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书赏析> 正文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读书赏析 读后感(3)篇

2019-07-22 00:52:33 读书赏析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
作者:S·A·阿列克谢耶维奇
本书为斯维拉娜·阿列塞维奇代表作。斯维拉娜·阿列塞维奇是世界一流作家,本书也是诺贝尔文学奖级别的作品。1986年4月26日,史上最惨烈的反应炉事故发生在车诺比。这是史上最浩大的悲剧之一。作者访问了上百位受到切尔诺贝利核灾影响的人民,有无辜的居民、消防员、以及那些被征招去清理灾难现场的人员。他们的故事透露出他们至今仍生活在恐惧、愤怒和不安当中。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1)篇

这是切尔诺贝利核灾难幸存者的呓语,看得相当压抑。哪怕自己看过不少关于切尔诺贝利的文字,关于它的纪录片。看完本书都觉得世界灰暗,脊背发凉。

数百年来,科技进步赋予了人类地球之前的统治者们所无法比拟的能力,而核力量的掌握,可能意味着人类首次掌握了终结历史进程的能力。而这,似乎宿命般不可避免。

如果说广岛和长崎的核弹让人首次见识到核威力,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则让普通人认识到核威力的不可控性。这是一头人类无法完全驯服的巨兽,能量巨大,一旦失控,历史进程可能就此终结了。

另一个恐惧是人类在物理定律面前,基本无能为力。核尘埃随着风弥漫开来,无色无味。人被污染了,土地被污染了,狗被污染了,奶牛新挤的牛奶也被污染了。然后医生对核污染的病人也无能为力。被核污染死去的人,只能用水泥棺材封起来深埋在地下,被核辐射幸存下来的女人失去生育能力,或者生出来的小孩也是畸形的。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内的人被迫迁徙,其余生物被猎杀。

所谓的末日景象,大概也就这样子了吧。

由于核力量的存在,人类有了主动或意外终结历史进程的可能。唯一的疑问就是,在我们有限的生命了,能否见到。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2)篇

读到最后终于忍不住流泪。再真的爱,也改变不了卑如草芥的命运。生为凡人,原本就是如此,平顺的人被遗忘,不幸的人被铭记。命若蝼蚁啊!可人偏偏有感情,对土地家园有感情,对亲人爱侣有感情,对过去的记忆有感情,对未来的梦想有感情。割裂情感的痛苦让人比蝼蚁更不幸。。

不禁又想,人活一世,意义何在。

只是承受痛苦,就有意义吗?说出来写下来呢?让未来不再发生灾难就有意义吗?我想,这本书并没有想评判什么,而是真实地记录下在灾难面前蝼蚁般的每个人的所思所想。无论他是谁,在这本书里都是一个独立的人,不受任何压制捆绑,真实地表达着自己。他们不再是切尔诺贝利背后的数字,不再是灾难的备注,而是一个个鲜血淋漓的人生。让读者记住的,不是事故的惨烈,而是切尔诺贝利人被辐射变异了的人生,那无尽的悲哀。

而竟然有人为了逃避战争自愿进入隔离区。。。苛政猛于虎的另一个版本。想起胡赛尼的几本书,那里的人何尝不悲惨,那里的悲哀何尝有尽头。

人来到这世上,究竟是为了什么!?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3)篇

我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面对死亡,人类是那么无力;而拥有爱情,离别又有了希望。第一次听说这本书是同学演讲了第一个章节,开始读之后一点一点咀嚼,因为太沉重,因为太压抑。他们本不应该经历这些的。背负禁忌出生的孩子们,空守成未亡人的妻子们,和切尔诺贝利——这片本应富饶安静的土地。它们本不应该经历这些的。核爆炸是意外,苏联政府的封锁镇压则是人祸。当数十年后的我们指责政府将一批批年轻人送去前线清理现场时,无法否认正是政府冷血地牺牲了这些最勇敢的人们,才使得灾难没有持续扩散到世界的其他角落。我一直觉得很讽刺,那些最勇敢的最无私的人,总是冲在最前面。他们祭奠了自己的生命,换来我们这些躲在他们身后的人的苟且偷生。也正因此,我们才要拼尽全力,在他们铺好的道路上努力地继续前进啊。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