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狂奔读书赏析 读后感(3)篇

公元前3000年中叶(夏朝始于公元前2100年),生活在印度河流域的“土著”--达罗毗荼人,创造了灿烂的哈拉帕文明,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哈拉帕文明在两三百年之间冰消瓦解,到底是外族入侵还是生态变化导致的毁灭至今不得而知。古印度文明指的就是雅利安人(意为“高贵之人”)入侵之前的这段文明时期。
公元前2000年中叶,居住在里海以和中亚草原的一些游牧民族开始移民,穿过伊朗、阿富汗、兴都库什山,公元前1500年入侵印度,创造了恒河文明,印度进入吠陀时代,后期创立了人吃人的种姓制度(有点像元朝的四等人,但是等级更森严,至今都还存在)。后来陆陆续续又来了和雅利安人一样的侵略者,包括但不限于波斯人、马其顿人、大夏人、塞种人、月氏人、匈奴人、穆斯林游牧民族、蒙古人等,而且都成为了统治者,那时的印度只是个地理名词,没有统一的国家,类似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正是因为被很多外族人侵略过才造就了现在的印度:人种大杂烩,100多个民族,1600多种方言,几乎能找到世界上所有的宗教。
种族、民族、宗教众多必然会出现很多矛盾和冲突,这是导致今天的印度依旧很混乱的重要原因。
至于印度为什么看中国不爽,从书中可以找到一些原因。比如,从1947年印巴分治开始,两国就一直不和,而巴基斯坦是和中国关系最好的国家,没有之一,是中国外交战略中唯一被称之为“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国家;印度经常拿自己和中国比较,却发现自己太多地方比不上,等等。
印度狂奔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2)篇看过这本书再没有想去印度的想法,作为四大文明古国,想象中的印度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国家,虽然之前通过一些媒体、电影,知道一些印度贫富差距,饥饿、贫穷时刻伴随着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但作为佛教的起源地,不管是贫富都应该受佛文化影响,但在这里只能看到大部分的印度贫民奸滑、狡诈,你在旅游的过程中要时刻提防、警惕,这样的旅行是多么的心累。还有印度的落后,真是给我留下深刻映像,全书我没有看到多少印度美景、宏伟的建筑,只是看到一群疲于奔波的人在大费周折的赶路,令人好生失望!我是一个喜欢舒适、安逸的人,旅行对于我来说就是要享受,我喜欢清新、雅致的美景;我喜欢宏伟、壮观的建筑;我喜欢休闲、放松的环境;我喜欢跟着历史去倾听那些文韬武略的人物故事;我更喜欢追随中华五千年文化一路走过。我不是一个细致的人,也不善于发现美,对于生活中、旅途中、工作中、与人交往中、处理事物中……往往失去了享受美好,这是我人性的缺点,应该也是我对这本书与别人有不同看法的原因吧!不管怎么说,印度的奢华与赤贫,先进与落后,希望与绝望,印度的过去与未来同时在这里上演。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许有一天我会想去印度!
印度狂奔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3)篇关于印度,印象中有两个几乎没有关联概念:
一个存在于神话里,叫天竺,是佛祖的故乡,大唐盛世下的西方极乐世界;
一个流传于坊间,叫阿三,是一个开挂了的爱歌舞的国度。
从没去过印度,第一次对这个国家有画面上的印象是看龙叔的电影,神话,觉得拍的真的挺好的。
最近看龙叔又有一部电影上映,也是关于印度的,功夫瑜伽,与之前相比不免带了些咖喱味,印式歌舞。
与仇日不同,我们对印度倒并没有什么仇恨,即使它现在还侵占着我们大面积的国土藏南。
但从书中作者亲历看,印度倒是挺反感中国的,教化弄人呐,看来各国都不能免俗。
未来龙象之争应该多是政治战略的运用,爆发大的战争的可能性不大。要是遇到合适的国际态势机遇的话,党国的大大们有智慧肢解印度也说不定呐~[阴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