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书赏析> 正文

重新理解创业:一个创业者的途中思考读书赏析(3)篇

2019-07-13 06:24:40 读书赏析
重新理解创业:一个创业者的途中思考
作者:周航
1994 年,周航开始创业。10年之后,他参与创办的天创数码成为国内专业视听领域的领先者之一。在激流中,他选择停下来重新思考。 2010年,周航再次入场,原创了网约车平台——易到用车,比Uber在美国的出现更早。这也是中国移动互联网浪潮中少见的原创。 2017年,周航加入雷军的顺为资本,开始转型成为投资人,并且用投资人的眼光重新审视自己20多年的创业历程,毫不留情地解剖自己。 2018年,他首次完整梳理了20多年来的企业管理经验和运营心得。 在这本书中,周航对战略、品牌、竞争、流量、领导力、团队管理等领域,做了多角度的复盘和重新认知,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创业经历及其中的经验教训和成果,突破常识,从失败中学习,赋予创业和管理另一种维度。 从向外看世界,回到向内看自己。反思是为了更好地前行,是为了再来一次。
重新理解创业:一个创业者的途中思考读书赏析 第(1)篇

作为产品经理,我们首先分析一波需求。网约车解决了什么问题呢?用户如何从 A 点到 B 点的出行问题。那这个问题有多少种解法呢?先想想,别急着看下文。

1. 步行过去

2. 骑自行车过去(摩拜等共享出行解决了这个问题,当然用户骑自己的车不算哈)

3. 叫个摩的过去

4. 打车过去(出租车、黑车、商务车、拼车、顺风车)

5. 开车过去(租车、代驾)

6. 公交车

7. 独轮车、滑板等等

额,如果你的回答里包含了「汽车、高铁、飞机、飞船…」等交通工具的话,其实也是对的,因为我没有说明 A 到 B 点的距离。但是如果你没想到的话,那你就需要反思反思了。

是的,出行的方式有很多,所以也说明了这个领域的创业会非常难、市场非常红海。

中国网约车发展历程

接下来,我们来看下中国网约车的发展历程,一遍遍对本书作者周航的故事有个大概的了解。

易到是我国专车的鼻祖,开创了我国网约车市场的先河,也就是所谓的市场的「先行者」,也被称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是从上图也能大致看出,作为先行者的易到,是以「商务用车」这个利基市场切入的。很巧的是,作者周航之前的创业也是在利基市场战胜了两个强大的对手,获得了超额的利润。

之后,易到在竞争中遇到出租车市场的「滴滴」和「快的」,仍然采用差异化定位,导致滴滴和快的迅速占领市场。截止 2013 年 Q4,滴滴和快的基本已将这个市场瓜分完毕,各占 40% 左右的份额。此时的巨头都想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价格战一触即发。而此时的易到,采用了不参战的策略,导致自身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小。价格战之后,滴滴和快的合并。之后,乐视收购了易到,而周航老师也算是结束了自己的这一段创业。

那从这一段创业经验中,周航老师总结出了什么呢?我们继续往下看。

前言

周航老师之前是做专业音响的,在行业里做了十年,然后去长江商学院学习。他说「上学虽然没有解决选择难题,也不能消除焦虑,但能看到新的世界」。也正是这段上学的经历,让他认识到了互联网,也激发了他心中无数创业的火苗。之后,他认为「任何事情,光想是不会有结论的,因为没压力」,认知和思考最好的体现是面向未来的行动。然后他给自己的人生做了减法,把不想做的、不能做的一项项划掉,在想干、能干和可干之间选了一件有交集的事情——易到。

易到虽然失败了,但是学习失败,才能坦然面对失败、接受失败。失败是人生的常态,没法避免。就好比前人虽然失败了,但是前人的发明打开了一扇窗,启发了后来人的智慧和热情。

重新理解战略

现在有很多人是为了追赶新概念而选择创业,这种做法其实不太好。创业者更应该考虑如何解决用户的需求,能给用户带来怎样独特的体验。

那怎么判断这个需求是真实存在的呢,周航老师提出了他的方法:

  • 强烈。用户愿不愿意为这个需求付费,愿意付多少钱。
  • 普遍。是否有足够的人存在这方面的需求。
  • 频繁。需求本身应该是一个高频需求。

其实能同时达到这三个标准的生意不好找,但是任何创业项目都不是完美的。虽然很多人都不自觉有一种完美主义倾向。

找到了真实的用户需求之后,就要制定战略。曾鸣老师说「现在的战略都不是规划出来的,因为市场变化太快。大多数创业者都是先跑起来,然后才确定战略是什么,之后再迭代」。战略的价值就是要把一个愿景变成当期可执行的任务,也是普通人可以完成的。

那如何找到一个好战略:

  • 忽略小数点以后的努力。如果只是把事情从 9 分变成了 9.5 分,没什么太大用处。
  • 学会做减法。要认清业务的本质,这样才能确定公司在某个时期的关键任务是什么,然后才能把全公司之力放在一件事情上。
  • 警惕平面拼图型战略。平面拼图:拼模块,不断把核心能力复制出去。找到另外一个同样大的市场,用做外卖的方法做团购,形成大的拼图。缺点:每个领域都面临竞争。

重新理解竞争

从网约车行业大事件的图里能看到,在滴滴和快的出现在出租车行业的时候,易到并没有选择迎敌,而是认为「别人做的是打车,自己做的是专车」。在书中,作者进行了反思。

1. 不能因为自己是先行者,就不屑于跟追随者竞争。这一点,大疆就采用完全不一样的策略。面对追随者,大疆选择了主动降价,从而打垮了竞争者。

2. 过去赖以成功的方法,可能下一次就会让你失败。因为周航老师在数码电器的创业中,是在利基市场采用不竞争的策略,不战而胜。而在易到的创业中,也是采用相同的策略,却产生了认知局限。

3. 竞争是生死问题。竞争要回归本质,即明确你的业务本质是什么,才能正确地区分谁是你的竞争对手。因为很多时候,竞争者来自不同的维度,但是因为大家都提供一样的服务,面向一样的市场和用户,才成为了彼此的竞争者。当时,面对滴滴和快的攻势,易到没有准确地应对,导致错估了竞争。

4. 竞争不只存在与业务,还包括资源竞争、人才竞争。如果一味地回避,只会越来越被动。

重新理解品牌

品牌影响力意味着拥有了更低的成本、更大的议价权和更多的发展机会。

要想有品牌,需要回归原点,回归产品本身,保证产品的质量。比如快递行业的顺丰和其它快递,虽然价格贵,但是质量有保证,就具有很好的辨识度。因为品牌不是 slogan,也不能说大话,而是要真诚,这样才能有「口碑」,而口碑是最好的传播手段。要得到口碑,「降低用户预期」是一个好方法。比如打车时等待时间设置 7 分钟,实际上 5 分钟到,就能很好的提高用户口碑。

重新理解流量

流量永远是稀缺的,而且会越来越贵。

产品本身决定了流量的价值,流量价值 = DAU * 时长 * 交易系数。美图秀秀、墨迹天气、查违章的应用流量就很便宜。

产品需求的强弱决定了购买流量的成本,流量成本体现在转化率上,因为转化率决定了获客成本。奢侈品电商的转化率很低,流量就很贵。

产品的核心功能决定了流量的二次分发。今日头条本质上是内容产品,核心是内容分发,但是微信本质上是通信工具。所以,今日头条比微信更适合做流量分发。任何流量的转化和分发,绝对不能牺牲产品的核心价值。

现在已经进入「后流量时代」,用户安装 App 的动力越来越弱,用户手机上的 App 都过载。这个时候,就应该回归产品、回归品牌,建立自己的品牌馆,让产品的静销力发挥作用。

重新理解钱

关于钱,创业过程总是难以避免。那应该怎么对待呢?

  • 究竟该什么时候融资 ———— 在别人看好你的时候尽量多融资。要抓住好的时机赶紧去融资。因为只有在那个节点上,所有人对你才是一个正向的期待,认为你将来一定会更好。融资其实是生死问题。没钱才会死,有钱都会死撑着。
  • 究竟该融多少钱 ———— 不以估值论融资。真正决定融资规模的是你的核心业务需求。融资不是为了业务上的花销,而是要考虑最坏的局面,要预见面对竞争对手你需要多少钱。融不融得到是能力问题,但融资方案和目标就应该为最坏的局面做准备。
  • 究竟该怎么花钱 ———— 多融少花。最好“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当一件事我们无法判断的时候,最好用极小的规模去测试,而不是抱着侥幸心理自己忽悠自己。
  • 究竟该如何看待估值 ———— 不要被它操控。投资机构需要在风险和利益之间寻找平衡。融资只是一个数字,并不代表你就值这么多钱,也不等于你就有这么多钱。

钱呢,基本都是从投资人来的?那怎么选投资人呢,不能只看钱,还要看哪个投资人的生态或者资源对双方发展有利,最好能双赢。那怎么处理和投资人的关系呢?

  • 创业者应该与投资人勤沟通,学会示弱。投资人与创业者无法好好相处,通常来自信息不对称,创业者习惯“报喜不报忧”。
  • 创业者是公司最终决策的最后责任人。投资人在岸上看,他的角色是为创业者的公司发展提供资源和机会,创业者不要围着投资人转。创业者要区分投资人传达的是态度还是建议,如果是建议,可以多听听为什么,要让投资人有充分的表达。如果投资人针对你的业务要求你做什么,你要有自己的主张,不是让投资人替你做生意,帮你拿主意。
  • 创业者与投资人的关系不是博弈,而是双赢。投资人除了给创业者钱,并没有帮助创业者的义务,所有的帮忙都是额外的惊喜,而且很可能投资人也没有那么多资源,能帮你做的非常有限。创业者与投资者之间产生良好业务关系的前提必须是双赢。

创业过程中,创业者想要退出,要不要让投资人知道?当然要,而且要充分和投资人沟通,表达自己的需求,让彼此相互理解。

重新理解领导力

领导力不是有多少人听你指挥,也不是你能命令多少人,而是你对别人的「激发」有多大。你只能领导「你喜欢的人」而不是「喜欢你的人」,因为当你试图领导喜欢你的人的时候,你就会刻意扮演别人眼中的你,就不是真实的自己。你爱人的能力、能喜欢多少人决定了你领导力的边界。

其次,需要找到真正热爱的领域,因为你的领导力只能在你匹配的事物上予以发挥。所有人都是有领导力的,这一点无需担心。

领导者的自我成长

既然所有人都有领导力,那么领导者要怎么成长?最好的成长方式是从失败中学习。一个简单的判断标准,你在感觉痛的时候,就是你成长的时候,因为只有这个时候你才愿意停下来看自己。

而「复盘」是最好的成长过程。

《我和我的经纪人》中有一幕就是杨天真和琪仔复盘白宇的生日会,在这个过程中,琪仔先给自己打了一个总分,然后分别归纳了哪些是表现好的地方,哪些地方表现得不好。对于表现不好的地方,需要说明哪些是客观原因,也就是下次可能不会出现的问题,比如当时的音效问题就被归于客观问题;哪些是主观原因(经验问题),针对主观原因的具体分析才能促使你下一次做得更好,也就是成长的地方。复盘的时候不要只关注结果,还要关注感受 —— 你觉得哪里做得不好,哪里做得很好。

另外,还要学会示弱,学会向别人求助。因为人的天性都是好为人师,当我们主动请教的时候,别人说的对错都暂且不论,起码这是一次思维的碰撞,会让我们接受新的知识。

同时,还不要怕输,因为这会导致你不敢去试,最终会阻碍你的成长。因为未来的东西是不确定的,我们不能否定未来的不确定性。比如现在很多人就会给自己下定论,我这里不行,那里不行,当你这么说的时候,那你最终会真的不行。

如何打造一个团队

初创期,寻找合伙人,要做的是「长心」,即寻找与你志同道合的朋友搭伙(你相信的人),搭建公司核心的文化和价值观。

第二阶段,搭建初创团队,要做的是「搭骨架」,即寻找对你和公司有信念的员工(相信你的人),确保公司有效运转;

第三阶段,需要招募「牛人」,即进行团队迭代,让公司稳步发展。牛人招来之后,要学会留住牛人。

重新理解企业成长

创业初期,没有团队(即便有,现有团队也不够健全或强大)、没有足够的资金、没有成型的商业模式是很正常的,这个是过程,重要的是去思考如何启动。

在启动阶段,要把产品刻意往小做,也就是「最小化启动」。实际上,做大是最后的结果,而不是方式。创业过程中不只要关注速度,还要关注加速度。因为持续进度的力量太惊人了,哪怕起点再低,天天进步,用不了多久就能超过别人。

当初创公司找错时,最好停下来。同时,任何事情在未经证实前最好不要大规模投入。因为当我们站在更长远的未来来思考现在,就会用更积极、更勇于探索的态度经营企业,才会做到「基业长青」。

如何应对低谷

低谷时期的三条建议

1. 不要因为暂时的挫折和困难,就忘记了提高公司价值的根本使命。

2. 不要自我催眠,不要觉得自己做的事情太伟大,也不要觉得自己做的事太多太难,就可以慢。

3. 必须要有勇气选择最大的市场,而不是做一个所谓的「小而美」的产品偏安一隅。

突破瓶颈

遇到瓶颈是一个必然状态。只要能突破,就是成长。此时,需要保持清醒的认识,不要全盘否定过去。因为过去的尝试都是属于摸索,没有人知道哪条路是对的。成功的过程没有标准答案,可能每种方案都会,最重要的是坚持下去就好。

瓶颈期时,我们可以怀疑路径、怀疑战术、怀疑执行,怀疑一切都可以,唯有一点不可怀疑的就是初心。初心本质上是信仰。你相不相信这件事情、愿不愿意为此付出足够的努力,这才是回到初心。

重新理解未来

很多人在创业时,都只能做到「看到」,做不到「看穿」。所谓的看穿不是泛泛地说这代表了未来,这是个大机会,而是决定了你到底该干什么以及该怎么干。只有最终的答案落到这里,才具备看穿的可能性。你能看得有多透,将决定你能对这个行业本身的价值看得有多远,这时候你的格局和做事的力度将完全不一样。

如果你没有关注到需求的本质,你会发现基本没什么痛点,都被解决得差不多了,但是当你开始关注需求本质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很多的需求其实可以被唤醒。

结语

只有你足够痛的时候,新的光亮才可能照进来。痛可能是光照进来的地方,如果你有足够的痛,恭喜你,你可能有新的开始,因为新的光亮可能照到你。

在面对一新事物的时候,我们要用归零的心态来学习,要努力构建属于自己的判断认知框架。

很多时候,勤奋不是成功的充分条件。和正确的事情相比,可能勤奋没那么重要。

重新理解创业:一个创业者的途中思考读书赏析 第(2)篇

我也算是一个连续创客,前几天写了一篇对自己这几年的犯下的种种错误,向内不断的深挖自己。后来连续3晚把这本书看完,字里行间都感受着作者对自己的坦诚,这很令人感动!这也不断刺激我自己对自己更加坦诚,从向外求到向内求的转变,真真切切感受到彻底的认识自己。一沙一世界,一粒沙子里面也跟宇宙一样丰富/多元/宏伟;我们自己的内心和外面的世界,也一样的丰富多元,我们容易接受外面的世界,却很难接受自己的内心。接受内心的自己,才有完整的自己。也许到了25岁,我才开始慢慢有了完整的自己。一直认为这世界上最公平的事情就是时间,上帝给谁都是24小时一天。如书中说,我们这一代可以活120岁,不必太急,慢慢发现自己和接受自己,也许会感受到更多的温度和幸福感。创业,完全是一条路走到黑......本来就困难丛丛,却很容易迷失自己,忘记当初为何而来。当完全投入到 创业的状态时,几乎忘记了全世界,忘记了所有人,除了当时心中的目标和伙伴,这种忘记带来的伤害一直是巨大的!n如果真的没想清楚,也就是没有做到书中说的看穿,真的别太轻易创业,成本太大了。我已在这条路上行走了5年,到今天我才开始修补自己,才开始鼓起勇气面对残缺的自己。谢谢作者。谢谢鼓舞的朋友。[太阳][太阳][太阳][太阳][太阳][太阳]n

重新理解创业:一个创业者的途中思考读书赏析 第(3)篇

2019年第3本书《重新理解创业》读完。本书的作者是原易到创始人周航,全书共12章,每章围绕一个主题,从战略、品牌、竞争,到流量、领导力、钱、团队管理等等,结合作者自身经历,阐述作者对于创业路上各要素的思考与观点。读这本书时能感受到作者的坦诚,这点特别值得称赞,比如作者对于自己当年创业时和投资人报喜不报忧,不愿意示弱求助的反思。再比如作者对当年团队招了一堆牛人,结果反而造成内部混乱的反思。这种真诚的态度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当然本书也有不足之处,由于作者是从自身经验出发从创业的各个维度阐述自己的观点,导致每章的篇幅不长。许多章节的观点够强,但是展开不够深入,逻辑和支撑上有有待商榷的地方。不过这点我觉得瑕不掩瑜。总体给8.5分,推荐给创业者,投资人,以及所有对创业、投资感兴趣的朋友阅读。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