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宇宙中的微尘读书赏析(3)篇

高中学的一篇苏东坡的《赤壁赋》,与本书主题思想相互照应。因过于喜爱《赤壁赋》,故附全文: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我们都是宇宙中的微尘读书赏析 第(2)篇
终于读完了李银河的这部散文集,也是她的博客文集!断断续续拖了近两个月,花了整整十二个小时。之所以不能一口气读完,是因为读她的书像读格言警句集,太浓烈,太抽象,太累人!
李银河是富有哲理的女作家,这在中国为数不多,女性之中就更加难得。她的许多观点我是赞同的,如我们人类只是宇宙中的一粒微尘,人生十分偶然、短暂与脆弱,人如水蛭和蜉蝣,生命在宏观尺度上是毫无意义的,人要诗意栖居,追求自由与快乐,过物质极简、精神极丰的生活,人生的两大目标是对美与爱的追求,前提是财务独立与自由……当然,她的另一些观点我却不能苟同,过于理想,过于矫情,过于绝对!
李银河有着男人般的理性思维,而不是艺术家的形象思维,她擅哲思而不擅细节,文字朴实,词汇贫乏,因此不适合像王小波那样写小说。读她的文字很深刻,却很累,因为吃饭要荤素搭配,端给人的大肉大鱼太多,奶酪蜂蜜太厚,多了腻人,难以消化!而且一些观点反复强调,颠来倒去,美其名曰随心所欲,自说自话,却给人一种啰哩啰嗦、喋喋不休的感觉。厨师炒菜,每一盘里面都放味精,端给食客就是一个味儿了!
作为著名作家王小波的未亡人,李银河因小波而更加出名,就像月亮反射了太阳的光茫,她是沾了小波的光。论才气,她不能与小波相比,论文学功底,也相差甚远。但作为女性,她那种特立独行,自由自在、随心所欲的生活态度,那种不顾舆论,超凡脱俗,大胆表达,专注研究同性恋、虐恋以及性爱的勇气,那种晓畅明白、参透生命、豁达透彻的人生观,那种对生命消失的超然态度,对四大皆空的理解与放下,亦非凡人可比,值得推崇与肯定!
我们都是宇宙中的微尘读书赏析 第(3)篇不是很喜欢这本书但是还是坚持看完了。本来兴冲冲地想看是因为刷博时看到万象城要开签售会,想着书要是有趣的话可以去看看,然而...
散文。从排版逻辑看,前部分应该像观点递进式,而后半部分就显得很散了。
四百多页的书,其实主要观点也就百来页吧。整篇充斥着爱与美,物质层面浅薄所以要发展精神层面的东西,从宏观看我们无能为力但是在微观方面我们还是要努力。某些观点还是有趣可取的,但同样的观点换汤不换药地讲n遍,会觉得浪费时间,不禁质疑:难道就只有这种层次吗?
强烈建议如果要出就出浓缩精华版。
六十几岁有这种淡然处之的心境其实挺正常的,但是二十几岁的人看,很想知道,光说万事皆空好像并没有什么说服力,我当然会因为宇宙浩瀚而觉得自己渺小,但这不能改变我还是需要为这所谓碌碌无为的生活而奔波。(对,杠精本精了。)
反正是作者也说了,这是她自说自话的内容。所以,杠也没用,看过就过了。