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读书赏析 读后感(3)篇

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
20岁出头可能是最苦逼的日子:你离开学校,脱下学生服,身边朋友慢慢远离,建立一个不喜欢的交际圈,在现实和梦想的交际中逐渐消失存在感。人生不是一条平坦的大道,而是一个不断修正的过程。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没关系,一定要牢记自己不想要什么。这时的你除了手头的青春以外什么都没有,但就是手头的这些可以决定你会变成什么样的人。
每个人的青春千差万别,每个人都会遇到让你仰望的人,也会遇到自己想做的事。这些或许在别人看来根本不值一提,但对于每个身处其中的人来说,却都是实实在在的经历。
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听到什么样的歌、看到什么样的文、写出什么样的字、遇到什么样的人。你能听到治愈的歌、看到温暖的文、写出倔强的文、遇到正好的人,你会相信“温暖”“信念”“梦想”“坚持”这些看起来老掉牙的字眼,是因为你就是这样的人。
把往事下酒,把青春写成歌,把故事放到前一页,偶尔回头翻一翻,你还有接下来的许多页要去写。干了这碗酒,唱了这首歌,继续向前走。
以前我总对长辈“门当户对”的说法嗤之以鼻,现在才明白,所谓的门当户对不一定是指物质上的,而是指两个人有相似的成长经历、相似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能为了相似的目标并肩同行。说话总是要解释半天,或者根本说不到一起去,多烦心!能聊得来真的太重要了。所以,请一定要珍惜愿意等你的人,也一定要努力跟上他的脚步,因为世上没有人有义务去等谁,也没有谁会被你耗在原地一等再等。请一定要保持现在的状态,同舟共济、同甘共苦。保持必要的关心,为了相似的目标继续并肩同行。即使你现在还是孤身一人,也不要为了所谓的安全感匆忙地投向下一个人的怀抱。安全感从来都是自己给自己的,只有给足自己安全感的人,才能遇到一个你不需要取悦的人,才能遇到和你同频率的人。愿你和身边的人说话不用解释半天。愿你身旁有人愿意和你并肩同行。
始终记得《玛丽与马克思》中最让我感动的那段对白:“我原谅你是因为你不是完人,你并不是完美无瑕,而我也是,人无完人,即便是那些在门外乱扔杂物的人。我年轻时想变成任何一个人,除了自己,伯纳德·哈斯豪夫医生说,如果我在一个孤岛上,那么我就要适应一个人生活,只有椰子和我。他说我必须要接受我自己,我的缺点和我的全部,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缺点,它们也是我们的一部分,我们必须适应它们。然而我们能选择我们的朋友,我很高兴选择了你。每个人的人生就是一条很长的人行道,有的很整洁,而有的像我一样,有裂缝、香蕉皮和烟头。你的人行道和我的一样,但是不像我的有这么多裂缝。有朝一日,希望你我的人行道会相交在一起,到时候我们可以分享一罐炼乳。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你是我唯一的朋友。”
愿那些错过的人经历了颠沛流离之后还能再度相逢。
愿这本书可以让你颠沛流离的灵魂有一个栖身之地。
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2)篇这本书和张嘉佳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在我心里引起的共鸣差不多,里面的感动可能更琐碎,可是却更贴近,或许是因为和笔者年龄相仿,经历类似吧。摘最喜欢的片段留作持久的力量:n最好的状态就是对世界保持谦卑,对自己保持独立。拖延和等待,是世界上最容易压垮一个人斗志的东西。而建立信心的最好办法,就是去做让你觉得头疼的事情。天赋决定了你的上限,努力决定了你的下限。天生笨拙,就用坚定弥补。世上什么东西都有保质期,没有比心存感激更好的保质方法。总得有个人来到你生命里,你才会明白为什么你和之前的人都没有结果。……n还有好多产生共鸣的地方,就像卢思浩说的,我读到他写的字,或许就是一种缘分,一种陪伴,“而那些我读过的书、感悟的心情,会变成我的一部分,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变成我的信念,让我能以我自己的特有的节奏生活下去”。
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3)篇在梦想与现实之间的那段差距,叫作行动
自己要什么,只要努力争取过,将来即使不会成功,我也不会后悔。
愿你如智者一般去选择,如愚者一般去努力,如当局者一般去快乐去痛苦去感受点滴情绪,而最终如旁观者一般去看待去承认去接纳青春百态。
成长不是变得越来越现实,而是变得越来越能够接受现实。
坚持到底的事情才有意义,能用自己的力量在这个世界上站稳的人都是勇敢的人。
体会孤独,感受孤独,直面孤独,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