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类读书赏析 读后感(3)篇

1.先放上一个公式吧
成功=不可控(智商)+可控(勤奋、情商)+半可控(文化传承、机遇)
研究表明,智商在120以上,那么再增加的智商并不会给他带来明显的优势。所以看似不可控,其实区别不大。
10000个小时理论是对于知识深度的挖掘,这样的勤奋程度,才能在某一方面有所建树。文中的情商,就是个人与外界交换信息,向外界环境争取资源的能力。就像爱哭的孩子有糖吃一样。
文化传承,有一种说法,三代才能培养出一个培养出一个贵族。作者在书中用小镇哈伦,稻田与数学,玛丽塔之幸和故事来自牙买加几个故事来对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进行说明。机遇,生理上或者心理上微弱的优势,在各种机遇的加成下,满满放大,最后成为决定性的大势。
2.作者的逻辑很清楚,表述的很流畅,对成功的根源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对成功的解读从环境方面的角度很有见地,大量的真实例子推导出来的理论可信程度高,令人信服。
3.很全面,但是有些方面没有深度的去挖掘,如,作者把智力等同于天赋了,具有同样智力的人,由于天赋属性的不同,那么以后发展的程度也必然不同,不过作者在文中都是举的都是实例。
4.开始我是冲着书名来的,想寻求一些认同感,后来看了内容,有些惭愧,接着继续看,开卷有益是很有道理的,也收获很多。
5.很认真的看了“协同教育”,以后会用到的。
异类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2)篇2017.10.19
埃里克森的研究中最引人注目的结论是:第一,根本没有“与生俱来的天才”—花比别人少的时间就能达到比别人高的成就;第二,也不存在“劳苦命”—一个人的努力程度比别人高却无法比别人更优秀。
唯一能使他出人头地的方法就是:刻苦练习;成功的要素在这个阶段变得简单明了。还有一点是,那些顶级演奏家们,他们练琴不只是比其他人更加努力,而是比其他人努力十倍,甚至百倍。
成功的可能性不来自我们自身,也不来自我们的父母,而是来自我们的时代:
你仍能接触到成功人士,了解他们的行为,从中你能学会如何建立自己的生意。”[插图]
成功是由一系列可预知的、强而有力的优势环境和机遇构成。
文化传承是事件背后更强大的力量,它植入人性,影响长存。经过数代传承,即便产生文化的经济、社会和人口等条件已经消失,这种文化也会一直完好无损留传下来。文化直接决定了我们看待世界的方法和行为模式,其作用如此巨大,以至于没有它,我们将无法认知世界。
异类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3)篇成功源自优势的不断积累:你出生在何时何地,你父母的职业以及你成长的环境,这三者相互作用才塑造出这个世界上独特的你。有些人的成功当之无愧,有些人则不是;有些人依靠个人实力赚到钱,有些人却只是单凭运气——所有这些对他们知道自己是谁很关键。人生的真正差异不在于非凡的天赋,而在于非比寻常的机遇。并不是这些人比其他的律师更聪明,只是因为他们工作了几十年之后所磨练出的技巧,突然之间变得很有价值。七分天注定,三分靠打拼。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中的异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