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书赏析> 正文

民调局异闻录读书赏析 读后感(3)篇

2019-07-06 06:23:37 读书赏析
民调局异闻录
作者:耳东水寿
1987年,大火后的大兴安岭发现一具长着獠牙的活焦尸,解放军官兵在付出巨大代价后才将其制服,由沈辣的三叔沈援朝负责押送回北京。运送途中,焦尸再次复活,危急之时,一名神秘白发人出现,轻松便把复活的焦尸消灭掉。十几年后,天生阴阳眼的沈辣参军,被选入特种部队。在一次随队追剿毒枭的任务中,误入云南边境的一个神秘山洞;山洞内远古祭祀干尸纷纷复活,向沈辣小队发动疯狂攻击。这时,神秘白发人再次出现,将沈辣等人救出。“干尸复活”事件后,沈辣被调入一个叫“民俗事务调查研究局”的神秘机构,开始接触到一系列用科学无法解释的神秘离奇案件,这些超自然事件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民调局异闻录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1)篇

灵异古怪类小说看过不少,比较推荐的例如《盗墓笔记》《凶宅笔记》《人不知》之类,言有尽而意无穷,最终落脚不在鬼怪而在人;《鬼吹灯》只看过一本,也就不妄加评论;多数跟风作读到一半就弃了。从没有一本让我这么失望过,民调局异闻录做到了。

抓了一手好牌,打得宛若儿戏。

开篇虽不算太惊艳,但悬念,神秘人物,战斗场面,该有的都还算有,灵异小说里枪法这么出众的我还是第一次见,有点儿意思。

越看越发现,人物死亡,简直儿戏。民调局里的人员,死死伤伤,悲痛一笔带过,但完全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坚守在那个岗位上,不为秘密不为心安好像只为了那笔工资那份固定职业?人命在里面的分量真的太轻。

人物塑造可以说是非常不讨喜。唯一一个我比较喜欢的辣子,可以说是有点儿憨傻,为了所有他的战友,可以豁出命去,但他和战友间的帮助好像都是你欠我一次我要还你一次,一次不够,我把你当做自己人。人物间交流不足,感情突兀。

文里所有的胖子,似乎是写了三个人(高,孙,黄),人物感觉却是一个人。人物可以狡诈,可以心思细腻,可以心藏猛虎,但是人物性格是有自己的一个度的,不能将所有胖子都写成一个胖子。除了辣子,我最喜欢的应该是他的爷爷和三叔了吧……言语不多,描绘有血有肉。其余人物暂且不提。

故事和故事间仅靠一丝似有似无的细线相连,不连贯也不能当做单独的小故事看,让人百般闹心。情节设置充满bug,只会让读者觉得文中人物没脑子不会灵活变通。

后期将灵异小说写成了披着恐怖血腥外衣的科幻小说。看了下第二本,第一本尚可一读,第二本就……

  希望所以灵异类小说作者,认真考究严谨想象力丰富,好好花一些时间,写出真正让人能记住的小说。

民调局异闻录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2)篇

大半年后总算零星看完了,

都不敢相信自己能看完一本这种小说。

总体的感觉是,它远没有盗墓笔记和鬼吹灯那么写的有体系和章法。

好像是作者随性地想到什么就写到哪里。

而且很多部门似乎都在重复故事和重复句子,不断地凑字数吧。

的确没有什么悬念和高潮可言,

非常循规蹈矩地讲故事,这也是小说没有大局的体系造成的,想写哪写哪。

重要人物死了没有原因和后续的推进,

主角永远游离在边缘,好像只是一个故事的推进视角,

结局的情节很平,丝毫没有高潮可言。

民调局异闻录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3)篇

挺有趣的悬疑小说,和古代志怪小说颇有相似之处。

我是先看了《民调局异闻录后传》才看的《民调局异闻录》。大致内容是这样的,在国内,有个民俗文化调查局,专门处理一些灵异事件,其实不外乎妖魔鬼怪之类。采用的是第一人称的写法,主角名为沈辣,原为解放军士兵,后因机缘巧合加入民调局。

本文的精彩之处,在于对人和人之间情感关系的塑造挺成功的,对话幽默风趣。对话虽然幽默,但是通篇如此,几乎总是在拌嘴打诨,看多了就有点腻了。

而且主角的性格和人物特点,很模糊。仿佛他只是一台摄像机,我们借助他的眼睛和耳朵来感知书中构建的世界。文中,萧和尚、高局长、孙胖子、郝文明、郝正义、西门链、熊万毅等人的形象,都很容易感知到。而看完书后,想起沈辣,除了为人比较厚道外,想不出更鲜明的特点。

至于抓怪打鬼杀僵尸的内容,就不做赘述了。并无出奇之处。

这种类型的书,好处在于不用聚精会神,而且能看的哈哈大笑。如此,便不失为好书了。

2017年12月26日

于福建泉州

2017年读的第125本书。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