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德国读书赏析(3)篇

虽然有点老生常谈,新意缺缺,但也算真切有诚意的评论集子。总结些要点如下:n德意志人的品质特性n>> 特立独行、坚忍超群、真诚和理性,然而,有多少正面的情感,就伴随着如许逆向的阴影。经济制度n>> 社会市场经济”n政治理念,财经制度n>> 国家的作用必须是——而且仅限于——维护竞争秩序,建立并维护有利于充分竞争的法律和体制框架。>> 币值稳定是实现公平有序的充分竞争的重要前提n>> 横向达到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均衡,纵向兼顾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这些就是德国“社会市场经济制度”所追求的理想境界。战后重建的西德所走过的社会经济道路n>> 市场经济和自由贸易 - 阿登纳n>> 凯恩斯主义 - 66年危机后n>> 重新祭出自由主义和市场经济 - 科尔n>> 聚焦劳动力市场、养老、医疗和税收等领域,卓有成效,遏制了德国社保费用的飞速上涨势头,改善了就业状况,振兴了经济 - 施罗德n经济制度的理论基础n>> 瓦尔特·奥肯和缪勒-阿尔马克等弗莱堡学派的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奉为圭臬。工匠精神 - Craftsman Spiritn>> 锐意臻美、严谨理性的日耳曼民族,信奉标准主义、完美主义、精准主义、专注主义和实用主义n>>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东风,以电能、内燃机和化学为代表n>> 20世纪50至70年代,面对日本厂商在钢铁、汽车、照相机和家用电器等行业中标准化和大批量生产所带来的激烈竞争,“德国制造”依赖其灵活的产品设计,开辟了小批量定制模式。德国能源转向背后蕴含的德意志思想根源n>> 诸多的双面性特点:浪漫主义与崇尚理性;对技术的质疑与对科学的无限乐观;对自由市场的推崇与对社会维度干预的重视;思想上怀疑一切与行动上义无反顾。德国钟表复兴之路n>> 直到1989年柏林墙被推倒后,两德统一,德国制表才重出江湖,格拉苏蒂镇也重新找回了昔日的荣光。- 难怪直到这个世界,才有德国品牌名表浮出水面。>> 这段“重出江湖”的传奇,正可谓岁月中的沉淀,涅槃后的重生。>> 二次组装为德系钟表的特有技术,即第一次组装后以五方位调校测试,然后再重新拆开,再次清洁每个零件,最后再以真正的蓝钢螺丝完成第二次组装n了不起的工程师文化n>> 在天堂,工程师是德国人,厨师是法国人,警察是英国人,情人是意大利人,一切由瑞士人统领。德国故事 - Bauhausn>> 包豪斯从不想发展出一种千人一面的形象特征,它所追求的是一种对创造力的态度,它要的是多样性。>> 德意志人身上那种端正克制、全神贯注的特征都通过他们的双眼流露出来。英国人可能会多一丝傲气和诙谐,法国人则流露出几分随意,俄罗斯人是学来的精致,意大利人的贵族派头带有乡土暮气,德国人在照相机前的身体语言透露出的能量气场,有点像徕卡相机的工作状态,精纯度高、线条清晰。>> 摄影师们从记录的角色转化为带有主观意识的表达者,才将带有强烈技术色彩的摄影向艺术之门推进了一步。对中国的启示n>> 中国制造”与“德国制造”,一个大而全,一个细而美,一个粗枝大叶,一个晶莹剔透n>> 从工业革命时代的“后知后觉”,到电气革命时代的“弄潮儿”,到第三次科技革命时代的引领者,再到“工业4.0”时代的倡导者和先行者。
品质德国读书赏析 第(2)篇《品质德国》,言简意赅的书名抓人眼球。翻阅几页,便被内容所吸引。这是第一次通过阅读来了解德国,之前仅限于新闻和影视,是视频和图像,这一次是纯文字,也有新的感受。
德国是世界第四大经济体,欧洲最大的经济体,欧盟的创始成员国和欧洲人口第二多的国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德国品牌出现在国人的视野中,电气设备的西门子、零售业的麦德龙、保险业的安联、民航的汉莎航空、医药化学的拜耳、汽车行业的大众以及豪车标杆BBA……一系列如雷贯耳的知名品牌是我阅读本书的兴趣源泉,很高兴文中均有涉猎。
提到德国经济,工业制造不得不提,该产业贡献了GDP比重的三成,Made in Germany日渐成为制作精良、设计完善、经久耐用的高质量产品标签。要知道,这些是建立在两个前提之下的呢?首先德国的工业革命起步不算早,晚于英法,如今别人却提出了“工业4.0”,领先于世界;此外德国是一战和二战的发起国和战败国,两次战败对其经济冲击不言而喻。在这样的背景下德国人能取得如此成就实属不易,只能说,这战后的七十年,做的真是好,比别人花一两个世纪走的还要远。
究其原因,本质还是人——德意志民族,严谨认真、遵守秩序、信守承诺、坚韧不拔、爱干净、爱钻研,德国工业的发展归因于这些优良品质,同时好斗好胜心强,大概这是使他们能脱颖而出,在一些行业执牛耳的关键因素吧。为了行文方便,姑且统称这些品质为“德国品质”。德国人相对熟悉的有两位,篮球运动员德克诺维茨基,NBA历史上最优秀的外籍球员,高居历史得分榜第六位;政治家安格拉默克尔,德国史上第一位女总理,已经连任两届,素有“铁娘子”之称。这两位身上都有着浓烈的“德国品质。”
如果你想了解德国,本书是一个不错的窗口,文中举了很多实例,覆盖面很广,内容也比较翔实,章节与章节间相关性不大,也便于用零散时间阅读,花个几个小时,读完别有一番体会。
品质德国读书赏析 第(3)篇就从自己现在的角度评价下这本书吧,它给我带来了些许知识的积累,从中见识到了有一些和德国有关的名词(像魏玛共和国,莱卡)也重新认知了德意志共和国,说到德国我之前想到的词语寥寥无几,就只知道德国工匠精神,其它的就再也想不起多少了,这本书里面有很多我之前没见过的词语,为了加深自己对德国的认知程度,于是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遇到没见过的词语就会用到词典,这样我才觉得自己是读完了这本书的。德国能过坐上欧盟头把交椅是经过了许多次“考试”的,如今中国崛起并且进入转型期,中国制造改革也提上日程,作为中国人的我很欣慰“中国制造”多多少少变成了“中国智造”,但这是远远不够的,中国制造要想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一大名牌的话,就不得不向德国“取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