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书赏析> 正文

呼兰河传读书赏析 读后感(3)篇

2019-07-20 00:53:06 读书赏析
呼兰河传
作者:萧红
《呼兰河传》,一部充满童心、诗趣和灵感的“回忆式”长篇小说。全书七章:一、二章写小城风情,三、四章谈家中亲疏人物,五、六、七章摹绘独立旁枝人物。作者用舒展自如的巡视式艺术手法,以情感的起伏为脉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呼兰河畔的乡镇作传,为这个乡镇的风土人情,为各种各样人的生与死、欢乐与悲哀作传”。全书七章可各自独立又浑然一体,尾声余响不绝。萧红以娴熟的写作技巧,抒情诗的意境,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造就了她的巅峰之作,为中国文学奉献了一部不朽的经典。
呼兰河传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1)篇

曾经我以为寂寞就是孤单时没人陪伴,难过时没人安慰。看过《呼河兰传》后,我才渐渐明白真正的寂寞是在茫茫人海中,世人皆醉只你一个醒着,想要呼喊,想要唤醒点什么,却发现根本就没人理会你在呐喊些什么。于是那些亲眼所见,亲身所历的事渐渐被时间酿成回忆的酒,那些看不见却无处不在的寂寞就蕴藏在这酒里,每尝一口都让人醉到忧伤。而当回忆以一个小孩子的视角来展开的时候,就更加的刻骨铭心了。

        或许就如同那个年代的人们对有人不信鬼魂难以理解一样,我也对那个年代的那些人的想法难以理解。当然,我对那些人的想法难以理解,是因为我们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而萧红却是那个年代里万千醉酒的人中少有的清醒的那一个。或许,萧红就是《皇帝的新装》里那个小孩儿,她看到了那真实的世界,她想跟人分享,可是却没有人信她的,于是她只能与同样清醒的祖父过着寂寞的日子。或许看到真实的不止她们,然而相信真实的却只有她们。因为如果都相信真实,那么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便宜猪肉,如果都相信真实,生活必将少了很多趣味。或许还是因为寂寞吧,这小城寂寞得只能靠夸大事实来激起一丝波澜。因此所有掉进过泥坑里的马都被淹死了,所有的便宜猪肉也都是那泥塘的杰作。在这本书里,如果有什么是最让我感到愤怒又悲哀的,我想是小团圆媳妇的死。我愤怒她的婆婆鬼神不分,愤怒她宁愿多花钱驱神赶鬼也不愿花一分给她买点吃的补补身子,愤怒她把一个黑乎乎,笑呵呵的小女孩折磨至死,以为她好的名义,愤怒邻居们的麻木不仁,以别人的痛苦为乐子。愤怒过后感受到的却是深深的悲哀,或许她们都是善良的,她们也确实是为她好的,然而由于她们的无知,她们的善良终是让一个活泼泼的小女孩儿走向了灭亡。           随着萧红的记忆继续往深处走,我们看到了手脚不干净却死要面子的有二爷,看到了跟邻居一样喜欢热闹,喜欢八卦的老厨子,看到了坚强的冯歪嘴子。其中冯歪嘴子可能是生命力最顽强的一个了,尽管妻子去世了,丢给她两点嗷嗷待哺的孩子,尽管他几乎一无所有,可他觉得在这世界上,他一定要生根的。要长得牢牢的。他不管他自己有这份能力没有,他看看别人也都是这样做的,他觉得他也应该这样做。 于是他照常地活在世界上,他照常地负着他那份责任。

       有书友说,祖父是这小城里除作者外唯一的温暖,于是她们爷孙俩一起抱团取暖,可是祖父最终还是走了,于是那些寂寞的酒只能由作者独自品尝。

呼兰河传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2)篇

据说这是小说,不过我觉得很像是作者的个人自传。有的人说此书是散文式描写。

女主人公在呼兰河那个落后的村庄,享受着祖父的慈爱,使她免于那个时代以及地域的愚昧不曾给她造成一丝的伤害。里面有一个片段是描写“火烧云”的,应该是小学的课本中曾经摘录过。

本书有祖父纵容的田园生活、农村各种愚昧之极的事,篇幅很大的是在介绍媳妇熬成婆后使劲虐待媳妇,然后听信偏方、跳大神等愚昧无知的一系列为其治疗却使其死亡的可悲可叹的大戏。

这些屈服于传统的人多么愚蠢而顽固——有的甚至于残忍,然而他们的本质是良善的,他们不欺诈,不虚伪,他们也不好吃懒做,他们极容易满足。

在那里,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来回循环地走,那是自古也就这样的了。风霜雨雪,受得住的就过去了,受不住的,就寻求着自然的结果,那自然的结果不大好,把一个人默默地一声不响地就拉着离开了这人间的世界了。

至于那还没有被拉去的,就风霜雨雪,仍旧在人间被吹打着。

逆来顺受,你说我的生命可惜,我自己却不在乎。你看着很危险,我却自己以为得意。不得意怎么样?人生是苦多乐少。

呼兰河传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3)篇

通篇读下来像是听故事又像是在回忆。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不枯不燥,刚刚好,一起去感受去回忆那个年代。跳大神啊,以前只是听过,却不明白真正意思,其做法迂腐落后,但是那个年代的深信不疑,作为现代人不理解那个年代是正常的,就像那个年代的人也不会想到现如今。童养媳团圆媳妇,从带回家遭受种种折磨,到死去,描述的很具象立体就像身边发生似的,牛鬼蛇神大家也都信,就连生身父母也觉得团圆媳妇是不祥之物,殊不知她是被那个年代那个年代的人们生生逼死的,一个十二岁的小姑娘,能忍受不明不白的虐待?烧红的烙铁放在脚心任哪个人能够接受?极其变态的行为,可怜了团圆媳妇…n有二伯,偷偷摸摸成习惯,老厨子也不是个好东西,俩人成天打闹骂架,王大姑娘世人不理解,最终也是丧命…n好像那个年代的人好奇心都很重,胆子也很小,但是仍旧喜欢凑热闹,去看哪个死人,去说去扯哪个乱七八糟的话题,就算怕也是要看的,乐此不疲…n这就是那个年代呵!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