一视同仁按乡约族规敕罚,如此作风以至于自家的长工鹿三之子“黑娃”从小就畏惧他的“腰板”太正太直,才在后来的土匪入室抢劫时腰板被打断,然而他的“腰板”是打不弯的,装在心头的那根中流砥柱永远在支撑着他。也就对后来他宽恕土匪黑娃,原谅一直在暗地里给自己脸上抹黑撒尿的鹿家鹿子霖等等以德报怨的行为不足为奇了。他是开明的,同时也是封建的。对小女儿灵灵进城读书、入党搞革命等一系列行为完全不能容忍,甚至到了断绝父女关系老死不相往来的地步,他无法接受新思潮新革命,外面的世界天翻地覆乾坤倒转他也充耳不闻,只认得春种秋收的道理,这正是典型的封建家长和农民的代表,一辈子坚守“学为好人”的处事原则,兢兢业业,克己复礼,有尊严的活着对他来说就是最大的信仰。 二是白鹿书院的朱先生。他大概是白鹿原上所有人心目中的“诸葛孔明”了。住在白鹿原坡上不出门便能知晓世事预测未来。曾奉命拔除了方圆百亩地的恶之花罂粟,一介书生单枪匹马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劝退进军,在年馑饥荒的岁月里出面主持拨款赈灾济民之事,在抗日期间联合八位文人学士弃笔投戎,发表了振奋人心的《抗战宣言》,鼓舞了士兵们的士气,激发了全国各地人民爱国热情,最后在经费不足的条件下,与原上的其他十来位先生历时了十多年才完成了《县志》的编写,朱先生以文感人,以智化人,以德服人,给白鹿原的人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三是乱世佳人白灵。此“佳人”指挣脱封建思想的桎梏,不甘命运的摆布,在乱世中敢于接受新思潮新主义来武装自己,勇于追求自己的信仰和美好的爱情,为自己命运做主的具有独立人格的女性。白灵是家里的幺女,得到了全家人无微不至的关爱与呵护,任性自然又天真可爱,一直保持着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她天性不甘平庸敢于争取自己的权利,代表着那个时代中的知识女性。为了自己的信仰,抱着拯救中国的使命,表现出巾帼不让须眉的顽强意志,虽然最后落得了悲惨的下场,但视死如归铮铮傲骨永不屈服的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以前小时候看书看电影总喜欢用好人坏人来作区分,后来长大了渐渐明白了世人都有自己的习性和行为标准,每个人的心路历程也不尽相同,人性本善还是本恶也没个判定,或是后天环境的塑造也说不准,但是,关于人是会变的这点我深信不疑。因为哲学上说一切物质都是运动的。所以道德绑架肯定是错的,而所谓的道德底线有唯一标准吗?当然没有,你有你的,我有我的,同一个人的底线也可以忽高忽低,但,都是有内里的。
如果要对以上论点进行分析的话,白鹿原中的黑娃和白孝文就是典型的案例,其实每个人都有他俩的一些影子,你我他她它都有过或深或浅的变化,只是浑然不自知而已。
黑娃小小年纪就跟着自家大鹿三拔草喂马放牛羊,小时候的愿望就是能够拥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当自己的主人不想像大那样给人当一辈子长工,后来白嘉轩供他读书,他没读几日便怀念起庄稼人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日子,后来不愿寄人篱下到了立志要去外地打拼再衣锦还乡,然而在熬活时认识了为人妾的小娥,自此黑娃为了小娥不顾流言蜚语不计代价的把她带回原上,结果使鹿三丢尽颜面,将他俩轰出家并与其断绝父子关系,俩人有了爱情觉得没有面包也无所谓,于是在原上东边的破窑洞上开始了男耕女织的传统生活。此时的黑娃只求温饱和小娥过着一生一世一双人的日子的朴素愿望。后来刮起了国共合作的春风,黑娃受鹿兆鹏的影响姓了“共”,后又成了闹农协的领导人之一,成了地地道道的“搅风雪”,随着共产党的失势黑娃作威作福的日子也到头了,于是逃到山里成了“土匪”,黑娃的愤怒积攒到极点的时候是得知小娥被人害死之后,命人打残了从小就关爱呵护他的白嘉轩的腰板,到处奸淫掳掠为所欲为,此时的黑娃说是穷凶极恶也不为过。时势又变,姓“共”姓“国”都有可能是活路一条,但土匪肯定是不能再干了,得了一个契机黑娃又成了白鹿上下都闻名的保安团的营长,身份地位一变,和以前在破窑洞里的苟且偷安的生活对比,黑娃的知耻心和荣誉感就更加强烈了,恳求着族长和鹿三让他进宗祠入族谱,娶了知书达理的秀才女儿高玉凤,随后有拜了朱先生为老师,从此修身养性不急不躁,渐渐有了温文儒雅的气质,朱先生也感叹自己最好的一个学生竟然是“土匪”。从此“学为好人”成为了黑娃的座右铭,虽然最后并没有给他带来一丝生的机会,最终还是被法官用三宗罪处死了。
至于白孝文,我一开始是非常同情这个人物的,他从小就是个谦谦君子,为人诚恳老实,待人彬彬有礼,尊父母,敬兄长,爱族人,是白嘉轩引以为傲的二儿子。后来却成了白鹿家族明争暗斗的牺牲品,鹿子霖设计让小娥勾引白孝文,好让族人知道白嘉轩引以为傲的儿子是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皮囊货,借此侮辱白嘉轩。而白孝文浑然不知,心地善良的他开始对小娥的命运怀有悲悯之情,渐渐的和小娥暧昧发酵陷入鹿子霖的圈套,当鹿子霖捅破白孝文和小娥苟且的这张纸后,白孝文当着全族人的面被父亲按乡规处罚,白嘉轩也和他断绝父子关系,从此便一蹶不振,先是变卖分家后所得的房屋和田地,所得银元用来吸大麻,再到如行尸走肉般乞讨求食,一步一步地堕入深渊,可是在这之前他和小娥做苟且之事时也是谨守道德和脸皮都没能成事的人啊。后来嘛跟黑娃的境遇差不多,升官发财雪耻前辱,只是心境却跟黑娃完全不一样了,变得凶狠手辣诡计多端的双面人了,黑娃的死就是他一手造成的。我起先认为白孝文的境遇是白嘉轩的固执和鹿子霖的卑劣造成的,是整个封建社会的道德绑架,在这个社会里你走错一步就要被打入十八层地狱永不翻身,如果不是封建社会的瓦解,你可能永远没有机会卷土重来。也由一开始的敬佩到同情到憎恨再到释然,这就是人性啊!不能期待人人都跟黑娃一样痛改前非“学为好人”啊,人性没有对错,黑娃这样的人真实存在,白孝文也是。
还有很多典型人物代表,像小娥这样封建社会的牺牲品,抛开小娥的身份地位不说,就因为你性别女,不管是不是男人品行不正贪图美色犯的错,都统统由你买单接受谩骂诋毁和制裁,这种现象在当今社会也有同样的影子。
关于当时的政治军事,陈忠实老先生没有过多描述,只是站在了当时人们生活的角度去看待所有现象,党同伐异和征粮征税引起的恐慌和怨念胜过年馑饥荒和瘟疫肆虐的时期,没有什么比战争更可怕的的事情了,对于白鹿原的农民来说,麦穗和棉花的繁荣也弥补不了硝烟弥漫带来的黑暗。
白鹿原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3)篇原上白鹿n断断续续花了一个月看完白鹿原,其实初读这本书时对背景并不了解。陈老开篇从白嘉轩连娶七房老婆讲起,后又引出先祖托梦置换土地得白鹿一说,白鹿是贯穿全文的线索,象征了高风亮节。铺垫好白鹿两家的后人们,接下来就正式进入全书的重点部分。一遍读下来真真是酣畅淋漓,惊讶于真实的国共两党的争斗居然是这么的残暴,官员搞内斗,家族兄弟之间互相利用撕咬,而百姓群众跟着两党斗争墙头草两边倒,到最后面对政府的苛捐杂税抓丁早已是麻木。白鹿原从它的兴盛,到衰败再回到鼎盛,中间经历过饥荒、瘟疫,共匪窝事件...而随着剧情发展,书中人物在陈老笔下都逐渐鲜活起来...n就拎几个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人来谈谈..n白嘉轩,白鹿原族长。这个谜一般的男人起初居然娶了几房老婆据说都被他克死,可能是前面几个女人配不上白吧,一直到仙草的到来,一切才归于安宁。一个人的品德是会受家族的影响的,白家世代高风亮节,白嘉轩骨子里也是流淌着这样的血。他做了很多善事,修筑学堂,关照鹿三黑娃...他一生挺直腰板做人,与外无争,活得坦坦荡荡,这是现代很多当权者都做不到的。在我看来,如若嘉轩不是族长,他可以活成朱先生的模样,他们其实都是原上白鹿。白孝文上了一半的学堂被喊回来种田地,起点就与鹿家两娃有了差别。他被色所吸引,却也不是他自身罪大恶极,只是先前被良心的包袱压着什么都不敢做直至被父亲赶出家门才全身心解脱,他的故事有点像王小波《黄金时代》里和陈清扬搞破鞋,他们都是被生活压迫的人才去寻求另一个世界的快乐。小波受上级的压抑,而孝文是长期生活在父亲的光环下渴望自由。不过和小波相比他实在是渣极了毕竟孝文家里还有一个老婆哇。但是一个人离开了家庭就是不完整的人,在他濒临死亡的时候还是借父亲的光才得到了官职,往后的路也渐渐好走起来,接替父亲坐在受人敬仰的位子上。我觉得孝文虽然最后变好了,但性格里太多缺陷,他为了自己事业的提拔而利用朋友,和小娥偷情而不顾家中妻子饿死的惨状,卖掉房子抽大麻逼得父亲分家。坏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了,但是以往的错误真的就可以既往不咎了吗?n白灵是我这本书里最喜欢的人物没有之一。我着实喜欢她的真性情,她的性格正如她的名字一样灵巧机敏。一个人是可以为了自己热爱的事物放弃一些东西的,如果是我我也会毅然决然抛开家庭的束缚走上革命道路。白灵最初抛硬币才选的国民党,后又加入共产党坚决抨击加入异党的鹿兆海组织的残暴的杀戮行为,她是真心的忠于共产党,最后却因为内部怀疑被活活填井死得惨烈死得憋屈。现在来看,也许机灵的白灵是看出了共产党最终会战胜国民党吧,后来精神随着烈士墓碑又回到了原上。还有他和兆海年轻时的爱刻骨铭心,但是两个人终归是走上不同的道路,没有共同话题的两个人自然爱不到一起。所以最后她选择了鹿兆鹏,选择了安定。鹿兆鹏早前不服于鹿子霖安排的婚事,和白灵走到一起算是遇到了知音,其实我也觉得他们俩挺配的,只是可惜最后兆鹏居然让老婆拖着孕身逃跑?似乎也没提到他尽对鹿鸣的抚养义务啊。黑娃是书里一个很神奇的人物,在白家出生,被白嘉轩一家关照着,这个孩子其实从一开始就很自卑啊,一直活在白鹿两家兄弟的光环下,以至于最后反抗时特别无情,连亲生老子不认他了都无所谓了长工,风搅雪,共匪头目,保安团……黑娃还是胸有大志,干过很多大事的。都说一个成功男人背后都有一个成功的女人,此话不假,再见田小娥之后,第二任老婆玉凤是个文化人,她对黑娃的改邪归善功不可没啊,而此时的黑娃经历了社会的历练后也逐渐明白事理在妻子的鼓励下开始习文真的变成了一个文人可谓可歌可泣。虽然黑娃最后被枪决,但他重归好人后做的事儿还是给我留下了些好印象,毕竟人嘛 年轻时谁没干过几件鲁莽的事儿呢。总之黑娃自始至终留给我一个硬汉形象,为进行革命首当其冲,为心爱的女人众叛亲离,为兄弟两肋插刀...n鹿家的人我就比较无感不作评价了。都说时势造英雄,可英雄也会老去啊。小说的最后,朱先生走了,白嘉轩也老了。新中国成立后,迎接白鹿两家新的一代人的又会是什么呢?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