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书赏析> 正文

罗辑思维:成大事者不纠结读书赏析 读后感(3)篇

2019-06-27 21:07:08 读书赏析
罗辑思维:成大事者不纠结
作者:罗振宇
互联网的独到见解,影响了80后90后的知识结构和对互联网的认识:人类正在从工业化时代进入互联网时代。新的时代将彻底改变人类协作的方式,使组织逐渐瓦解、消融,而个体生命的自由价值得到充分释放,未来将属于基于用户体验的“手艺人”经济。《罗辑思维:成大事者不纠结》志在缓解当代迷茫年轻人的成长焦虑。每一个时代都有迷茫,每一代人都在寻求出路。我们现在遇到的所有问题,在历史上也曾一次次出现。回到历史的具体情境中,去看当时的大人物们如何解决如何解答,启发自己换个姿势奔跑,活出自由主义的人生。
罗辑思维:成大事者不纠结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1)篇

成大事者不纠结

曾国藩讲过一句话:“军无粮则必扰民,民无粮则必从贼,贼无粮则必变流贼,而天下无了日矣。就事论事,你不要以为这个事情很简单,我们一般人处理不好人际关系,往往就是因为欠缺就事论事的能力。

破纠结最好的法门:专注于当下。 为人处世切忌“目光远大”,一定要“鼠目寸光”,把眼下该办的事办好。这样所有的矛盾,都会在你往前走的过程当中自然化解掉。

曾国藩:“未来不迎,当时不杂,过往不恋。”

孤独地面对全世界一个人做事的时候,关键不取决于你自己有多牛、多能干,关键取决于你能调动多少资源来帮助你。这个时候技巧就出现了,如果你不仅要追逐内圣,而且要追逐外王,那就不仅要当一个君子,还要有能力调动一切能够帮助你的力量,来帮助你做成这一番事。

一个人的精神境界想要上个层次 ,根本性的方法,是对外人变得更加通达,是内心的容量变得充分放大,曾国藩所实践的,恰恰是儒家一个更高的人生境界,就是内圣外王。就是用儒家的道德、君子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让自己在内心里成为一个圣贤。但这还不够,这种人生还没有登顶,真正的登顶是要向外去做一番事业的。泰山不辞细土,方能成其大。

罗辑思维:成大事者不纠结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2)篇

在这本书中,我最感兴趣的历史人物就是曾国藩。罗胖用了两个章节描写曾国藩,我也正在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曾文正公,有时候看着罗胖写的这些东西,突然会,很心疼曾国藩,感觉在那个时代,凭借他的一己之力,硬生生的把处在悬崖边的大清朝传了回来,估计就是凭借着他那一股不聪明的劲儿吧,真正聪明的人,谁会去做这样的事情呢?恐怕都是自顾不暇,哪有心思去管朝廷怎么样?

书中还说到了拿破仑三世,屋大维,李鸿章,胡适等等这些名人。虽然描写的墨彩不多,但是却从不同的面,从一个小的角度让我们看到了,不同的历史人物。都能够引申到今天,对我们形成一定的借鉴。我想这就是罗胖对于这个时代的贡献。

从书名上看《成大事者不纠结》,我们看到每一个光鲜的历史人物背后都有着不为人知的经历和缺点,如果总是围绕着这些不完美的地方,相信每一个人,都不能够成功,不能够成就自己。但是这些历史人物都能够突破自己的障碍,找到合适的发展方向,从不在小事上纠结,能看到未来事情的走向和趋势,这也是能成大事者的共同点吧。

有空应该再好好的看一下这本书,回顾一下。值得推荐。



罗辑思维:成大事者不纠结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3)篇

挺好的一本说。在我看来算是脑洞大开了。这里头说的好多人跟我印象中的不一样,比如拿破仑,甘地,凯撒,胡适,曾国藩等等,尤其是隋炀帝,一边倒的把所有糟糕的词儿都用到他身上的原因。当然这是一种解读方法,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更何况大家读的还不是一本书。这本书提供的思路是需要我们借鉴的。无论是曾国藩大彻大悟之后的通达,还是胡适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关于独立思考的建议,都是我们应当学习的。

提升自己人生境界的时候,不是通过生活习性逼迫自己改变,而是对人更加通达和宽容。现实生活中我们太多次是在努力改变习惯,认为喜欢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但对人和对事的心态变了,所谓的习性也不是那么难以改变的事情了,虽然略微有点唯心主义,但是人有时候就是这样,所谓的人的激励,效果大抵也是如此的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