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书赏析> 正文

有味读书赏析 读后感(3)篇

2019-05-22 23:41:23 读书赏析
有味
作者:汪涵
本书是汪涵的首部文字作品,他通过寻访湖南、北京等地的“现代隐士”,拜访各处传统手工艺民间作坊,探究了折扇、古琴、香干、油布伞、糍粑、木盆、秤杆、弓箭、墨条等物件的制作过程,这些手艺大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消失的边缘。汪涵用安静悠远的文字回忆着往事,玩味着这些美好的老物件和老手艺,他说,我相信,它们一样有时间感,有自己的生命。它们肯定听到过我写作的动静,并和我有所交流。因为它们,我还算是一个有味的人。我一直想让我的生活变得更有意义一些,对于那些曾经问过我生活意义的朋友,这本书也算是一个小小的问答。
有味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1)篇

这实在是一本好书。

大约从初中起,我就特别爱看特别关注,其实并不是对杂志有多少狂热,只是觉得书脊上印的“成熟男性的读者文摘”几个小字能给自己增加点沧桑感,让正处于青春期的我幼稚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显得得体且富有男人内涵。现在想想真是好笑。《有味》,才让我知道,真正的成熟其实还是返璞归真,还是那以山水为依托的所谓的人生三大境界:由“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天真与懵懂,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绝望和挣扎,最终,最终的最终,还是要回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释然与解脱。

整本书来说,不过是汪涵先生对于生活的一些感悟。悟这个字,仿佛总有一种神秘色彩围绕其周围,也不算色彩吧,总感觉只是白茫茫的一片朦胧,悟道,悟禅,每每和崇山峻岭,大江大河相连,山水确实是悟的好载体。奇了,汪涵先生的悟,不在智者所乐,不在仁者所乐。他的悟,在店铺, 在街道,在闹市,在世俗。无论是一个对香干没有抵抗力的吃货,一个对弓箭武侠痴迷不已的小子,还是一个对树,对墨汁,对扇子,对纸伞,对秤有着特殊感情的怪人。与这些东西,汪先生总能找到一种共鸣,这种共鸣,几乎达到了”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奇幻境界。每个人都应该有这种共鸣吧,多美妙。

悟这个字啊,从字形来看,知我心也即为悟。想想也简单,我难道还不知道我自己此时此刻在想什么吗?确实,悟用完全理性的方式来说,不过是单纯的观念与想法的转变,汉语言给了它一个褒义向的思维习惯。江山易改,禀性难移,突然间的大彻大悟说到底实在是一个悖论。但如果代入到中国人千百年传承的以山水为架构的人生境界理论,悟字顿时就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山水之所以存在,在于他和她遵循地壳运动和气候变化的规律,也在于他和她相互的成全:山坚硬无比,却悟到了水的力量,故虽然山峰坚硬,仍款款凹陷成谷,让水欢泻;水袅娜娉婷,却悟到了山的温柔,故即使无孔不入,仍蜿蜒曲折,使山完整。即是说,我本知我所想,但我遗忘了我本知我所想,大彻大悟就是一个想起来的过程。这样,所谓的悖论就说得通了。

汪涵记录了很多人,这些人经历过社会极大的变革,他们是浪潮中心的人,却又仿佛在浪潮之外,走在风口浪尖,他们却似闲庭信步,对于种种轩然大波,他们仿佛自有一种不变应万变的自信和智慧。这份自信与智慧,诞生在他们手头的事情。这个手头的事情,仿佛是一种内心的具现。我们习惯追求恢宏胆略,追求“站在风口浪尖紧握住日月旋转”,却往往忽视了生活里细节的雕琢。《生活大爆炸》有台词:“我们很少有人能功成名就,我们大多数人注定需要在生活的点滴中寻找自己人生的真谛。”既然如此,何不对自己眼前的一小片天地精雕细琢一番?我理解的“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也是这个指意。

这篇咸鱼自我辩护式的读后感,我写给几年后

必须拼命在社会上杀出一条血路的自己,现在虽说是身处象牙塔,万事不操心,但也确确实实经历了一些痛苦和无奈。好在已然放下失望与彷徨。站着说话不腰疼,但真心希望,将来二十二三岁的我在经历忧虑是非时,可以保持现在这份豁达与开朗的心性。

有味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2)篇

一位风雅幽默的男主持,也可以有如此细腻生动的笔触,诗情画意的情怀。在他的记忆中,每一个极小的事物,都变成了有生命的符号,被剖析的体无完肤。读他的文字,会不由自主的进入他所描述的场景。 他和很多出书的名人不一样,他没有写自己的人生境遇,没有用自己的人生观来看生活,鼓励大家鼓励自己。全书 从头翻到尾,展现的都是最纯真的记忆,和最朴实的年华。 将一个男人最深沉的情感显露无疑,却张弛有度,不会让你瞬间情感泛滥,觉得烦腻;也不会让你觉得枯燥乏味,适时的把抽象的语言,安置在具体的事物上,让你突然一阵感动。 n 汪涵36岁,不精通电脑,在你看来算是一个与现在社会格格不入的异类,这个时代居然还有名人不玩微博?不跟粉丝互动?不努力的保持高高在上,无法匹及的形象?但他就是做到了,他的高,高在修身养性上,玩物,但不丧志。

有味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3)篇

《有味》——不是书生胜似书生

对汪涵的认识以前仅限于主持人的行列里,直到去年湖南台推出《偶像来了》,才发现另一个不一样的汪涵。这个汪涵,除了耍嘴皮子,还会书法、挤奶、写诗、烹饪,作为父亲作为丈夫作为朋友,他总能成为别人的依靠。

我不知道汪涵还会出书,从小物件入手,写出另一番天地。可能是因为先入为主的关系,尽管那些物件能引来阅读的兴趣,但汪涵在作家的路上不能不说是个新手,文字驾驭还欠些火候。倒是觉得“城市画报”最后那几页访谈内容甚于前文。

开门即是闹市,关门即是深山。汪涵喜读诗书、佛经,对生活张弛有度的把握,让他的人生既能身处繁华又能独享宁静。人生顶峰时懂得全然而退,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中还能留的一方净土,已让世人望尘莫及。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