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读书赏析 读后感(3)篇

毕飞宇老师真的太会讲故事了,第二人称的叙述视角并不过分介入也并不是居高临下的远距离审视,用它本人在后记中举的例子十分恰当,并不声嘶力竭地控诉而是直接赤裸裸地掀开衣裳把疤痕露出来让人们自己看。相比较起来苏童王安忆的文字真的像在拔河,要有十分的耐性,而我每次都在大段大段无边冗长的文字中失去耐性。
说起来毕飞宇和苏童都是很会写女人的作家,有时候常常想一个男性怎么能将女性心理写得如此透彻入骨,即便将我本人代入进去我也无法完完全全如此清楚地表达我此刻内心感受,然而他的形容总是一针见血,一下子就把那种感受完完全全表达出来了。
玉米玉秀玉秧三姐妹的命运看起来好像并不同,然而在本质上却是一样的,七个女儿中只有这三姐妹走出了王家庄,即便手段不同,但那种从骨子里带出来的东西总好像冥冥之中带领她们走上同一条道路。玉米为了给家里争一口气甘愿做了续弦,没有生出儿子终究是不甘心。玉米与玉秀之间的姐妹战争的隐秘心理也刻画得十分细腻准确。玉秧遇上郭左总是意料之中的事,就好像玉米与彭国梁的故事再一次重演,最后的结局总感觉意犹未尽,即使是留下悬念也总觉得有些突兀,戛然而止,好像并没有一个自然的过渡。玉秧也许过于平凡,她用的是跟姐姐不同的方法终究走进了城里,但城乡之间的鸿沟并没有如此轻易跨越,总想用一些别的什么东西来证明自己的身份。笨人也有自己的办法,班主任与庞凤华的下场也许就是她的结局而不自知。
十分喜欢后记里的这一句:但文学的魅力就在于,它时常会对着无聊的逻辑流露出含蓄的微笑。这种含蓄难免会带有讥讽的意味。阅读告诉我们,在更多的时候,文学总是在逼近了生活质地、逼近了生活秘密、逼近了生活理想的时候绽放出开怀的笑声。如果我们勇敢,我们一定会在“变迁”面前沉着一些,而不会争新恐旧。争新恐旧是文学的性格之一,所以,总体上说,文学有点癫疯。玉米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2)篇
很好看的一本书!赞!
书中描写三个有血缘关系却又独立的女人,玉米在遭遇了父亲村支书落败,自己的飞行员未婚夫退婚以后,暗自发誓嫁进有权的人家里,做了填房,在不动生色之中张扬了家里每个人在村里的地位,让村里的人高看一眼。
玉秀在经历了村里的众多人糟蹋之后,也不在乎多他一个人的情况下,情窦初开地喜欢上姐夫前妻的儿子,但,现实这注定是一场梦。
玉秧则是青春期的懵懂的女孩,与之发生在其身上的青涩师生情素,以及她后女同学与班主任的恋情等。
现实生活中,时光会使我们一天又一天地老去,但时光同样会使我们一天一天地丰盈、睿智起来。
时光纵然有她绝情的一面,然而,谁也不能否认,时光也有她仁慈的一面。比如说,在我们的内心,时光总能留下一些东西,留下或好或深的记忆。
有时候,时光可以超越你的智商、气质、意志、趣味,使你变得像目光一样透明,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所谓的荒唐事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之下,演绎着不一样的结果,但总是与时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原本没有的东西,时光会有所选择地赋予我们。
推荐指数五颗星。
玉米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3)篇 看完了可总觉着还没看完。意犹未尽?倒也不是,但老觉着缺点儿什么……
第一次看毕飞宇的小说,这本书完全是无意间读到的。和《平凡的世界》交叉着读,明显受到了“排挤”,读得不是很顺畅,于是放下,读完《平》返回来再读,果然与先前感觉大不相同,读起来似乎流畅了许多!
小说文字很朴素却又不失深意,且充满张力;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力透纸背,许多话你反复咀嚼,可以品出不同的味道。人物心理描写很独特,细腻到位,简单的文字硬是被作者赋予了神奇的力量,几个字,几个句,几个段好像是写到了灵魂深处,写进了骨子里,读来既有“心惊胆寒”又有“畅快淋漓”!是值得一看的小说,故事无疑是精彩的,毕飞宇给读者留下了丰富遐想的空间,姐妹三人的故事让人揣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